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销售面积十强房企占比超五成

29.01.2015  14:44

   集中效应促行业优化重组

  对比去年昆明房企销售前十强企业不难发现,2014年前十强房企比2013年多销售了66.23亿元,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1.18%;2014年前十强房企销售面积比2013年增加553.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46%。其中,销售金额前三甲房企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19.08%、26.7%、23.33%,销售面积前两名房企分别比2013年增长20.6%、198.6%,只有第三名比2013年下降了

  3.77%。

  值得关注的是,从销售面积来看,2014年销售面积前十强房企占到昆明总成交面积的51.28%,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40.16%。其中,2014年销售面积前三甲房企(俊发、龙宇、万科)销售总面积更是占到了前十强房企销售面积总和的64.02%。十强房企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及销售前三甲房企超过六成的市场占有率,显示了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也从侧面验证了行业洗牌的加剧,为更多中小房企敲响了警钟。

  专家分析,整体下行的市场趋势和愈发窘迫的融资环境,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成为必然。就目前情况来看,2015年这一大趋势仍将持续,重压之下的中小型房企如不积极寻求突破,将频频出现施工停滞、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现象,或面临被并购或收购的命运。

  据亿翰智库跟踪地产行业销售金额分析,2014年以来,全国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也在加速提升,前十位房企的销售金额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3%提升到2014年12月底的18%。而该数据在2010~2012年期间一直位于10%~12%之间。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中小房企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已经凸显为较为严重的社会及民生问题,延期交房、配套缩水、质量下滑、项目烂尾等现象频出,严重损害了购房者利益及城市发展建设。而2014年下半年以来,救市政策频频出台,楼市回暖迹象明显,中小房企的困难或许有望得到改善。

  楼市新常态下,房企洗牌已成为大势所趋,房地产暴利时代的结束或许才能真正迎来房屋真实属性的回归。在回归市场调节的作用下,曾经无序、粗放的发展模式将被打破。

  某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一样,在当前楼市要生存下来就要想办法使自己变得更强。这次房地产行业洗牌,使不少企业有了危机意识,认识到了品牌对企业的重要性。由此,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必然会导致一些以投机心态入市及经营不善的企业退出这场行业内的竞争,这也会给生存下来的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优化重组后的房地产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更有秩序,更高质量,这也会把房地产行业带进新常态下的“白银年代”,而阵痛在所难免。

   榜单变化凸显营销策略

  从上榜企业来看,2014年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十强房企与2013年榜单相比,均有6家企业蝉联榜单,土地储备、品牌效应、上市企业、全国布局、国企背景、区位产品等优势各异。同样,也均有4家企业却悄然跌出榜单之外。而新上榜的企业,除了旗下项目先天的区位优势外,还充分展示了逆势下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其中,打响2014昆明首降的神州天宇,去年两次及时、大力度降价,使其在前三个季度结束时,销售业绩位居昆明第四。经典集团2014年以“兔女郎”事件营销成功汇聚全城目光的名旺角项目,继5月首度开盘售罄后,又在6月热销2.6亿元,8月热销2.2亿元;低首付、高优惠学位房——经典明苑也凭借高性价比成为2014销售前十楼盘。两个项目的出色营销策略及表现助力经典集团成功跻身前十。

  然而,回首2012年榜单,当年的销售面积冠军、销售金额前三甲——实力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双十强企业——奥宸地产以及本土知名房企星耀集团等已不在榜单之上。是变化还是蓄势?未来的市场将会给出答案。

  纵观全国楼市,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2014年全年销售业绩的35家上市房企,销售业绩合计达到16286亿元,相比2013年全年的13951亿元上涨了16.7%,但是这些企业完成年度任务的情况并不理想。35家企业中,只有万科、恒大、绿城、碧桂园等14家完成了年度销售任务。其他如华润置地、龙湖、旭辉、方兴、雅居乐等21家企业均未能达标,占据六成。

  同样,2014年本土房企则也在经历着较大的变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并不能仅从房企的销售数据来判断房企实力及其发展走向。逆势下,不少房企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数据好看并不意味着日子好过。降价后过薄的利润往往让不少企业入不敷出,甚至出现卖得越多越亏的情况。而且,降价容易涨价难,今年如果楼市出现回暖,不少提前降价的企业也会较为被动。所以,降价对于房企而言绝对是把双刃剑。当然不少企业急于清盘,也是为了更好地及时抽身自保,毕竟活命才是关键。由此,不排除部分有实力的企业或许会在逆势下放缓速度,保存实力,为市场上扬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