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昆明治滇不能再喊高口号 要量力而行
政协昆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界别联组协商会上,委员们还围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事业、法检两院工作,举行了专题协商。
滇池治理、“全面二孩”、学前教育、司法改革等热点难点问题,被委员们郑重提及。
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专题协商会上,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表示,四个“五年规划”期间,治理滇池总共花了509亿,“十三五”不能像前两个五年规划里一样搞“大跃进”、喊高口号。
在社会事业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围绕教育等问题热烈发言,参会的昆明市副市长杨皕,回应了部分委员的热点问题。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拉玛·兴高,市委常委、昆明警备区政委方兴国等领导参加了法检两院工作专题协商会。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政协委员徐杉 打造滇池 河道 库潭的城市水生态格局
政协委员、昆明学院正高级工程师徐杉在协商会上表示,滇池治理正处于重大机遇期,构建滇池大数据信息平台,可为滇池治理克服瓶颈并找到突破口。
他说,近年来滇管、环保、水务等多龙治水的现象已经大有改进,但滇池治理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仍未打破,这给决策、科研和公众参与都带来很多困难。构建大数据平台,汇集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设立分级阅览的权限,可为科研和政府决策等提供支撑,同时能通过数据挖掘,建立预警机制,展示滇池治理成果,增强市民对滇池治理的信心。
徐杉称,滇池治理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加大对流域内未达标河道的整治力度,完善沿河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滇池湖滨湿地环境功能,加大湿地公园管理,构建流域自然林地生态绿地 滇池湖滨湿地的城市绿地网,打造滇池 河道 库潭的城市水生态格局,为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良好的生态本底。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 20年来治滇花了509亿 近10年干得非常艰难
昆明市副市长王道兴回应说,截至2015年12月31日,四个“五年规划”期间,治理滇池总共花了509亿,并不是外界猜测的近千亿,其中47%的资金,用于城市管网的铺设和污水处理,“昆明这座城市欠账太多,基础设施严重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至于剩下的53%,主要用于滇池治理,其中牛栏江引水花费86亿,环湖截污97公里花去56个亿,河道整治“四退三还”花费近100亿。
他说,“十一五”和“十二五”滇池治理干得非常艰难,“十三五”不能像前两个五年规划里一样搞“大跃进”、喊高口号,导致城中村拆不掉,现在还有很多管网铺设不下去,接下来的“十三五”滇池治理要量力而行。到2020年,力争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
政协委员陈文 昆明的历史街区要分区分层次保护
政协委员、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书记兼院长陈文,在会上就昆明的城市建设和保护发言。他说,昆明的城市建设需要保持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延续,要科学有序地指导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建设管理,落实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内容。
陈文说,要通过对昆明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全方位解读,挖掘具有不同历史功能的历史聚落。从城市和环滇池地区、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分区、分层次保护,将文化元素纳入分区保护的要求中,确保昆明地域文化特色能够在城市发展中得以体现。
要从昆明城市空间形态出发,整合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直观映射的特色建筑的构成要素,明确代表昆明本土文化的特色建筑的特征与类型,提出建筑风貌特色分区。比如在文明街、南强历史文化街区,官渡古镇、祥云历史文化街区,就要从物质空间要素的角度出发,完善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风貌引导。
他建议,编制《城市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制定分区引导示意,既要保护传承又鼓励时代性的创新。此外,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避免“一刀切”、盲目快速发展,寻找适合的发展步调,确保可持续健康发展。
政协委员赵坚 2015教师培训经费 17个县区仅5地达到比例
政协委员、五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坚表示,昆明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建设情况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县区在教师建设认识和管理上存在差距,教师编制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选人用人缺乏自主权,有的县区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师德和专业发展有待加强,这些是目前影响昆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
赵坚说,按照地方教育附加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15年教师培训费占教育附加费的比例,全市17个县区只有五华、西山、石林、寻甸、嵩明达到5%,其余县区均未达到。少数学校只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盲目追求教育教学质量,忽视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学校师德师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他建议,相关部门要把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改进义务教育学校职工编制管理办法,探索完善教师核编方式,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此外,应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创新师德培训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培训,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他还指出,昆明城中村改造中建设了300多个教育设施,但仅仅交付了20多个,“要么规划了不建设,房子卖了就不管上学问题了;要么建了却不用于办学,挪作他用;要么办学就办成民办收费。”赵坚说,这三个问题,群众意见非常大。
政协委员靳宇 “全面二孩”对学校数量提出挑战
政协委员、五华区政协副主席靳宇表示,从今年1月1日开始,“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这就对学前教育的数量和规模提出了新的挑战。
由于受到周期性生育高峰和外来人口持续增长双重因素的影响,昆明市教育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靳宇说,当前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程度不高,财政性经费占比仍然较低,保证“有学上”,仍将是政府亟需应对的事。
