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用“六个春城”答好新时代考题
来源: 昆明日报
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260.97亿元、同比增长21.69%,其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277.71亿元、增长47.67%。
先后在成都、福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组织参加第6届南博会项目集中签约,收获5个“千亿大单”,共签约项目272个、协议金额6996亿元。
2022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开工项目1532个、实际完成投资841.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3.3%、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16.3%。
全市去年二、三、四季度开工的产业项目数量、总投资、年度计划完成投资在全省各州(市)中均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8.06万户、同比增长18.92%,“四上”企业5111户、同比增加666户。
中共昆明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公布的一组组指标数据,有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升。数据充分彰显这座城市发展的韧性与活力,还有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这背后,是昆明心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不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昆明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千方百计塑造工业经济新优势,激发第三产业增长潜能,提升招商引资质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公园城市建设为引领提升城市品质,着力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以踔厉奋发回报党中央和省委的厚望嘱托、回应全市人民的美好期盼,答好新时代考题。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发展定位,正在昆明一步步落地生根。践行新发展理念,越来越成为昆明市的行动方向和自觉选择。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明确的目标任务和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昆明坚持把全市的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来审视,坚定扛起时代使命,努力在新征程上担当作为、走在前列。2022年12月28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昆明各项工作再审视、再谋划、再部署,明确了分阶段谋划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坚决“当好排头兵”,努力“实现大发展”,到2035年在全省“率先现代化”。为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市委提出了八个“坚定不移”、打造“六个春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描绘全面推进昆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
实力春城
市级领导担任“链长”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城之基。
昆明深知,要为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扛起省会城市担当,核心在经济发展,关键靠产业支撑。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强省的部署要求,昆明把产业发展放在先导性和基础性位置来抓,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昆明资源禀赋优势,提出“8+N”重点产业发展主攻方向。
传统产业“弯道超车”,新兴产业“换道超车”。一方面,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全产业链优化提升烟草、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中烟易地技改、不锈钢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工业增长基本盘。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实现“换道超车”。
此外,昆明建立链长制实体化推进机制,对重点领域、链长、副链长、责任单位、重点区域等进行明确,分别由市“四班子”领导担任“链长”,“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链长”的全力推动之下,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全面启动相关工作,使链长制在昆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大活力,串起产业链发展上下游,赋能全市高质量发展。
昆明经开区围绕产业链“链长制”确定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信息制造及数字经济、新材料、现代物流5条重点产业链,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吸引龙头企业和存量企业上下游入区发展;安宁市瞄准“千亿产值百亿投资”目标,一个重点产业(链)配备一个兵团、制定一个方案、形成一套政策、做透一个产业,全面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富民县围绕“一主二辅三培六链”的产业布局,培优做强六大产业链,加快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宜良县把“链长制”作为有力抓手,在建链、壮链、补链上下功夫,瞄准“三类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地图。
云南裕能一期、沃森生物科技创新中心、贝泰妮新中央工厂等项目加速建成投产,杉杉锂电、闻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二期)、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厦门钨业、东风重工等项目落地开工,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日前发布的《昆明市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建设“产业高地、实力春城”,加快形成全省领跑、全国先进、对周边国家有一定辐射引领作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温馨春城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连拿5个“千亿大单”
2022年12月16日,在上海市举行的2022昆明—长三角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仪式上,昆明共有66个项目签约、总协议金额达1814.17亿元。
这一数据,让昆明再次备受关注。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这是昆明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接连拿下的第5个“千亿大单”。居于祖国西南一隅的昆明,何以被投资者们相中?
时间拨回到2021年底。当时,省委、省政府对昆明提出“六个排头兵”的要求,并强调昆明在全省各项工作中都要当表率、做标兵。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2月11日,昆明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在全市上下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活动,通过‘找’差距、‘晒’成绩、‘比’作为,传导压力、学习先进、督促后进、激发干劲,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大招商中,“一把手”扮演着重要角色。2022年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洪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频频会见客商,并多次率队赴外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拜访企业、洽谈合作,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在成都、福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组织参加第6届南博会项目集中签约,收获5个“千亿大单”,共签约项目272个、协议金额6996亿元。
抓招商引资,拼的就是营商环境。
2022年,昆明市营商环境办在全省首推“营商环境会客厅”,把座谈会带进商圈、企业、社区等场所,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开门纳谏”。除了“营商环境会客厅”座谈会,2022年,昆明还建立“十个一”工作机制,启动实施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18.06万户、同比增长18.92%,“四上”企业5111户、同比增加666户。
如今的昆明,正以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持续简化政务服务流程,打响“昆明效率、昆明服务、昆明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营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投资沃土、温馨春城”,让昆明成为引领全省投资发展的高地、创业兴业的热土。
开放春城
托管磨憨扩大开放 中老铁路联通八方
昆明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部署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为云南扎实推进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作出昆明贡献。
2022年5月下旬,昆明市接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的工作全面启动。昆明一举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磨憨镇南木窝河边,生气蓬勃。管委会大楼,移交接管、机构组建、干部选派工作有条不紊;建设工地,灯火通明、塔吊林立,处处热火朝天。一组数据抢眼:新边民互市场投入运营,围网区联合运营中心等8个项目主体完工,完成民生补短板项目52个。昆明—磨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自昆明接管以来,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新增市场主体516家,2022年四季度开工13个项目,总投资382.3亿元。磨憨拔节生长的“营养”,在于昆明抓住了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
受开放红利惠及的,不仅仅是磨憨。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
