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04.01.2021  09:32

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记者周密摄

昆明公园一景。新华社

昆明的冬天,是不少市民心中最美的季节,蓝天白云、海鸥翱翔的照片和视频在社交网络频现,成为昆明一张靓丽的名片。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嘱托云南和昆明要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既明,路径亦定,昆明市各级部门响亮作答:围绕加快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举全市之力打好水、气、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出昆明生态文明的力量。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回望,昆明以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工作交出了满意答卷: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是“十三五”以来最佳;全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地表水水质均100%达标;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度目标任务100%完成。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数年如一日的不停歇攻坚,如今,“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昆明转化为每一位市民共同享受的生态福利。

蓝天白云下的城市。记者周密摄

南冲河河道治理试验示范工程。记者李海曦摄

大气

2020年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收官之战,守住昆明市“蓝天白云”金字招牌,过去的这一年,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攻坚克难,全力守护“昆明蓝”,2020年昆明空气质量实现了优良率100%的突破,优级天数、优良率均是自2013年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的最好水平。

高标准守护“昆明蓝

在昆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始终是重头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亲临一线指挥调度,狠抓工作落实,同时将大气污染防治列入昆明市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对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进行决策和部署。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县(市)区空气质量阶段性完成情况进行通报,适时对改善幅度相对较小的辖区进行约谈会商,层层传导压力、不断压实工作责任。

按照立法程序,市生态环境局起草了《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组织召开了听证会、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经过了人大论证、政协协商、公平性竞争审查和社会风险评估,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省人大常委会审查。目前省人大常委会已审查通过,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为减少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对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市生态环境局草拟了《关于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的通告》,经多轮意见征求后,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议,目前该通告已由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已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2020年,市生态环境局对昆明市重污染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昆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配套制定了工业源、交通源、扬尘源等污染源“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清单,清单规定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在黄色预警、橙色预警以及红色预警下的应急减排量,使大气污染防控应急措施更为精准。

市民在捞渔河湿地赏花。记者赵伟摄

多方协作解决大气污染新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加强联动,通过联合执法、区域执法等执法新机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

过去几年,昆明空气污染主要成因是扬尘污染,经过精准治理,扬尘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PM2.5、PM10的指数大幅度下降。但是,新情况又开始出现,如今臭氧污染等污染源又成为影响昆明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臭氧污染成因较为复杂,市生态环境局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机构主动对接,于2020年4月启动臭氧源研究分析项目,预计在1年的周期研究后发布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各种大数据监测手段的使用,也让空气质量监测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市生态环境局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高空航拍等先进技术,精准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

气象条件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市生态环境局与气象部门联合制定人工增雨实施方案,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找准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为做好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市生态环境局与市气象局深入合作,自2019年5月21日起,开展每周空气质量7天的预判工作,每周日对下一周空气进行分析研判会商预测,提前做好预警预报各项工作。       

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由于空气质量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人为因素,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较大,2020年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精神,结合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际,科学拟制《2021年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防范化解臭氧、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等大气环境问题,持续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将牵头抓好臭氧源解析科研工作,尽快完成昆明市臭氧来源解析相关科研成果编制,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实际工作中的有力举措,指导全市大气污染管控工作,为昆明的“蓝天白云”保驾护航。

同时,严格按照《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内容,抓好贯彻落实,做好《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学习宣传,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和报道,利用“六·五”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和低碳日等重点时间节点策划宣传活动,大力推进《条例》的普及,促进全社会共同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水源

地表水断面中 优良水体综合达标率100%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昆明市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近年来,昆明市严格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以滇池治理、长江流域(昆明段)大保护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

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是抓好水质监测管理的重要举措。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按月进行水质调度及通报、每日通过昆明市水环境质量平台发送国考断面水质超标预警信息等方式,将水质情况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部门。同时加大劣V类断面整治提升,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不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和保护,事关万千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成为市生态环境局的一项重点工作。2020年,全市纳入云南省考核的17个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除柴河水库水位过低未供水未监测外,其余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此外,完成了县级及以上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工作,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问题不出现反弹。在此基础上,我市印发了《昆明市2019年“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察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序开展“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源地问题排查工作。2020年,针对“千吨万人”以上的其他饮用水水源地深入开展问题整治,督促属地政府落实整治工作。

在各项措施的推动下,昆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纳入国、省考的25个地表水断面中,优良水体(Ⅲ类及以上)比例从2019年的64%提高至80%,综合达标率由92%提升到100%。

土壤

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昆明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重点工作,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昆明市重点强化“土十条”实施调度管理,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典型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示范,开展23个地下水国考点监测工作,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昆明已完成495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基础信息调查;开展县(市)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推进不同类别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完成地下加油灌防渗改造1630个,改造完成率100%。此外,完成工业固废堆存场所整治9家,“清废行动”问题点位整治18个,加快东川区10个重金属项目建设;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加强疫情相关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监管力度,收集处置医疗废物9000余吨。

十三五”期间,昆明市印发实施了《昆明市打赢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昆明市固体废物及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攻坚战作战方案》等,强化“土十条”的实施调度管理及评估考核,截至目前全市重金属污染物削减率14.49%,超额完成全市重金属排放量较2013年排放基数削减13%的目标,全市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