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生态葬看起来很美 选择者寥寥

04.04.2016  13:29

     观念难转变、服务跟不上,推广仍需时日

草坪葬使用率略高。

凤凰山公墓里的壁葬,使用率很低。

    一棵高不过2米的树,一块刻着名字的黑色石头,一平方米不到的土地,这就是杨玉芳亲人的墓。上午10点,安宁市昆钢生活区的杨玉芳带着儿子来到凤凰山公墓为亲人扫墓。墓地位于凤凰山公墓的西侧,虽然多了翠柏的陪伴,但祭扫的身影较少。

    “我们已经开发的草坪葬有500座左右,现在还有200个空着;300个树葬墓,现在也还有100个左右是空的;最不受市民认可的就是壁葬,500余个只用了不到20个。”凤凰山公墓管理处主任张双喜说,生态葬的推广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选生态葬的仍是少数

    生态葬,指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塔葬、壁葬等“低碳”环保不占用土地的生态殡葬方式。

    “当年选择树葬,除了家人本来就倡导环保外,和公墓的宣传也有关系。”杨玉芳说,公墓曾表示在五年中应该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树葬等生态葬,而且管理上也会更加精细,但是她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你看,松柏矮了,地面的草坪也不见了,感觉挺荒凉的。”杨玉芳指着亲人的墓说,当年为亲人选择了树葬,现在有些后悔,“我记得当时与我们家一起选择生态葬的有很多,但是今年过来发现有的已经迁走了。

    在50公里之外的晋福古园里,原本规划的树葬区域无人祭扫,因为上面基本就不见墓穴,而将近100个墓穴的壁葬区,上面不见任何一个逝者的名字。“生态葬最受欢迎的是小型墓葬,每年有100个左右。”晋福古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陵园的草坪葬已有30多座,花坛葬只有1个,塔葬和壁葬没有人选。

    统计数据显示,晋宁晋福古园共开发了3000个生态葬墓穴,但是使用率只有十分之一。晋龙如意园开发的生态葬墓穴在4000个左右,但是使用率也不到六分之一。

     生态葬需个性化服务

    “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有一大群人响应,没想到我们走得太快,现在都没什么人加入进来。”杨玉芳认为,就目前来看,对树葬等生态葬,社会环境还缺乏普遍认同。“当初从环保角度选择树葬考虑的只是理念问题,没想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要和别人去比。”杨玉芳说,树葬的环境比不上周围的,“人家都有碑有座,就我们选择树葬的感觉不太像样,面子上也过不去。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2年开始,昆明各大墓区都陆续开辟了生态葬区,推出了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处理骨灰方法,但选择的人很少。一些市民认为壁葬没有实现中国传统的“入土为安”形式,而树葬和花葬则将骨灰直接埋入土中,几年之后就和泥土融在一起,没法祭祀,从而导致了生态葬法少人问津。

    “移风易俗不是一个简单过程,也不可能在短期就能实现。”安宁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几千年的丧葬习俗要想改变很难,除了通过基层组织大力宣传生态安葬的益处,更要在墓地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上做足工夫。(昆明日报 记者赵书勇摄影报道)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