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工作要求,昆明市公安局准确分析和把握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趋势和规律特点,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暨昆明市分中心”,以打防一体化的系统思路综合施策,全面开展反电诈工作。
2016年12月12日,“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暨昆明市分中心”挂牌运行,公安机关相关部门,云南省通信管理局携电信、联通、移动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云南银监局携银联云南分公司及9大主要银行派员进驻,中心下设受理劝阻部、通信查控部、资金查控部、研判打击部和技术工作室,依托强大信息资源优势,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发力合成作战,打击、防范、治理一体化运作,反电诈工作取得突破性的显著成效。
经验做法
预警拦截 劝阻封堵
开发新系统服务群众
开发新系统,建立诈骗电话分析监测、预警拦截服务机制,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全天候对收到的预警信息进行人工外呼劝阻,共成功劝阻20608起,对未接通的用户及时发起警示短信提醒4412起,避免群众损失5.71亿元;对发现的疑似诈骗电话号码进行人工核实,报请通信管理部门对3480个号码进行关停封堵。中心还开通96110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咨询专线,共接群众电话3437个,其中举报电话569个,咨询电话1525个,拓展线索来源,并耐心解答群众咨询问题。
及时查询 止付冻结
冻结涉案账户3659个
以公安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为依托,中心多途径、全方位开展人工应急处理,对涉案账户开展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快速查询工作。入驻中心的银行金融机构发挥集中办公、专人专线优势,共发起工单查询2026起、身份信息关联查询8820个、涉案账户查询3771个,在保护群众资金安全的同时,为多起案件查证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撑。中心共成功止付涉案账户5156个、止付金额4106.65万元,成功冻结涉案账户3659个、冻结金额10631.38万元。与此同时,中心与银行金融机构研究制定规则,依法、及时地将24起案件冻结的被骗资金310.67万元返还给受骗群众,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资源整合 精准研判
侦破案件能力大提升
推动反诈骗中心入驻成员单位信息资源“大合成”,有效弥补以前侦破新型犯罪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短板,不断完善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对案件进行梳理、串并、研判,形成行动性线索,按照公安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要求,组织专案侦查打击,先后成功侦破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8起,抓获涉案人员234名,同比上年破案上升375.86%,抓获人数上升409.52%;全市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081起,同比下降3.27%,被骗金额同比下降22.93%,全市反电诈工作“两升两降”目标如期实现。突出的有:侦破了“11·18”禄劝县诈骗精准扶贫户专案、富民县“酒托女”网络诈骗案,在官渡区打掉“10·27”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特别是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在省公安厅刑侦总队的对口指导和协调组织下,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源1号”“清源2号”行动,大规模用警开展突袭式集群战役,摧毁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窝点20余个,抓获嫌疑人150余人,缴获一大批电脑、手机、SIM卡、银行卡、汽车等作案工具。
为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实施全链条打击治理,与无线电管理、民航、广电部门携手工作,开展“伪基站”“黑广播”集中清查整治行动,及时捣毁昆明区域内“伪基站”33个,“黑广播”窝点37个,掐断“灰色”产业链。中心还组织开展了“无诈校园”“无诈宾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反电诈宣传展板、标语横幅、海报,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反电诈防范手册等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反电诈意识和能力。
典型案例
拨打劝阻电话112次
避免受害人损失318万元
在反电诈中心受理劝阻部工作的张力方,每天的工作是不断外呼劝阻疑似接到诈骗电话的群众。“不被理解的情况太多了,有时候我们还会被认为是骗子。”张力方很无奈,然而更多的是气愤。骗子们狡猾的手段让群众对他们深信不疑,反而不相信真正的警察。
去年7月,张力方和往常一样拨打劝阻电话时,当事人陈某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这引起了她的高度警觉。她和同事一边继续拨打电话,一边通知外勤民警该情况。等陈某接电话的时候,张力方和她的同事们已经不间断拨打其号码112次,还发送了40余条劝阻短信。但陈某根本不相信劝阻电话,反而相信诈骗电话中自称是云南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对方称陈某涉嫌一起贪污洗钱案,并伪造逮捕令发给陈某看,使得陈某深信不疑。民警立即赶到陈某工作地点附近的各银行进行布控,要求银行发现当事人立即劝阻并通知民警,同时联系陈某家人,组织其亲属前往各家银行、酒店查找。
找到陈某时,她正把自己反锁在酒店房间中,任凭民警和其家属怎么劝说也不开门。民警意识到犯罪分子肯定在催促陈某转账,情况紧急,民警当机立断撞开房门,一把抢过陈某仍未挂断的诈骗电话。此时的陈某还一头雾水,坚持称电话里的骗子就是云南省通信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直到民警将陈某带到反电诈中心现场,她才恍然大悟,自己辛苦挣来的318万元差点就落入了骗子的腰包。
赌博网站跨国作案
多地联动止付冻结600余万元
反诈骗中心入驻成员单位信息资源的“大合成”,有效弥补了以前侦破新型犯罪在技术和信息方面的短板,同时,不断完善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对案件进行梳理、串并、研判,形成行动性情报线索,组织专案经营和侦查打击,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2017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发现边境地区有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网上赌博网站,对国内群众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组织网上赌博犯罪。“这群不法分子就是利用大家想要赢钱的心理,伪造通过这个网站赌博赢钱的图片,吸引受害人充值参与赌博。”参加了抓捕任务的刑侦民警杨沛介绍,受害人一旦赢钱数超过一定的数目将会被拉黑,无法再联系上对方。同时,他们也非常狡猾,将客服人员、网站基站等都设立在不同的地方,且地域相对较广,给办案民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经过严密的策划,民警最终分别在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红河州河口县、上海市等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82名,捣毁犯罪窝点7个,冻结涉案账户资金559万余元、止付100余万元。查获用于作案的电脑154台、手机254部、SIM卡247张、银行卡622张、U盾568个及一大批电脑用于犯罪的作案工具,现所有犯罪嫌疑人已刑拘,案件已移送起诉。
公安部公布10种高发诈骗类型
