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郊昭宗村有片军人墓 志愿者希望能得到修缮

12.04.2016  08:58

菜地里的墓碑早已失去了整齐。

苔藓下的“解放军”依稀可循。

墓碑上的五角星虽然没了红色,但形状依然清晰。 摄影:本报记者 丁明

阳春三月的周末,常有踏春市民挤爆公园的新闻,关注抗战历史的武思琪也按捺不住外出的心,多次邀请记者陪他上山一趟,去看一块菜地。倒不是菜地里的菜有多生态,而是菜地里“种着”很多墓碑。

这些墓碑的意外发现,一直让武思琪寝食难安。只因这些墓碑上都刻着醒目的五角星,墓主都是有名有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我是一位退伍军人,对军人有着特别的情感和理解,不管他在军队里是作战牺牲,还是病故,国家和军队都应该为其修缮墓地,不能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就放任不管,变成任人随意践踏的无主荒坟。

现状 军人墓成荒冢菜地

沿昆明西郊滇缅公路零公里起点往西走,几公里就到了位于昭宗村的昆明制药厂,穿过寂静的制药厂,沿水泥路往后山走,半山腰处是一些零散的简易房,下车继续步行至山上的菜地,从下往上看,山上是错落有致的刚刚落尽繁花的果树,一棵樱桃树已经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即将成熟。

让大家止步的不是这难得的田园风光,而是一排排东倒西歪的墓碑。尽管如此,但仍能看出最初安葬时是整齐排列的。一眼看过去,墓碑沿山腰排列,每排有40余座。这样的墓地从山腰蔓延至山顶。有墓碑被弃在路边、有墓碑被砌成了护坎,有墓碑倒在肥料堆(粪坑)边……“哪儿还有墓地的样子,不注意看还以为是菜地里的石头。”武思琪说。

尽管墓碑多被风化和侵蚀,长了青苔,碑文已有些模糊,但每块碑上的五角星标识却依旧凸显。一块倾倒的墓碑正好被雨水清洗干净,上面除了正中央的五角星外,还用繁体字清楚刻写:冯国成同志之墓。军大队四总队十大队三中队战士,年十七岁,云南省马龙县七乡六行政村查子村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云南起义入伍,一九五一年九月二日下午四时于昆明六匣上村被反革命分子暗杀。

因武思琪多年来一直坚持做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2015年清明时节,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说昆明市郊昭宗村的一座山上有民国时期军人墓地没人管理,经打听查证得知那山上没有民国时期的军人墓地,“我以为是发邮件的人搞错了。后来一想,觉得发邮件的人应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今年的清明时节前夕到邮件所指明的地方打听,几经周折发现了这块墓地,一看墓地里安葬的都是解放军将士,更加觉得不可思议。

除了这片变成菜地的解放军墓地,武思琪还在附近山头先后寻找到另外3处隐没在荒草丛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墓地,四处墓地共有约500个墓碑,碑记因伤、因病、训练、作战身亡于1950年至1953年之间,籍贯为湖南、贵州、山西、广东、云南等地,年龄30岁左右,最小的十七八岁,有军官、有士兵、有学员,所属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某师某团,大多数为云南省军区将士。

在菜地中还有两座和其他不同的军人坟冢,除了有五角星的墓碑外,还有新修的圆形坟冢,清明节刚过,坟头上有祭扫时留下的香烛和纸钱。

菜地主人孔师傅对已四次前往墓地探访的武思琪很脸熟,他放下活计跟随大家一起到了菜地,询问是不是要重新修坟地,如果修的话这活他可以做。孔师傅老家在宣威,好多年前就来昆打工,在昭宗上学的女儿今年就要上初中。孔师傅一家在这里种菜有五六年了,菜地是他以每年6000元从河沟地村委会租来的,租时就看不到坟,已经是菜地了。

孔师傅的妻子表示自己不识字,不知道菜地里的是墓碑,一直以为是石块,但孔师傅却是知道的,“这两座新坟就是我施工修的,前几年他们的家属找到了这里,给了我一些工钱让我把坟修好,这几年他们家属都来扫墓呢。”孔师傅说。

我先前也访问了当地一些村民,大家都叫这些墓地为烈士墓,菜地里的墓地为原址,荒山上的三处墓地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来的,三碗水那边还有34块墓碑,发现当日即雇请当地村民清理杂草、灌木、立起倒地的墓碑,该处原墓地上早已建成了别墅区。不管是原址还是迁移,这些墓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毋庸置疑。”武思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