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旧排水管网和泵站改造预计6月启动 5年内完成
城市的“毛细血管”排水管网得到了有效治理,昆明人逐渐在摆脱逢水必淹的尴尬境地;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启动,大面积蓝藻富集及恶臭景象一去不返;澄江高西片区高效节水减排试点发挥效应,当地瘦田成良田;普洱大中河水库饮水工程试通水,美了城市河道,未来普洱人民不愁没水喝……“十二五”以来,一个个水利民生工程落地开花。
根据云南工程性缺水等特点,“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从水源工程网、城镇供水工程网、污水处理网、城市雨水管网、综合管廊、智能化系统、农村供水工程、农田灌溉渠系工程等方面全方位立体打造云南安全可靠水网。在全省发力“五网”建设的关键时期,云南水利建设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昆明市排水管网 近5年增2000余公里
2010年至2015年,昆明共完成投资80.43亿元,新增城市排水管网2072公里,年均新增414.4公里,城市排水管网长度达到5019公里。截至2015年底,昆明主城共建成12座集中式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46.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均达到一级A标。经过处理的污水,将经过西园隧道,流入螳螂川,部分作为城市绿化用水进行二次利用。
城市的排水管网,就好比人体的“毛细血管”,它的分布状况、“健康程度”,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排水排污能力。昆明城市排水管网是如何分布的?这些地下管网“健康程度”又如何?3月4日,记者来到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一览地下排水管网分布的全貌。
最大管网管径有2.5米
打开昆明城市卫星图,密密麻麻的彩色线条纵横交错,这些线条代表的是昆明市的排水管网,经过人工或设备实地勘测之后,进行绘图标注,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量。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将昆明排水管道分布情况尽收眼底。其中蓝色线条代表雨水管,绿色线条代表雨污合流管,红色代表污水管。管道上标注的数字则代表管径。随着卫星图被放大,每条街道地下管网越来越清晰。
“这是位于东风东路的一段管网,南北两侧各有一根雨污合流管道,管径分别是400毫米和800毫米。”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规划技术部部长李璇指着电脑上的卫星定位图介绍,在昆明市排水管网中,这样的管网管径并不算大,管径最大的可达到2.5米,位于环湖东路,最小的则为400毫米。而道路下的排水管网也分布不均,有的道路下有4条排水管,有的则只有两条。
据李璇介绍,目前城市市政道路全部布满了排污管网,部分小区庭院除外。庞大的排水管网为解决城市内涝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昆明人的印象中,前几年昆明几乎逢雨必淹,去年才有所好转。“原来都是哪里淹水处理哪里,现在我们已经在系统解决各类问题了。”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书记杨光荣说。2014年,昆明市授予该公司对昆明市主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运行维护业务的特许经营,构成“一城(主城区)一头(一个部门运营管理)一网”的城市排水管理机制,解决了多头管理存在的弊端。自接手以来,公司一直在对地下管网进行摸底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完成了一半左右。
所有市政管网都要清淤
“目前城市管网还存在老旧、‘健康度’差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昆明市排水的要求。”李璇介绍,好多排水管网都是几十年前建的,建设标准比较低,必须通过改造来提高排水能力。“我们已经向国家申报了《昆明市老旧管网及泵站建设工程》,预计今年6月可以启动实施。”李璇说,该项目预计投资9.5亿元,将对210公里老旧管网、35个老旧泵站进行改造,分5年时间改造,预计“十三五”末能完成。
要解决城市内涝,还要解决管网堵塞的问题,清除“血栓”。目前昆明市正以每年200公里左右的速度进行清淤,最终所有的市政管网都要实现清淤。
理想状态下,城市排水应该实现雨污分流,仅污水流入污水处理厂,雨水则直接排放。而现状是,尽管城市雨水管不少,但从小区庭院排放时,源头就未实现分流,最终还是雨污合流,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也较大,尤其是暴雨天气,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有限,这时候储存污水的调蓄池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明波立交桥东北角的乌龙河雨污调蓄池。沿着调蓄池入口往里走,光线十分昏暗,在电筒的照射下,才能看到调蓄池里的污水,该调蓄池的蓄水量可达到一万立方米,在昆明主城合流区域内共建有17座这样的雨污调蓄池,调蓄容积达到21.24万立方米。当暴雨来袭、污水处理厂处理压力巨大时,这些调蓄池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关新闻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 输水线路长达115.85公里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自2013年12月29日正式向滇池补水以来,有效改善了滇池水质。截至目前,该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补水11.8亿立方米,输水线路长达115.85公里,牛栏江入滇池水量、水质均按年度计划完成。
