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春城 善治安民 昆明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20.06.2023  10:31

来源: 昆明日报   

近年来,昆明市在推动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强化法治保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6月16日,“全媒体看昆明市域社会治理”主题宣传活动第11站走进昆明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指挥部,探究昆明市如何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优化司法服务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以公益诉讼守护蓝天碧水青山,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整合资源 法律服务建强“心脏

办理法律服务相关业务,群众能否只进“一扇门”就办成所有事?

能!昆明市给出肯定的回答。

走进昆明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以下简称“中心”),公证服务、调解服务、仲裁服务、司法鉴定等窗口映入眼帘,大厅左右两侧设置法律援助、矛盾调处、司法鉴定、公证等接待室,方便群众现场咨询问题、就地办理业务。

中心工作人员何茹介绍,中心通过指引、咨询、受理、办理、转办交办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公共法律服务,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模式。2022年,公证服务窗口办理10000余件公证事项、4000余件远程视频公证事项、14000余件“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2000余件“一网通办”公证事项。

公证处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后,群众如果遇到纠纷,需要申请证据保全等,可以直接进入我们的接待室进行办理。”明信公证处公证员谢君晗说。

此外,中心推进公证“减证便民”工作,推行“网上公证”“远程视频公证”,公证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的事项范围不断扩大;开通公证办理“绿色通道”,推行“绿色继承”“温情遗嘱”等便民举措,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援助、减免公证费用等。2022年,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16件,接待来访群众1185人次。

整合法律资源,汇聚法治合力。目前,全市37家司法鉴定机构全部入驻中心,开展免费鉴定咨询、预约等服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长期进驻,6名执业律师担任接线员,也是群众身边免费的“法律咨询顾问”;明信调解服务中心入驻开展调解工作,为群众申请调解事项提供多种选择;昆明市仲裁委员会入驻中心,方便仲裁工作与其他法律服务融合……中心“握指成拳”,引入更多专业力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法律服务。

目前,昆明市已建成184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实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集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各项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贴近群众 基层治理打通“动脉

在行人熙熙攘攘、“烟火气”十足的东风东路旁,官渡区司法局金马司法所与金马人民法庭“相邻而居”,100米外便是曙光派出所金马广场警务执勤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汇聚起区域政法力量,让金马街道成为群众眼中的“平安之地”。

金马街道辖区内,昆明市的“菜篮子”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果盘子”正昌水果批发市场、“米袋子”凉亭大米加工批发市场以及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幸福邻里小区均位于此,人口数量达21万,流动人口占46%,辖区市场主体庞大、人口结构复杂。

身处热闹街市,如何最大程度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通诉源共治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金马司法所持续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

积极推进“庭所共建”工作。金马司法所与金马人民法庭共同建立“1+2+2+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机制,实现“党建引领、庭所共建、资源共享、联动联调、诉源治理”。

金马人民法庭对收到的诉前矛盾纠纷,按不同性质由司法所、法庭联合开展调解工作。针对部分将要诉讼且符合司法确认的案件,金马司法所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进行先行调解,再引至人民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同时向当事人普及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做到“人民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

2023年以来,金马司法所、金马人民法庭联合化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5起。”金马司法所所长姚介绍,“庭所共建”优势互补、事半功倍,效果逐步显现,有效发挥了“1+1>2”的叠加效应。

金马司法所积极指导并推动辖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工作。目前,金马街道共建有1个街道人民调委会、13个社区调委会、4个公安派出所联调室,配备75名兼职人民调解员、8名专职人民调解员、13名特邀人民调解员。

在完善规范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金马司法所针对辖区实际情况,围绕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劳务纠纷和婚姻家庭矛盾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2023年以来,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9件,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有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每天放在门口的法治宣传册几个小时就会被群众拿完,每周二、周五司法所内的免费法律咨询活动场场‘爆满’。”姚瑨说,“普法+法律服务、普法+调解”的触角正辐射至每一个网格、覆盖每一名群众。

姚瑨翻开办公桌上的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工作手册,“最早有记录的2008年,内容不超过一页,而2023年至今已写满7页,这本小小的册子,反映出辖区群众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据统计,2023年以来,金马司法所已提供170余次“一对一”法律咨询服务,组织开展109场次普法强基系列活动,发放24000余册宣传资料,辖区法治氛围愈加浓厚。

智慧赋能 公益诉讼插上“翅膀

草木葳蕤,虫鸣鸟啼,漫步滇池湖畔,放眼望去,湖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生态环境日益向好。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高原明珠”滇池的生态环境治理关乎着昆明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滇池及各干支流存在零星污水排放、耕地占用、非法捕捞等情况,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昆明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洪颖说。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作中,如何快速发现处置违法犯罪线索,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守护滇池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开出“良方”——协同发力。

2023年6月6日,昆明市检察院派驻滇池管理局的“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检察室”正式挂牌成立。“检察室与滇池管理局建立了案件线索相互移送、证据收集协助配合等机制,实现了双向常态化合作,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破坏滇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检察室检察官张亮亮说。

检察室的成立为滇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形成“多管齐下、多方联动、齐抓共治”的格局。自检察室设立以来,共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1条,立办公益诉讼案件14件。

近年来,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深化职能协作,共护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新模式,建立检察内部线索双向移送、研判会商、协同办案等机制。与此同时,加强跨部门合作,与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建立昆明市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实施办法等工作机制,强化公益诉讼检察与行政监管执法衔接配合,形成环境资源保护聚合效应。

智慧赋能为公益诉讼插上了“科技翅膀”。公益诉讼大部分的工作位于室外,现场环境整体情况很难用肉眼进行观测。“我们借助无人机等设备,对现场情况进行扫描测量,最终形成立体化模型,以便后续工作开展。”洪颖认为,公益诉讼工作要快速定位问题,还需技术与数据助力。

近年来,昆明市检察机关融合卫星遥感、3D可视化全景影像、无人机测绘建模、图像矩阵快速检测等技术,依托“昆检慧视”勘检办案系统体系、“昆检慧图”大数据视觉化智慧应用平台,对现场进行精准建模,大范围、高精度地反映出复杂的现场情况。办案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即可进行缩放、多角度旋转等操作,在“3D全景”中“实地”分析案情、测算数据,为公益诉讼现场勘验和案件办理注入了强大科技力量。

走进昆明市检察院“昆检慧检”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工作站,检察官正在检测采莲河等入滇河道的水体样本。

取样、检测、结果显示……凭借检测数据,检察官能够掌握水质情况,快速发现、甄别线索,为公益诉讼提供数据支撑。“昆检慧图”平台接入58条入滇河道、沟渠水质监测数据,建立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了河道水质动态监测、实时预警。2022年,共接入5000余条河道断面信息,经筛查,累计下发近600条公益诉讼案件线索。(记者唐丽 王瑜 通讯员张庆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