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热议昆明气质:向往端着茶杯“冲壳子”生活
景星街附近的“一颗印”老建筑成了餐馆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特色风貌的体现,也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昆明的精神是什么呢?许多昆明人说,这里的气质如同气候一样温和宜人,能够悠然自得,但不是无所作为。这一期“昆明我怎么爱你”讨论的是“昆明气质”,许多市民认同昆明的气质是“悠闲”,并对“悠闲”产业提出了看法。
那些消失的昆明记忆
昆明人邓奶奶已是耄耋之年,每当经过金碧路,都忍不住跟孙女叨叨这里曾经的故事。邓奶奶年少时,这里是一条满溢着咖啡香味的梧桐大道,她说那时昆明很“洋气”,昆明人也很懂生活。
作为大家闺秀,邓奶奶的休闲时光往往都是这样的情景:穿上订制的旗袍,与小姐妹们手挽手,在阳光温暖的午后来到名气极盛的“南来盛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聊聊心事。
很难想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边陲小城,竟然如此“小资”。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带来了琳琅满目的“外国货”,也带来了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情调。当时塘子巷滇越铁路总车站附近迅速热闹了起来,包括金碧路在内的一带不仅出现了旅馆、饭店、商店,还开了许多西餐馆、咖啡馆和面包房,邓奶奶至今念念不忘的“南来盛咖啡馆”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家店,这里的咖啡和硬壳面包是老昆明人心中的美丽记忆。
南来盛是上世纪30年代由越南女老板在金碧路开办的咖啡厅,不仅胡志明曾在此从事过地下工作,陈嘉庚、沈从文也是常客。
金碧路上的“南来盛”原址曾建过食品加工厂、后来又彻底更名,只有极少数老昆明人知道,现在名叫“我的咖啡”的咖啡馆就是曾经的“南来盛”。这里的值班经理陈女士说,虽然没能继承“南来盛”的名号,但咖啡馆依然保留着南来盛的一些传统,如坚持用手工现磨的越南咖啡、每天都为老顾客送货上门的法式硬壳面包,店里还有南来盛文化影集。
在邓奶奶心中,“南来盛”和昆明城中的法国梧桐一样,都是这个城市的品牌,应该加以保护。“曾经的城墙、护城河、还有那些石板路,拆了就没了,但至少像梧桐树、米线老店这些老昆明的传统应该留下来。”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方奶奶接受采访时正在“百年建新园”吃米线,她说,找回“原来的感觉”就靠这些传统小吃了。
老建筑不只能开餐馆
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昆明人小夫说,辛勤工作之余,在“一颗印”院坝里晒太阳、端着茶“冲壳子”才是他心中的昆明。“现在的昆明就像一个5岁的娃娃穿着3岁的衣服,城市规划建设的脚步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求,更不必说城市精神的体现了。”
小夫说,就像欧洲很多城市,现代化进程已经到尾声,但几百年来城市的面貌和格调却没变,城市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传统气质和精神一定会流逝。“老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外滩、成都的宽窄巷子等都能展现出城市独有的精神魅力,可昆明最珍贵的悠闲气质却很难找到一个地方去体现。”
“别人问我哪里能看昆明老建筑,我都介绍他们到团结街道办乐居村,那里最能体现‘一颗印’的飞扬灵动。”云南地方史研究学者赵立介绍,传统的昆明“一颗印”老建筑目前在昆明城已非常少,除了保护比较好的“马家大院”,只剩下了寥寥可数的几栋建筑,这些建筑中很多被改造成餐馆。虽然餐饮业经营也让现代人感受到老昆明的氛围,但餐馆对于老建筑还是会有些损害。“就像江苏的南通,被称为博物馆之城,就是充分利用了老建筑去做小型的名人博物馆,我认为昆明的老房子也有这样的资本,能收点门票作为维护也很好。”赵立建议。
中转站也有利可图
看云彩、晒太阳、吃米线、买鲜花,曾是很多外地人到昆明必做的几件事情。不过,随着大理、丽江、腾冲都建起机场,有时候游客到了昆明甚至连机场都不出,发个朋友圈就代表到此一游了。
市民王小姐认为,昆明是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成为旅客中转站不奇怪,但中转站不意味着无利可图。“我曾经在卡塔尔的多哈机场为了转机待了近8小时,但完全不觉得无聊。多哈作为亚洲转机欧洲最重要的中转城市,他们的机场建设把中转城市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王小姐说,只要到多哈机场转机的乘客,从早上7时到下午6时都可以不出海关直接在机场办理多哈半日游,机场内部也有近百家品牌商店,就像超级购物中心,几个大型免税店不逛三四个小时根本出不来。除此之外,还有儿童玩乐设施、转机休息迷你屋、免费上网区和各种美食,“留不下人,留下游客的钱也是好的”。
拾起滇剧等老玩场
郭先生说,不少外地朋友来昆明,问他哪些地方值得玩,他想半天只能买张票让朋友去大理,“我自己都觉得现在昆明太没有‘玩场’了”。
“我认为昆明有很多值得复兴和重建的老‘玩场’,这些地方才最能体现这个城市传统精神和气质。”郭先生提出,就像滇剧,现在要找个小剧场太难。
听滇剧曾是老昆明最重要的“玩场”之一,作为中国八大地方剧种,如今却不常被提起。记者了解到,坐落在东寺街的云南省滇剧院是如今老昆明听滇剧为数不多的地方。“70年代,我们一个好戏本子排出来可以连演3个月,现在一个本子演一场就差不多了,观众总是那一批老人。”一直在剧院工作的周先生说,眼看着滇剧剧团从30多个减少到3个,这个数字就能说明一切。
“就像北京的京剧、天津的相声和成都的变脸,其实能听懂的人有多少?但这就是对本地生活的一种体验。”郭先生建议,把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包装成喝茶、烤太阳、看滇剧一体的“玩场”,让外地人进到一个有昆明特色的老院子,花上2个小时体验昆明人的休闲生活,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好天气,对昆明这个城市就会有很直观的了解和感受。(春城晚报 记者陆橙 文 刘筱庆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