3月5日,汽车在崇山峻岭间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了位于曲靖市沾益县德泽水库大坝坝脚,此时,“德泽水库”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踏上大坝,只见群山环抱间,一池碧波清澈透亮,静谧醉人,这就是穿山而过、途经百余公里流向滇池的牛栏江-滇池补水水源。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有限公司枢纽工程部主任付永春介绍,据201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一年中有3个月水质达Ⅲ类水,8个月达Ⅱ类水,1个月达Ⅰ类水。工程运行后,水源区输水末端年均水质为Ⅱ类,达到工程调水水质目标要求。
付永春说,工程近期任务是向滇池补水,并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远期任务是向曲靖市供水,并与金沙江调水工程共同向滇池补水,同时作为昆明市的备用水源。
在连绵群山间、高山峡谷中,有一个泵站,设计提水流量7.67立方米/秒,设计扬程221.2米,最大扬程233.3米,也就是取水高差最大233.3米,那就是把牛栏江水从海拔1790米的地方引到海拔1886米的滇池的干河泵站,地处沾益、会泽和寻甸3县交界处,被誉为“亚洲第一泵”。
输水线路布置于牛栏江左岸,总体走向西南,线路起点为干河隧洞进口,末端为松华坝下游盘龙江。输水线路总长115.85公里,主要由隧洞、箱涵及明渠、倒虹吸、渡槽等组成,其中隧洞有10条,长104.52公里,渠道有6条,长8.75公里;倒虹吸有2座,长1.52公里;渡槽有1座,长1.05公里。输水线路设计流量23立方米/秒,干河隧洞进口高程1973.18米。
经过上百公里跋涉,牛栏江水来到“亚洲第一大人工瀑布”——昆明瀑布公园。瀑布飞泻而下,轰隆作响,令人叹为观止。作为牛栏江引水入滇重大工程的入昆首站,昆明瀑布公园可以对牛栏江来水进行曝气、增氧、削减污染、沉淀泥沙,能改善和稳定牛栏江来水水质,并最终流向滇池。公园于去年年底举行完工开放仪式,如今游人如织,已成市民休闲好去处。
牛栏江水的有效补给,改善了滇池水质。数据显示,2015年,滇池外海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2.4,除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3项指标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Ⅳ类水标准;草海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9.3,与2014年同期比较,草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4.5%,水体透明度上升7.9%。到“十三五”末,滇池水质要实现“三稳定”的目标,即到2020年,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主要入湖河道稳定达到V类。
大中河水库思茅坝区引水工程 普洱未来15年主城用水不愁
大中河水库位于普洱主城区南面的思茅区六顺镇,总库容56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4537.4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来水量为7180万立方米。工程概算总投资5.3亿元,设计年调水量为3150万立方米,即便以后普洱主城区人口从现在的20余万增至50万,亦能基本满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工程已于2015年12月28日通水试运行,全部工程预计今年5月能顺利完工。
近段时间,工作人员正开展大中河水库思茅坝区引水工程调度中心、两级泵站厂房收尾工作。据普洱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引水工程预计今年5月能顺利完工,“南水北调”后,即便普洱主城区人口从现在的20余万增长到50万,用水也不用发愁。
据介绍,目前普洱主城区日均生活生产用水约5万立方米。根据测算,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普洱主城区近期2020年缺水1938万立方米,远期2030年缺水3319万立方米。为此,普洱决定实施大中河水库思茅坝区引水工程——通过“南水北调”43.6公里,进入信房水库统一调度使用,解决普洱主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问题。
“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许多困难,但都一一克服了。”普洱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引水线路途经思茅区六顺、南屏两个乡镇,工程战线长,征地范围大,涉及的村寨多,协调工作量较大;此外,还受到不良地质条件、降雨影响,交通条件制约等。
据了解,为保证水质,引水管道都是封闭的。引水线路上,使用两级泵站提水高度376.5米,从而实现低海拔位置的大中河水库里的水,引到海拔更高的信房水库。此外,引水管道要穿越群山,隧洞、渡槽、倒虹吸修了不少,其中12条隧洞全长达到了7052米,2座渡槽全长950米,8座倒虹吸全长10666米。“最长的一个隧道为大鹰子山隧洞,长1709米,施工花了16个月;而渡槽最长的是丫口寨渡槽,长900米,最高处离地23米。”普洱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
为保护管道和最大程度保护好生态环境,记者看到,需要埋入地下的管道,埋入后上面都补种了树苗。
据了解,目前工程各参建单位正在加紧进行项目后续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后该工程将交给普洱市城区水库管理局运行维护。
普洱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划,大中河水库思茅坝区引水工程年调水3000余万立方米到主城区,仅仅能满足2030年以前的发展用水,远期计划新修糯扎渡电站库区至大中河水库的引水管道,充分利用电站库区水资源进行补给。(春城晚报 统筹 邓建华 记者 期俊军 黄兴鸿)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