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篆塘河“出土”升级为景观河

02.06.2016  05:34

            篆塘河, 一条足以比肩昆明建城史的河流,也是流淌在昆明人身边,市民最熟悉的城市河流。

      上世纪90年代初,篆塘河因为市政规划等原因,河道上被加盖物业而变为暗河,一度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中。20多年后的今天,昆明建设地铁站,对篆塘河的河道进行整体恢复提升改造,暗河改明河,这条“老昆明河”将重见天日。

      地下流淌20余年后,因地铁工程施工再成明河

      溯源

      曾被誉为“滇中水运大动脉”

      尽管在今天看来,篆塘河已经是位于昆明市的主城核心区,但在元代之前,人们都无法从史料中找寻到它的踪迹。

      元初赛典赤治理滇池,曾大力疏浚入滇河道,此后才有了关于篆塘河的记载。经过几个朝代的治理修缮,篆塘河逐渐变宽,并且在清代达到了它的巅峰。

      如果把西昌路与西坝路的交叉口视为篆塘河“源头”的话,那么,由南到北到篆塘公园汇入大观河这一段直线距离,充其量也就1公里多一点。

      但实际上,篆塘河以前的长度要长得多。历史上,从篆塘过近华浦通滇池草海的河道,都被称为篆塘河,自元代开凿以后就承担着昆明运粮河的作用。清康熙年间,云南巡抚王继文在近华浦建楼二层,题名“大观楼”,从篆塘码头入草海一段河道遂改称为大观河。

      经过清代初期对河道的疏浚,篆塘码头变成了一个非常繁荣的粮食交易码头,很多从晋宁、昆阳等地驶来的运粮船经过滇池和大观楼,每天有近千条船只停靠在篆塘河,河道变得十分繁忙。清末有位“中国通”——法国驻昆代表方苏雅曾经拍摄下了篆塘码头百舸争流的景象,并且给出了“整个滇中水运的大动脉”如此高的评价。

      尽管河道一直在变窄,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篆塘河的河面也还有20多米宽。从小在篆塘河边长大的老昆明人顾先生告诉记者,当时篆塘河河水清幽,人们在河里坐船摆渡,捕鱼捞虾。春意袭人之际,很多市民喜欢乘坐游览观光船,从篆塘码头坐到大观楼只要5分钱。两岸阡陌纵横,木棉花、木兰花纷纷盛开,绿草萋萋的美景,让彼时的篆塘河成为了老一代昆明人最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