1 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公安机关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2 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公安机关提醒: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3 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公安机关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4 兼职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公安机关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5 考试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公安机关提醒: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6 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诈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这些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公安机关提醒:学生在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7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
犯罪分子先编造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声称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高额善款补助。除了“民族资产解冻”,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养老”“扶贫”等噱头来吸引投资实施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远离社会舆论,缺乏辨别诈骗的能力,年轻人要多关爱长辈,及时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8 投资返利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公安机关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9 保健品购物诈骗
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以高价出售。
公安机关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10 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公安机关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情况等敏感信息。
小贴士
防范诈骗须做到“四要四不要”
无论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语,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线,就可以让犯罪分子无计可施。
四要
1. 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2. 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3. 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4. 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要
1. 不要连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导致支付账号密码被盗;
2. 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3. 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
4. 不要将身份证等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个一律
1. 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 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 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 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 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 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
1.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在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以防是钓鱼网站。
2.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目前,有快递公司已推出“隐私面单”,但多数快递公司仍未做到。
3. 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4.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一般情况下,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5. 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6. 微信不要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晒照片时,一定要谨慎,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7.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参与此类活动前,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8. 免费WiFi易泄露隐私
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为了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马上拨打110或到就近派出所报警,提供给警察本人姓名、身份证、转账确切金额和时间、汇款凭证或电子凭证截图,同时,提供嫌疑人卡号、用户名和开户行等信息。
如何甄别真假通缉令?
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仿冒公检法诈骗高发,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坏了公检法国家司法机关的形象。现发布“教程”详解如何识破冒充“公检法”机关骗局,内容如下:
1. 通过电话笔录向你询问个人信息?
公安机关:错!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的,只有进行回访、进行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
2. 拘捕令会传真给你,网上看得见?
公安机关:错!刑事诉讼法准确称之为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不会通过传真形式发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3. 需要你往某个公安账户打钱?
公安机关:错!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就算是交警部门,也实行“罚缴分离”,需按照正规程序在窗口单位办理。
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示
电话做笔录、发“假通缉令”、要求当事人往其“安全账户”打款是诈骗分子惯用伎俩。遇到此类情况,一定冷静,切勿汇款,及时到派出所或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