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深挖内涵转型升级 抓住投资建设“牛鼻子”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任务异常艰巨。面对这样的形势,昆明市顶住压力、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连续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干措施》、《2015年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措施,把稳增长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以“紧盯目标不放松,抓好每天保每周,抓好每周保每月,抓好每月保每季,抓好每季保全年,扎扎实实稳增长,确保实现年度任务”为目标,力争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当前外部需求下降、消费短期难有大起色的背景下,投资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昆明市格外重视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不断出台刺激政策,向投资要增长、要质量、要效益。
狠抓基础建设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有一种声音认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过剩。
昆明市2015年安排的245项重点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100项,涉及农业、交通、市政、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及民生保障和园区6个领域。
上半年,全市通过推进综合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组织了两次项目集中开工,开工项目达84个。1—5月,政府主导的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2.31亿元。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宁认为,这着棋是明智之举。
王宁说,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支撑,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当前,特别要克服“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的错误观点,尽管部分行业产能的确严重过剩,但围绕产业升级、环境治理、改善基础设施的投资,都是基于需求的,不会产生过剩。要克服“因为政府投资经济回报率低,不应该做投资”的错误观点,基础设施是公共产品,有很强的积极效应,如果建设滞后导致瓶颈,一定会影响未来经济发展。
王宁分析,昆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和薄弱环节,投资需求还有较大潜力。必须抓住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抓住当前钢铁、水泥等价格处于低位的有利时机,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紧扣昆明实际情况、结合未来发展需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抓好抓实一批决定和影响全市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以此促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进提质量增效益。
推动项目建设
紧牵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3月5日下午,一个简单隆重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呈贡区举行,参加集中开工的项目共43项,总投资200亿元。
6月13日上午,昆明市举行重点项目暨浪潮昆明云计算产业园集中开工仪式,41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预计总投资约191.42亿元。
各种项目集中开工透露出一个信号——政府部门愈加重视推动项目落地。
昆明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佳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以投资促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项目建设是投资和发展的实际载体,堪称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昆明市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的举措,牵住了“牛鼻子”。
李佳表示,《2015年稳增长工作方案》中提出的抓好省、市级别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项目发展的用地保障、资金保障和配套保障等措施,对于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建设,增加昆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有着重要作用。《方案》中还体现了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两大投资方向,这为未来昆明重点项目建设储备提供了明确指导。
昆明市不仅狠抓项目落地、开工,还在抓项目储备。目前,市发改委正在围绕国家重点推进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等投资方向以及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现代物流、城市轨道交通4类新的工程包,围绕省里提出的基础设施“五网”建设规划,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以及加快呈贡新区建设等重点方面,抓紧谋划开展2016年的项目储备工作。同时,还在抓紧建立“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建设储备库,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虽然企业之间目标市场既有交叉也有错位,但更重要的是,金融要素的聚集,实现了金融企业抱团取暖、聚集发展、规模发展。”一家金融企业负责人说。
和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一样,聚集了全省最重要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的五华区,在打造科技信息中心方面也有着先天优势。
“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依靠科技,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产业,是五华区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发展方向所在。”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说,五华区正着力打造科技信息中心,近年引进项目尤其注重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通过科技为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科技信息中心的打造成为五华转型发展的一把“钥匙”。
为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五华区因地制宜摸索出了5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把文化产业与都市经济、旧城街区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融合,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并围绕“文化+”的概念,深挖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昆明老街、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文产项目,目前已初显成效。2014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27亿元,全区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共8家。
强内核
文化创意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五华区的经济版图上,金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园区异军突起,成为稳增长的“热点”。园区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到2016年园区产值可超过30亿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素有‘文化区’之称的五华来说,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金幼和说,五华区文创产业依托金鼎山片区、学府路发展带、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核心的“一山、一路、一园区”,集中于文化科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创意、数字娱乐等项目,实现错位发展,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明显提升。
打造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没有经验可循,因此,五华区把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内容原创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融合力上,从园区到企业坚定树立品牌意识。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将以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从“互联网+品牌”、“互联网+广告”、“互联网+贸易”、“互联网+创新”等方面推动广告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文化+”助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产品打上云南标签,辐射至南亚、东南亚经济版图的各个方位与角落。
“文化走出去”正在变为现实。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南博会上,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影总局达成了电影供片战略性合作协议,将“在老挝国家电视台开辟中国剧场、中国农场、中国动漫栏目”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而早在去年,皇威公司译制的《木府风云》、《舞乐传奇》等9部356集优秀中国电视剧,就已经输出到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播出后受到热捧,今年还计划译制1095集影视剧。
在园区内,像皇威传媒这样“走出去”的文创企业并非个例。昆明盛策同辉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公司互联网+高科技全感官体验新媒体技术,已服务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此外,五华区还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布局“众创空间”建设。第三届南博会上,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还签约了包括派生加速器金鼎创客空间、南亚互联网+创业基地等多个项目,并启动2015“彩云之南,创意之滇”创客大赛,围绕云南产品和品牌与互联网+的融合,从创意的征集到发现优秀项目,然后给予大力扶持,让优秀的创业项目落地,让创意实现商业化,创造真正的价值。
无疑,此举将把园区培育为“互联网+文化+N”模式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高地和热土。
新创意迸发,新项目不断,在“互联网+”顶层设计出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五华区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而为,将迸发出更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成为稳增长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