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警方:手机木马诈骗更隐蔽 市民要保持警惕
警方提醒:时刻保持警惕,小心网络陷阱
昆明五华公安分局网络安全大队民警说,和传统的通讯诈骗类似,这种手机木马诈骗案,采用非“面对面”式的诈骗,具有“天然”的隐蔽性,欺骗性更强。民警提醒市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对诈骗分子在网络上设置的陷阱要保持高度警惕,清醒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和水平。
5大特点
给警方的侦查增加了难度
办案民警说,在调查中发现此类犯罪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犯罪行为过程中不需要和受害人进行电话、语音交流,无法从其中判断嫌疑人的口音和其他行为特征。这也给警方的侦查增加了难度。
二是伪基站、钓鱼网站和手机木马的欺骗性很强。一方面伪基站发的短号和钓鱼网站全面模仿官方短信和网站,另一方面手机木马也是以“10086.apk”的形式出现,受害人面对时,戒备心明显会降低。同时手机木马拦截相关银行与受害人之间的通信,短期内受害人即使被骗,造成损失也难以察觉。
三是此类犯罪中间环节较少,受害人相对难以预防。不同于传统通讯诈骗,此类犯罪并不需要受害人到银行汇款或主动消费,嫌疑人也不需要直接到银行取赃款,整个犯罪全程都在网络上进行。
四是嫌疑人对受害人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在伪基站发出的虚假短信中,诱骗受害人上当的金额仅为268元或298元,部分受害人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是真的就试一试,还可小赚;是假的损失也不会大”。
五是受害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其他专门针对“低素质”和中老年人群实施诈骗的犯罪不同,此类犯罪专门针对使用智能手机(特别是安卓操作系统)、开通手机银行或网银的受害人。
7大种类
这些网络诈骗易发要小心
除使用“伪基站”冒充移动客服10086以积分兑换、感恩回馈等方式发送诈骗短信外,目前相对易发的网络诈骗案还有以下几种:
一是冒充银行客服以积分兑换、电子密码器失效等方式诈骗;
二是冒充同学、好友以聚会照片、整理的资料等方式诈骗;
三是以恐吓、爆料(如发送你老公、老婆有外遇了,请点击看照片)等方式进行诈骗;
四是冒充学校教师以查看成绩、平时表现等方式诈骗;
五是利用发送彩信骗其点击进行诈骗;
六是以购物返利、降价促销等方式进行诈骗;
七是以代办大额信息卡的方式进行诈骗。
上述诈骗类型主要是使用“伪基站”冒充移动、银行等号码发送钓鱼网站,骗取受害人信任后点击网站获取银行卡卡号、密码、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从而快速转移走受害人账户金额。
新闻延伸
个人信息泄露 让你心惊肉跳
公关公司称:只要给钱什么信息都能查到
采访这个案件时,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又被无情地提起了。你一定有被各类来电“轰炸”的经历,当陌生人在电话直呼你名字的时候,估计头皮都是发麻的。
张先生是昆明某楼盘销售部员工,从事楼盘销售已经有4年时间。据其介绍,只要有楼盘开张,他们都要从公关公司购买一批客户资料来。有时候买来的资料相当丰富,包括用户名字、移动电话、地址,甚至连银行账号和身份证都有。通过这些名单,销售人员逐一拨打,效率比平常会提高很多。当然如果你需要一些更高档的客户,只要再多支付一些费用,公关公司照样能够拿得到。比如银行VIP用户、金卡会员等等。
记者采访中,有公关公司人员说,他们是从金融机构内部员工那里获得资料,然后再转手将资料卖出去。至于买卖用户信息的事,在售楼行业是公开的秘密,但老板只要员工出业绩,其他的不会多管。
一位银行员工告诉记者,其实只要客户在银行留下过个人基本资料,银行内部人员要查看难度并不大。一般来说如果客户通过银行交纳手机费、水电煤气费,在银行就会留下信息,银行会很方便地拿到这些信息。如果在银行有开户,那么包括账户余额、手机、基本信息,银行基本都能查出来。
记者了解到,刑法明确规定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三项罪名。但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备,司法实践中准确理解和认定此罪仍有难度。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在法律和实践层面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立法单一、执行不到位,打击力度不够,都导致买卖用户信息的现状没有得到改变。而除了司法打击外,金融、电信等相关单位也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加大内部惩处力度,从源头上把好关,才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的治本之策。
通讯诈骗反弹 让你触目惊心
接到冒充移动公司短信,杨先生被骗300万
记者从昆明市公安局经济文化保卫分局了解到,今年1至6月,昆明市通讯诈骗发案1686起,较去年同期1302起,上升22%。涉案金额3049余万,较去年同期2274万,上升25%。1至6月,昆明市涉案价值在10万以上的通讯诈骗案件发生39起,较去年同期42起,下降10%。其中最大的一起发生在今年6月10日,市民杨先生在收到冒充移动公司的短信后,被骗走300万元。
昆明市通讯诈骗警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冒充公安机关、法院或邮局等声称办案的;二是冒充受骗人的亲属、朋友、领导等,编造理由借款汇钱,诱使受骗人相信;三是冒充购物网站工作人员或客服,编造各种理由,骗取受害人的信用卡信息,盗取卡上钱财,或直接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四是与购买机票相关的,此类诈骗多数是犯罪分子从非法渠道获取购(订)票人的身份信息后,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受害人联系,以航班取消、机票改签、航班延误等理由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同时套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或直接要求将款汇到其指定账户进行诈骗;五是冒充银行声称信用卡透支、增加信用卡额度或被冒用;六是学生接到中奖信息后被骗;七是冒充移动电信发送短信诈骗等。
新闻链接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该罪是指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据介绍,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春城晚报 记者王磊)
编辑:实习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