他强调,面对当前学前教育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的现实,要把握好学龄人口波动规律,科学合理规划,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居住人口规模和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相应的学前教育设施,并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在城市开发中,要依法预留教育用地,确保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配套学校(幼儿园)落实到位。
靳宇还表示,需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目前民办幼儿园比例较高的现实,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及时出台一批鼓励和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有计划的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让城市普通居民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幼儿园。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力争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5%以上,有效缓解“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的问题。
昆明市副市长杨皕 今年将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
昆明市副市长杨皕,参加会议并回应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她说,从去年开始,教师培训的财政预算就从500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教师培训问题将在县区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全覆盖。关于教师队伍男女比例失衡,她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分组式招考男女教师,合理分配教师队伍。
目前,昆明市学前教育幼儿园中民办园占比90%以上,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今年将扩大公办幼儿园规模,合理均衡分布学前教育资源,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一个公办幼儿园。此外,还将加大普惠性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5%,普惠性幼儿园将按照二级园办园标准建设,收费标准也不能高于公办幼儿园的1.5倍。
法检两院工作
政协委员杨勋章 要像惩治腐败一样惩治环保违法
昆明市政协委员、云南交林林业勘察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勋章说,昆明的渣土处理,也存在类似深圳渣土滑坡那样的安全隐患,要在全市开展严格排查,消除类似安全隐患。此外,他还说对于环保违法行为,要像惩处腐败一样予以惩处,杜绝领导说情或罚款了事,否则违法成本太低。
“企业违反环保法规,该处理就处理,不能哪个领导来说情就算了。领导来说情,监督部门应该立即就反问他一个‘为什么’。”杨勋章称,现在有些企业本来具备危废物质处理能力,但因为害怕支付这笔成本,宁可将其转让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单位拉去简单填埋,而置公众的安全于不顾。还有的企业违法了面临处罚,甚至还会找领导来说情,他认为,纪委也应该介入环保执法。
杨勋章说,昆明设置了环保警察,环保法庭,但查处少,立案少,存在作为不够的问题。像渣土处理,昆明好几个渣土场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马街的一个,连场里的管理人员都因担心安全不敢干了,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隐患,难保哪一天就会发生深圳那样的渣土场滑坡事件,到时很多部门恐怕都要寝食难安。
他认为,昆明对环保违法要严格执法,司法部门也要坚持法律,为社会为公众守住环保安全底线。
政协委员刘家屹 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 或可按驾驶证号码随机抽取
政协委员、云南弘乙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家屹称,每年年中、年末,法检两院应像中央“顶层设计”的那样,向党委、人大、政协专题汇报工作,有关方面也应通过制定、完善政策,为法检两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创造更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他还认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应该留出适当名额,由政协遴选有专业背景、公道正派的政协委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从而扩大政协在民主监督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使政协委员的建言献策更有针对性和实务性。
此外,昆明还可效法国外做法,依据驾驶证号码段,随机抽取市民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条件合适时,还可以建立人才库,真正体现民众的司法参与性。在机制上,法检两院应保障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办案时有职权,且经济上能得到合理回报。
“我建议,今后法检两院选拔领导,具有国家级司法资格证书(如通过司法考试)也必须是选拔的前置条件。”刘家屹说,法检两院领导的配备,可以按照中央统战规定,先行先试从适合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配备。而录取司法办案人员,同等条件下应该借鉴外国先进做法,优先录用非法律专业,但具有双学历、双学位的人才,因为司法办案不只是照章办事,还得对社会有精深理解。至于选拔办案骨干和大法官,也可以借鉴外国先进做法,直接从资深律师中选拔。
政协委员段伟 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应对法院案多人少窘境
政协委员、昆明市明信公证处主任段伟,则发言阐述应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司法改革的攻坚点,以应对法院案多人少的现实窘境。
他说,数据显示,去年昆明全市法院各类案件增长33.9%,而审结率仅为17.8%。在法官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法院现有人员疲于应付日益增加的案件,“诉累”的背后,是大多数当事人仍将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首选,而调解等纠纷解决机制则未能全面发挥作用,从而无法为法院分忧。
“法院不可能包打天下。”段伟说,诉讼的刚性和对抗性,容易破坏当事人的关系,并阻碍其后续交往,并不利于社会和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用好诉讼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公证调解、消费者协会调解,甚至劳动仲裁等,“司法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发挥一线的作用,当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法院就可以从过度投入司法资源解决纠纷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逐步将解决纠纷的职能,交给相应的政府和社会组织,让更多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规范、中立且能够胜任的非诉解纷渠道解决。”
段伟认为,昆明的法院系统应该重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而且,全市有关方面应该配合这种构建行动,要遵循“国家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现代纠纷解决理念,以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全市的司法改革。
云南信息报 江枫 高晓蕾 张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