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红嘴鸥,你不得不知的事 第30次飞来过冬
今年是它们第30次飞来过冬
“我要和海鸥一起玩” 记者 周灿 摄
甲午初冬,红嘴鸥翱翔万里,第30次飞临中国西南一隅这座冬日暖阳沐浴下的高原城市。
1985年深秋,9000只红嘴鸥驻足滇池后沿盘龙江首访昆明闹市。30年来,海鸥飞入春城主城从未爽约。80后、90后、00后……红嘴鸥陪伴着一代代“小昆明”长大。
一位“老昆明”感慨地说,红嘴鸥飞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群忠实的粉丝。
这些每年如约而至的红嘴鸥,已经成为昆明独特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关于它们的“衣食住行”,我们了解多少?市民又该怎样提供更好的保护,让它们永驻春城?
初次见面发生了什么?
·1985年,9000多只红嘴鸥第一次飞抵昆明越冬,人们以为它们是水鸽子
·那时它们还很怕人,只敢在空中盘旋或者停在房顶上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当年,数千只红嘴鸥飞抵昆明越冬。突然出现的美丽的小精灵让从没见过海鸥的昆明人喜欢的不得了,等不到周末大家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带上“长枪短炮”到盘龙江边看海鸥。惊喜之余,大家疑问道,这是什么鸟儿?从哪里飞来的?怎么会来到昆明?……
当时住在南太桥边的张玉伟老人回忆道,“起初红嘴鸥还是怕人的,只在空中盘旋和停留在房顶上休息,大家都以为是什么人养的鸽子,可它的体形又比鸽子大,嘴巴红而全身白色和鸽子还不一样,有见识的人就说是水鸽子又名沙鸥。
据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介绍,经统计,1985年飞抵昆明越冬的只有9000多只。当时去看海鸥的人大多以为这种鸟是沙鸥或是水鸽子,后来经他们研究才发现它是海鸥中的一种,世界通用名是红嘴鸥。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一些红嘴鸥戴有前苏联的脚环,这表明这些海鸥来自西伯利亚,以后专家也曾到过海鸥的繁殖地,他们发现那里最好的季节7月与昆明冬季十分相似,这也许就是红嘴鸥选择来昆明越冬的原因。
专家估计,红嘴鸥从西伯利亚向南方迁徙越冬的路线可能是从贝加尔湖穿越内蒙古进入中国的青海再到西南或是进入西安再沿南而下到昆明,两条路线不管从哪条飞来都要飞行近万公里,它们经过长途跋涉飞到昆明已经消耗大量脂肪,急需在栖息环境里补充能量,等待来年飞回西伯利亚。
而30年来红嘴鸥之所以每年如期而至,则与近些年昆明生态环境改善,草海附近新建多处湿地,滇池及草海里的小鱼虾能满足红嘴鸥的部分食物需求有关,最主要的还是多年来昆明市民一直与红嘴鸥和谐相处,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给小家伙们提供食物。
这些年它们过得怎样?
·昆明市每年拨出30万元爱鸥专款,用于生产鸥粮、环志、数量统计等工作
·组织人员在红嘴鸥出现的23个主要地点免费投放鸥粮
“快看,那么多红嘴鸥,我要去喂它们和它们拍照。”旅游车门才打开来自北方的袁小姐就第一个冲上了海埂大堤。
作为昆明最佳观鸥点之一的海埂大坝,是昆明市民、外地游客观赏海鸥的绝佳之地。时值中午,记者来到草海大坝,不少市民、游客纷纷买来鸥粮投喂,海鸥似乎也乐意同游人嬉戏。
袁小姐告诉记者,红嘴鸥在其他沿海城市也常见,但冬日里有这样蓝的天、这样白的云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如今北方也是冰天雪地而在昆明还是温阳高照,这种人鸥和谐的场景也只有在昆明看得见。
昆明鸟类协会的统计表明,每年冬季飞到昆明的红嘴鸥数量自1985年之后逐渐增加,2000年,首次突破了1万只,2007年以后,每年都超过了3万只,到2013年已达到了39260只。如此庞大的海鸥来昆,给昆明带来欢乐与名气的同时,也考验了昆明的生态食物链。红嘴鸥数量不断增加,滇池及周边水体越来越不能满足红嘴鸥对食物的需求。
昆明市为保证红嘴鸥的生存环境尽其所责,每年拨出30万元爱鸥专款,用于生产鸥粮、环志、数量统计等工作,还制定了《红嘴鸥补充饲料》的营养地方标准,并组织人员在红嘴鸥出现的23个主要地点免费投放鸥粮,确保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间有充足的食物补充营养。
另外,昆明许多学校都成立了“爱鸥护鸥”宣传小组、红嘴鸥研究调查小组、红嘴鸥环志放飞小组。发出爱鸥护鸥倡议书,并让学生带回家让每个同学的父母签名响应。近年来,昆明新建了30多个湿地,优美的环境为红嘴鸥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空间,有的在水面,有的在空中,有的在芦苇林,还有的则在树丛中,各得其所。
赵刚,“海鸥食堂经理”。每年海鸥一到,他就开始售卖鸥粮,让远到而来的朋友一抵达昆明就能吃上营养餐。他一边招呼着买鸥粮的市民,一边逗弄身后盘旋的海鸥。赵刚告诉记者,“以前卖鸥粮是为了糊口,供女儿上学,现在女儿也毕业了,没有什么生活压力。继续做这个是感觉跟海鸥有割不断的缘分,也是想再见见我的老朋友。”
吴庆恒,是一位普通的昆明市民。每年初冬到初春,这位老人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他每个月只有308元的退休金,要用其中的一半给海鸥们买吃的东西。他去世之后,人们自发捐款,塑了一尊老人的雕像,纪念这位“海鸥老人”。
……
在昆明人和海鸥相处的30年中,这样的故事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