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部分多肉植物品种价格拦腰斩半

23.04.2015  11:40

开始养就自己配土,从不买配好的成品土,从跟马路边烧饼铺要煤球到星期天去河边淘沙子,还有半夜工地上鼓捣石子,统统干过,而且干得热情无比、无怨无悔!”一位网友这样描述自己养多肉的经历。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身边的“肉粉”逐渐多了起来,过去躲在犄角旮旯的多肉,如今成为各大花商主推的商品。不少“肉粉”在投入热情和金钱的同时,也在感叹“一入肉坑深似海,从此绿植是路人”。

水涨船高似乎也是一种必然,从几十元到上万元,多肉价格在过去两年一路看涨。不过,最近记者走访斗南花卉市场发现,随着卖家的增多,一些品种价格已经持续走低,甚至拦腰斩半,疯狂的多肉或将不再疯狂。

粉丝多 卖家笑开颜

在西坝路附近上班的小胡从2008年起就开始养多肉,一直坚持到现在,算得上资深“肉粉”。“一个朋友告诉我,多肉是一种很奇怪的植物,别的植物需要很多呵护,多肉不是这样,你对它倾注越多的心血,它反而会死得越快;不过,多肉也很倔强,你只有收获了它的芳心,它才会开花,且一旦开花很快会死掉。”和多肉结缘后,小胡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不断想买新品种,有了新品种就需要买更多的盆和更多的土,盆多了土多了以后,又会买更多的新品种。

现在,小胡家里的阳台上常年保持着50盆左右的多肉。不过,小胡说,和她的同事晏尼比起来,她要节制很多,她一般只会选择60元以下的品种购买。晏尼是在小胡的带动下才对多肉有了兴趣,但一年下来却发现自己越陷越深。

我是从2014年3月才开始养多肉的,比较喜欢收集姬莲系、包菜系等品种,一年下来已经花了几千块钱。”晏尼说,她曾花200多元买了盆纸风车,死掉了不甘心又买了一盆,但和一些“大神”比起来,她实在不算什么,一年花上几万元钱的大有人在。

肉粉”的增多催生了多肉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斗南经营花卉生意多年的刘群勇看到了商机,从2014初放弃了经营多年的盆景,转而主打多肉的批发和零售,现在一个月下来已有三四十万元的营业额。“刚开始那会,货源比较少量不算大,现在经营的品种有两三百个,营业额90%以上都来自多肉,原先经营的盆景反而显得可有可无了。”刘群勇指着一株名为桃之卵的老桩告诉记者,“这盆老桩是进口货,叫价2000元也不愁卖,刚才有个客户出价1400元我都没有卖。

卖家多 行情现低迷

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像刘群勇那样赚了个盆满钵满。在花花世界,随着经营多肉的商家越来越多,一些商户直言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很多时候,一天下来赚的钱甚至还不够交摊位费的。

以前在老市场那边,经营多肉的摊位还不算多,搬到花花世界以后,一下子多了很多家。最初经营多肉的时候,周末一天可以卖六七千元,平时也有个两三千元,现在周末的时候最多不过两三千元,平时一天下来只有个三四百元钱。撇开成本、租金等也剩不下什么了。”谈起多肉的经营现状,商户赵磊大倒苦水。

正如赵磊所言,现在的花花世界,经营多肉的有数十家之多,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摊位因为长时间无人光顾,商家或者闲聊、或者用手机打发时间。一位商户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普货的价格也跌得厉害,同样的静夜、钱串,高峰期卖到80元一小盆,现在只要35元;茜之塔也从高峰期的50元降到了20元。

不少普货的价格几乎跌了一半左右,观音莲、玉珠帘、玉葡萄等品种以前都能卖到10元左右,现在明码标价5元也不一定有人卖,遇到砍价的顾客,有时候4元也就卖了。”商户刘国民说,现在普货的价格普遍走低,销量也大不如从前,“隔壁的那个摊位昨天总共才卖了10块钱,前天也不到100元,连摊位费都不够,我这边稍好一些,但也就一两百块。这要放在以前,一天下来少说也得有个一两千元钱。

长期关注多肉的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草本观赏植物研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吴学尉印证了上述商家的说法。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红宝石,马库斯,蓝鸟,黑王子,黄丽,火祭,初恋等品种价格跌幅明显,普遍在一半左右。

市场或仍有5年上升期

可以说,多肉在2013、2014年达到了顶峰,2015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但并不能就此说明多肉市场萎靡。”吴学尉说,目前市面上的多肉大多是日本培育的,品种名带有明显的日本特点。除日本外,还有从韩国、荷兰、德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的品种。云南的多肉植物大概有6个科近200种,园艺性状好的大概有60多种。

吴学尉分析,一方面,多肉市场异常活跃,玩家越来越多,销售业态多样化,在花卉市场、淘宝网、盆花网、花店、多肉店、微店、朋友圈、多肉DIY店、超市等都有销售。另一方面,除涌现出一批多肉植物生产个体户和爱好者外,也有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涉足该领域。云南春舞枝花卉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云南云投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事业单位已投资多肉植物,从新品种研发、成品生产两大方面同步发展,逐渐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精细化。

吴学尉说,部分品种价格下跌明显更多是由于上市过于集中所致,虽然“肉粉”越来越多,但其消费基础无法和鲜切花相比,价格走低也就成为必然。“多肉市场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炒作成分,价格过高也制约着产业的发展。目前,多肉的消费仍以家庭消费为主,很难在市政绿化场所见到多肉的身影,究其原因还是价格过高所致。

从高原紫外线、多肉植物种质资源等条件来看,云南发展多肉植物前景广阔。未来5年仍将处于上升期,不过市场行情不会那么疯狂,利润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高了。”吴学尉说。

短评

回归理性才能健康发展

殷雷

作为一个爱好,种植些自己喜欢的多肉品种无可厚非也值得推崇,但若动辄花去大笔资金,只为了追求品种的多而全,就不值得提倡了。文中提到的小胡还比较理智,从2008年投身多肉,到现在也多选择60元以下的品种,已经十分难得。因为她知道,现在100多元的熊童子,在市场红火之前叫价10元也鲜有人问津。

炒作,对于云南的花卉市场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一株茶花叫价数十万元,一盆兰花换一套住房的新闻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多肉植物同样如此,即便稀缺,它的价格也不应该高达万元甚至更高,除非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千金难买我愿意”,你也没有办法。

好在,身边的“肉粉”多理性,少见“一入肉坑深似海”之人。不过,卖家似乎还没有做好行情下滑的准备,数十商家集聚花花世界,换来的只能是生意的惨淡和利润的微薄。

但这并非就是坏事,虽然对于一些人而言,多肉的新鲜感已过,但对于更多人而言,还在前往“肉坑”的路上。只是,有了前辈的铺路,后面人会走得更顺畅一些,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小。毕竟,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只有回归理性,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