易地搬迁搬掉贫困 促就业打通致富路
开篇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一出,立即成为社会热词。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群众承诺:昆明2017年要做10件惠民实事,涉及脱贫攻坚、综合交通建设、农村水利建设、城乡人居环境、就业创业等多个方面。到目前,10件惠民实事已全部办理完毕,市人大常委会评议的测评结果为“优秀”。今日起,本报推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系列报道,围绕惠民实事,充分反映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幸福和各级职能部门、项目建设者的奋斗。
宜居农房建设项目,已竣工30634户,完成年初制定的3万户以上的目标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已开工建设37396户,竣工30918户;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111户,集中安置点全部开工……2017年,一件件惠民实事如约兑现。
2017年,市政府承诺将完成21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启动易地搬迁4111户、宜居农房建设3万户以上。计划寻甸县退出贫困县名单、6个贫困乡和67个贫困村出列、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一栋栋安全房拔地而起,一户户群众迁入新居,一张张笑脸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些,源于“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的初心和承诺,凝聚着万千扶贫人的奋斗。乡村振兴将让更多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满生活。
贫困户新房里过新年
端起牛角杯、吹起牛角号,伴着轻快的芦笙……去年年底,寻甸县塘子街道钟灵社区山后村的30多户村民迎来了乔迁之喜。新沙发、新茶几、新衣柜,村民张雪香一早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说,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几十年来,这里的村民住房多为简陋、矮小、抗震性能差、年代久远的土木结构房屋,有的甚至不能遮风避雨,部分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无从谈起。如今,寻甸县15个易地搬迁项目快速启动,山后村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政策扶持、农户自筹的方式,山后村农户盖起了一层半的小洋楼,门外不仅有宽敞干净的硬化道路,漂亮的村庄绿化,还有功能齐备的活动室,规范的公厕和垃圾房。
在东川区铜都街道鲁嘎箐、嘎德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新房外墙鲜亮。新年的第一个周末,所有搬迁户完成搬迁,他们热闹地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叙邻里情,在新家里吃第一顿团圆饭。村民魏昌云迫不及待地领着朋友参观自己的新房子:家具、日常用品一应俱全,阳光透过玻璃窗将屋子晒得暖洋洋。“总有人问我政府做了什么,我就指指这些房子,大伙心里都敞亮了。”目前,东川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为85%,竣工率为40%,易地搬迁搬掉了贫困、搬来安心,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困户住得下能致富
为了让村民住得下、能致富,山后村搬迁点旁边建起了养殖畜圈。村里引进土鸡养殖,屋后的林地就是给村民养殖土鸡的,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可以买鸡苗来自己养,也可以等着拿分红。除了土鸡养殖,塘子街道还和滇中新区以党组织联建共建的方式,由滇中新区引入第三方资金力量,帮扶小海新村发展特色产业,将在山后村流转耕地80亩,有计划地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香瓜种植。
没有土地或是搬迁后离原居住点较远的贫困户怎么办?针对这部分贫困户,东川实行“送岗上门”服务。搬进新家后,工作人员拿着“就业登记表”上门来,表上列出几种适合魏昌云的岗位,有保洁员、超市收银员等公益岗位,也有附近工业园区部分企业的招聘岗位。
为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东川挖掘区内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用工潜力,每个重点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提供不低于项目总用工量30%的就业岗位。同时,开发农村公益服务岗位解决大龄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让这部分贫困户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宁愿干部脱层皮,要让群众早脱贫,就是凭着这样的干劲,让一个个贫困户摘掉贫困帽,过上好日子。(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