从此,昆明到万象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云南省内中老铁路沿线地区绽放出新活力。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1个省(区、市)先后开行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列车,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100多种提升到目前的1200多种。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实现规模化运营,业务辐射范围覆盖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开放功能不断增强,昆明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在全国排名较上年上升42位。2022年1月至11月,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872.4亿元、同比增长28.6%。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助力云南建设辐射中心,着力打造包容并蓄的“辐射中心、开放春城”。未来,昆明将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进一步以磨憨为抓手,拓宽昆明对外开放空间,加快构筑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和开放新高地。
绿美春城
滇池戴上“翡翠项链”城市公园添绿春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提出殷切希望,“要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昆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扛起省会城市的职责使命。
过去一年,“昆明蓝”又交出了优异成绩单。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优级天数同比增加37天;空气质量污染综合指数2.65,首次降到3.00以下。
滇池清,昆明兴。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是昆明的母亲湖。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保护十分关心、寄予厚望。
过去一年,昆明在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上下了大功夫、真功夫,累计拆除违规建筑110.69万平方米。滇池沿岸的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观,沿岸183个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卧龙浦古渔村、晋宁小渔村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环滇池生态绿道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市民共享的又一生态福利。滇池绿道规划全长137公里,目前草海至3个半岛段37.1公里已经基本贯通,外海段约100公里已进场建设,环滇生态绿道建成后,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将给滇池戴上最美“翡翠项链”,成为对外的另一张名片。如今,大观楼长联描述的“五百里滇池”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
除了“昆明蓝”“滇池美”,“昆明绿”也令很多市民惊叹。2022年,一座座大小不一又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市民身边。“每到一个公园都是别样的风景,随便一条街道、一个转角都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市民如是评价。过去一年,昆明整治提升城市道路和背街小巷100余条,完成448个老旧小区改造,520个交通堵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昆明将以建设公园城市为引领,以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宜人宜居的“高原明珠、绿美春城”,让绿色成为昆明最具潜力、最富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底色。
幸福春城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昆明牢牢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全市工作大局的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好,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春城大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全覆盖试点,建成“两馆一街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19个,多年来成功举办了“各族人民心向党·唱支山歌给党听”文艺精品展演,举办“守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等宣传教育活动,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历史上的民族团结故事传播到城市街头巷尾。
昆明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呈现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包容的昆明始终坚持践行“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的承诺,携手各族群众迈向现代化。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天傍晚,在优美的旋律中,辖区内居住着汉族、傣族、白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的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民族团结广场上,各族居民载歌载舞,呈现出一幅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昆明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着力推动城市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优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城市社区为重点,用绣花功夫创新模式,绘就民族团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画卷。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将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擦亮“融荣与共 同心同行”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全业全员创建,全力奋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复创工作,秉持“来到昆明就是一家人”的理念,实施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青少年交流计划”“互嵌式计划”三项行动计划,全力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让昆明更有温度、更有温情、更加温暖,同时,将不断创新机制,全力推进磨憨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我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民族工作中作出示范当好排头兵。
效能春城
以好作风和高效能 跑好新征程接力赛
没有好的作风,就跑不好新征程的接力赛;跑不出加速度,就闯不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伴随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深入推进,全市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奋进氛围。一年来,全市广大干部职工持续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咬定目标不放松,引进项目从签约抓到投产、服务企业从生产抓到流通、培育产业从链条抓到集群,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推动、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去走访、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从观念的更新到共识的凝聚,从深剖细解的对照查摆到只争朝夕的先行先试,昆明上下提速竞跑、争先进位、你追我赶,形成抓产业、抓项目、抓发展的生动局面,跑出了产业项目建设的“加速度”——东风重工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2个月,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从土地挂牌到第一栋厂房封顶仅3个月,杉杉锂电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裕能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110天。一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广大党员干部争当行动派,戒除“躺平”心态,迅速行动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理念认识的大更新,引领行动上的新改观、工作上的新起色。
在云南滇中新区,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向“躺平”说不。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一线,以好作风和高效能,跑好新时代的接力赛、跑出发展的加速度、闯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昆明高新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集群一期工程建设正持续推进。其中,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扩能项目主体工程1号楼原液车间已于2021年底建成,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为保障项目用电安全,昆明高新区规划建设局成立专班,由专人积极协助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办理项目规划建设相关审批手续,仅用3天就完成了110千伏高家庄变电站电力通道建设征地交付工作。“这样的服务和速度,确保了项目高效、高质量稳步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郭映秋为“高新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今年1月18日举行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2022年度昆明市“当好排头兵”大竞赛总结表彰会议上,市委下发《昆明市开展争当“实干家”、整治“太平官”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将采取更加动真碰硬的措施,坚决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让“实干家”得实惠、“太平官”不太平,形成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常态。(记者刘光平 李思娴 李双双 董宇虹 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