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担当全省工业转型升级排头兵
2014年12月28日,昆明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强化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和开放带动,全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虽然近年来我市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仍是昆明工业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正如市委书记高劲松在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提出的那样,昆明要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担当起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云南工业强省的主力军。
顺势而为
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
随后,省委经济工作会上也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安宁市、嵩明县以及官渡区大板桥街道这3个在昆明工业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区域被滇中产业新区托管后,也使得昆明必须做出新选择。
面对机遇和挑战,昆明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升级,打造一批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型产业,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产业集群,攻克一批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性技术,培育一批带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型企业和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建设一批支撑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型项目,全力支持和服务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形成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昆明工业经济“升级版”。
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也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担当起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云南工业强省的主力军,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撑。
明确目标
到2020年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发展
《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昆明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1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突破1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00户,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0年,工业经济总量实现倍增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将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六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7年,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值超600亿元,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值超300亿元。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巩固提升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非烟轻工等产业,力争到2017年,有色金属、化工产值超1000亿元,非烟轻工超800亿元,烟草及配套超500亿元。
园区将在工业转型升级中承担重要角色。《意见》提出要力争到2017年,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亿元;五华科技产业园、滇中安宁园区超1000亿元;滇中杨林经开区、空港经济区超500亿元;宜良、晋宁、海口、寻甸、阳宗海(呈贡七甸)、富民、东川、呈贡(信息产业园)、盘龙9个园区超百亿元,其余园区超50亿元。
在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推进中,将实施“2143”重点项目年度工作计划。此外,还将在生物医药、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循环经济和轻工绿色产品等领域建设20个特色产业基地。
规划引领
构筑“一核两翼六板块”的工业布局体系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迅速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市委书记高劲松在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说。
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昆明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制定了《昆明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纲要(2015-2025)》,构筑“一核两翼六板块”的工业布局体系。
其中,“一核”是指都市工业核心区,包括五华区(含五华科技园)、盘龙区(含盘龙都市产业园)、西山区(不含海口工业园区)、官渡区、呈贡区(含呈贡信息产业园)中心城区、高新区(不含马金铺片区)和经开区(不含大冲、洛羊片区)。“两翼”,即两个重要的工业发展区域。一是昆石沿线重点发展区域,以经开区(大冲、洛羊片区)、呈贡工业园区(七甸片区)、宜良工业园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为重点,重点发展有色冶金、建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旅游商品加工业。二是滇池东岸安晋沿线重点发展区域,以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海口工业园区(海口片区)、晋宁工业园区为重点,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磷化工、稀贵金属、新材料、农特产品及食品加工等产业。重要工业发展区域限制发展有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和危险性项目,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发展工业项目。“六板块”,即以工业园区为核心,构筑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的六大工业板块。包括都市工业核心板块、宜良-石林工业板块、马金铺-晋宁-海口工业板块、经开区-阳宗海(含呈贡)工业板块、富民-禄劝工业板块、东川-寻甸-倘甸工业板块,以板块建设彰显工业聚集区核心产业。
创新驱动
以科技创新提升工业产业发展层级
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实施创新云南战略,构建外向型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云南大学工商管理MBA主讲教授、宏观经济战略研究专家王剑屏说,作为省会城市,昆明聚集了大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密集,在产业发展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具优势。
昆明市早已意识到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164家、市级243家,形成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省级技术中心为骨干,市级技术中心为基础的三级企业创新体系。
在新的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中,昆明还将继续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坚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两轮驱动,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结合带动企业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加快工业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力争全市工业企业获认定各级创新平台500个;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100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新产品200个,推动3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还明确了对工业企业开展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给予的奖励和标准。对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单项自主创新项目无偿资助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对使用我市自主研发的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的企业,在企业挖潜改造专项资金中按照设备价格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自主研发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根据研发企业投入及重大装备运行效益等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互利共赢
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一定区域内合作有利于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互联互通、区域合作、市场联盟已成为经济新常态。”王剑屏说。
当前,云南省正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工业生产方面,昆明将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要把滇中产业新区建设作为促进昆明产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树立支持滇中产业新区发展就是加快昆明发展的理念,加强规划对接,强化产业协作,努力实现互促共进、互利共赢、联动发展。”高劲松在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上曾这样说。
据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工业新布局充分考虑了与滇中产业新区及各州市融合发展,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相衔接。新的工业布局体现了“滇中一体化”的思路,希望构建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差异竞争、合作共赢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产业发展新格局。
事实上,目前昆明市正在将“蓝图”付诸行动。在滇中城市经济圈2015-2016年重大工业建设项目中,昆明市涉及32项,总投资668.1亿元,2015-2016年计划投资166.8亿元。为加快项目建设,昆明市明确提出将加大对滇中城市经济圈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责任单位,确定对口联系领导,强化责任目标,狠抓责任落实,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充分发挥对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作用。
此外,充分发挥昆明市作为全省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在进一步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信息产业对滇中经济圈一体化建设的提升作用,在滇中经济圈两化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发挥昆明企业的技术、人才、产业优势,鼓励、引导昆明信息产业企业积极参与一体化建设,为一体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昆明日报 记者贾献培)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