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气象:捍卫滇池清如许

16.03.2017  10:04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700余万人的母亲湖。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倾力保护,以还滇池一湖清水。

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悄憩悠悠草海畔,在这里,草海水域30厘米水温自动观测、空气负氧离子观测、大气气溶胶观测3大系统架构起滇池草海生态湿地综合气象观测站。昆明气象现代化建设因此更进一步,滇池保护亦翻开新的一页。昆明气象以科学的监测数据系统分析滇池水域水质和成分变化,为滇池保护提供依据。不忘初心,担当保护滇池的卫士,还来一湖清水。

缘起

一个保护滇池的新命题

气象与滇池保护有何关系,如何共享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服务公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这不仅是昆明气象对未来发展的思索,也是滇池保护的新命题。如何答疑解惑,付诸实践?昆明市气象局局长李文祥一语中的:“滇池保护与我们休戚相关,气象部门能做些什么?通过气象手段,对滇池水域进行水质、结构成分、不同含量引发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监测,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探寻滇池灾害防御以及保护的方法,这便是昆明气象积极参与滇池保护的初心。

明清以来,多次有人提出“尽泄滇池,可得良田三百万顷”之论。20世纪40年代,此论又死灰复燃,甚嚣尘上。气象泰斗、滇池卫士陈一得先生积滇池地区的地质学、气象学研究成果,于1946年发表专文,痛斥泄湖谋田之颠狂“有害无利”,并历数泄湖造田10大危害。然而,就在陈一得先生逝世10年之后的上世纪70年代,昆明还是上演了一场“围湖造田”的闹剧,当时动用数十万人,数千辆车,制造了25平方公里的人工沼泽,靠抽水机维持的湖田亩产还不到50公斤。而这一颠狂的蠢事对昆明自然生态的破坏,对子孙后代的危害更难以估算。

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区保护规定》《昆明市河道管理条例》……如今,保护滇池无论是至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条例、规定纷纷出台,整治行动、义务活动积极展开。保护母亲湖已然成为每一个市民的使命,一刻不停。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昆明率先全省基本实现了气象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综合监测、公众气象服务引领、示范全省,也为气象参与滇池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气象现代化服务滇池保护的新命题被提上了日程。

怎样才能实现气象发展与滇池保护的融合,充分发挥气象业务保护滇池的作用?面临新课题,昆明市气象局创新理念,探访、学习太湖经验,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建立新的专项监测系统,以科学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储备信息资料,为滇池治理提供最基础、最翔实的科学依据。“为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实践中,昆明选址依傍草海的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架设设备,开展滇池水环境监测。”李文祥说,这标志着昆明气象正式迈出了参与滇池治理、保护滇池的第一步。

建设

一套滇池气象观测系统

薄薄的晨雾笼罩着草海边的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山水静默。观测员柳青成一大早就来到观测场,对正在运行的滇池水温自动观测站例行检查,确保监测顺利进行。“每天对仪器进行有效检查,这是必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台收到有效监测数据。”作为一名年轻观测员,无论是仪器检查还是后台接收柳青成从不懈怠,按时按点开展工作。

滇池水温自动观测站、空气负氧离子观测站、大气气溶胶观测站,是昆明气象参与滇池治理、保护滇池气象观测系统,也是“十二五”期间昆明气象助力滇池保护建设的重点项目。走进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楼台上,滇池水温自动观测站、空气负氧离子观测站、大气气溶胶观测站3个系统分立排开。每一个观测站都根据要求规范架设,在金属支架上均有一个监测箱,箱内置放监测仪器,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和传输。3套系统通过规定时间的监测,及时将采集所得数据传送到一楼办公室的电脑系统,用于整理分析和二次传输,实现更多层面的共享。

这3套系统于2016年6月8日开始启用,在昆明尚属第一次。气象局充分学习借鉴了太湖的监测经验,成功将这一监测技术应用到滇池水环境监测上,提供了科学翔实的数据,对整个滇池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站长闫绍才说,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一直将自己视为滇池生态的一部分,始终不忘保护滇池的职责,积极建设并开展滇池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气象监测工程,主要包括了在滇池草海生态湿地建设综合观测站,开展气压、风向风速、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净辐射、酸雨及大气气溶胶等监测。同时,还重点开展草海水域30厘米水温自动观测和空气负氧离子观测。

碧波轻荡,昆明国家基准气候站副站长赖艳群正在对水温自动观测站监测的实时水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她告诉记者,水温的变化主要从两方面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一是水温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存在加速和抑制作用,水温剧烈变化甚至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二是水温对其他水质指标的环境效应有协同作用,在其他水质指标含量不变的情况下,水温升高或降低,可能会导致某些环境灾害现象的发生。如水温升高会使水中颗粒物及水中悬浮物沉降速度增大,此外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如毒性比较大的汞、络、砷、酚和氰化物等,其化学活动性和毒性都因水温的升高而加剧。因此,通过监测草海内水温变化能动态反映滇池水体污染状况,这就是气象监测对滇池保护提供的科学依据。

圆梦

气象助力中国健康之城

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不仅能体现空气质量的优劣,而且在含有高负氧离子浓度的大气环境中生活,对人体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空气负氧离子、大气气溶胶、水温自动观测数据,能为研究滇池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揭示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规律提供基础资料。为滇池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及建设和谐生态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在滇池水域安装设置气象监测系统,对滇池负氧离子进行监测,不仅能够为昆明市民生存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数据,还为昆明建设中国健康之城提供科学论据。”李文祥说,滇池湖泊生态气象观测,特别是对负氧离子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昆明“春城”美誉是一项重要的佐证。据专家观察研究认为,负氧离子可使大脑皮层功能及脑力活动加强,精神振奋,工作效益提高,能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还可使脑组织的氧化过程力度加强,使脑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有明显扩张血管的作用,可解除动脉血管痉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负离子还对改善心脏功能和改善心肌营养大有好处,有利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患病人的病情恢复。由于负离子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对滇池水环境负离子的监测就是聚焦生存环境,倡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结合昆明打造中国健康之城,气象监测系统提供空气负氧离子数据,为充分了解滇池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宜人宜居的生态养护,全面提升昆明健康水平。基于此,“十三五”期间,昆明气象将继续完善湿地生态综合观测站,开展50厘米水温及滇池水域盐度、电导率、溶解氧、PH值等水质监测。重点观测中山杉、芦苇、茭草生长量、生理生态指标和水质指标,采用平行观测方法,采集温度、日照、蒸发等气象数据。建立主要植物生长气候响应模型,分析滇池湿地主要植物在气候调节中的作用。研究植物水质净化、气体调节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根据观测数据,结合滇池湿地调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增强滇池水污染控制措施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可靠性。

从简单的天气预报到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从各种气象数据的采集到聚焦滇池生态系统的气象监测,昆明气象已从狭义拓展到更广的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文祥认为,气象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既要关注人的生产、生活,又要关注人的生存与健康,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草海水域水温自动观测、空气负氧离子观测、大气气溶胶观测3大系统架构起滇池草海生态湿地综合气象观测站,在未来将是关系社稷民生的大事,昆明气象也将通过这一形式勇当滇池卫士,成就一份生命的精彩。(昆明日报 记者杨雪煌  通讯员张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