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逆势六连红”

22.01.2015  11:41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2%。自2009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6年保持在90%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

        当不断刷新数字的“史上最难就业季”遇上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这样一份“逆势而上”的成绩单,显得尤为宝贵。近年来,我市1个创业园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示范基地”,有3个大学生创业园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昆明市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服务中心和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详细解密“漂亮成绩单”背后的经验做法。

        政校合作

        探索就业新办法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被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季”。我市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2.27万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工作机制基础上,大力开展政校合作,加强与驻昆高校的沟通联系,建立了昆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接应届高校毕业生相关信息数据,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等专项服务活动。

        “就业局、高校、学生,三者信息不对称,造成学生就业的盲目性。”今年5月,在市就业局的走访中,某高校就业处的陈老师直言不讳。今年,像这样主动深入高校,到高校问需问计的走访调研,市就业局已经走了10所。

        在充分听取了高校对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并将收集到的情况和听取的意见整理、汇总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报告》,创新性提出了“一项制度、一项基金、四个机制”等工作建议,并抓好落实。

        同时,在驻昆高校建立高校毕业生校园服务工作站,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各项服务职能前移到高校,开展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考试面试技巧等知识讲座,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活动,毕业生在离校前不出校就能方便地了解咨询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申请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去年,我市已在4所高校完成建站,开展服务。

        内吸外输

        拓宽就业新渠道

        面对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我市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本地就业岗位开发,吸纳就业;一手抓合作,鼓励高校毕业生走出昆明、走出云南就业。

        市人社部门先后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潜增岗”、“千企万岗”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鼓励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去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和非公企业共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7777人,占已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56.5%。

        加强就业与新开发项目的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发轨道交通、物流、信息等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还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今年,已发放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企业招用补贴、非国有企业就近就地招聘奖励等三项就业补贴708万元,全市有2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灵活就业。

        高校毕业生的输入与输出,既有利于我市人才队伍结构的改善,又有利于缓解我市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市已与省外、省内州市的人才服务机构都建立了毕业生工作互助的协作关系。先后与全国人才、南方人才、上海人才服务、西南人才联盟成都、重庆、南宁、贵阳、拉萨等成员单位,签订了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

        通过网络互联、巡回招聘等形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万名高校毕业生走出云南”、“全国大中城市异地联合招聘活动”等针对毕业生的专项服务活动,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鼓励高校毕业生走出云南就业。

        在鼓励毕业生走出省外的同时,我市借助外力,构建国际人才平台,通过与在昆外商协会进行人才合作的方式,帮助和推荐高校毕业生走出国门,出国就业。2014年,市人才服务中心与省国际贸易学会联合召开首届外贸企业专场招聘会,并参与第二届南博会的筹办,首次在南博会上推出人才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出国就业。并多次与加拿大云南商会、泰国云南商会合作开展外商投资、文化交流讲座、国际职业技能人才跨国就业推广等活动。通过这些合作,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加大扶持

        探索促创业新模式

        大力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一直是我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并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抓住国家、省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契机,我市将推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纳入市级财政补助范畴,并从2014年起,每年由市级财政安排100万元,设立“昆明市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同时,结合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企业工商注册条件,简化行政流程,并在税收减免、创业补贴、融资、落户等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在全市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年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缺乏创业场地,创业园可以解决。为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在昆明创业,我市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成立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分调动各县区和各开发(度假)园区的积极性,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加快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资金近7000万元,建成大学生创业园35个,并与10所驻昆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与实训合作基地。凡是批准入园的创业者免费提供场地、办公设备、免缴水电、物管等相关费用,无需任何投入,入园即可开展创业活动,还可享受每月100到200元的通信补助。

        创业园已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34个,在孵大学生创业企业612个,带动就业7790人。同时,通过省级、市级创业示范园的创建、评优奖补等政策扶持,鼓励驻昆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建设多元投资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

        缺乏创业资金,也不怕。从2009年起,我市市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了100万元“昆明市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和2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用于创业贷款贴息、创业一次性补贴、风险担保补偿。同时,在小额担保贷款和“贷免扶补”创业贷款过程中,将扶持对象重点向大学毕业生倾斜,明确每年通过创业扶持贷款的青年大学生比例不得低于10%。2014年,全市有641名大学生获得小额担保贷款4980万元,有为673名大学生获得“贷免扶补”创业贷款5122万元。

        从2012年开始,我市成功引进了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泛海公益基金会实施的“泛海扬帆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每年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出资项目200万元,我市按1:1配套项目资金,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资助和培训扶持。

        目前,“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已实施三期,共有122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2-5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培训扶持。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从项目甄选、资金使用、风险管控、管理服务、跟踪指导等一套完整科学的、较为成熟的运作管理模式,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探索出了新路子和新模式。鉴于“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实施的成功经验,省政府也从去年开始,参照“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项目的运作模式,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用于对全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无偿资助。今年起,市政府也按1:1年比例,每年配套200万元,实施“泛海扬帆—昆明大学生创业行动”公益项目,进一步扩大项目资助规模。

        缺乏创业经验,没关系。为了帮扶创业大学生,我市丰富活动载体,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优质服务。

        我市专门成立了昆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协调办公室,各县区、各开发(度假)园区都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服务指导机构,设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及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包括信息咨询、专家指导、项目评估、注册登记、贷款担保、场地扶持、跟踪服务、创业交流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坚持“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成立了昆明市大学生创业导师服务团队,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导师陪伴和指导服务,切实帮助创业者解决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我市通过举办创业博览会、创业大赛、产品交流会等活动,为大学生创业者展示才华、展示创业成果提供平台。去年5月,在“泛海扬帆行动昆明大学生创业成果暨产品交流会”上,150家青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到会参展,各参展企业现场销售各类创意、创新产品50余万元,签订销售合同70余万元,达成意向投资合作资金43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70余个,提供政策咨询2000余人次。

        今年,市人社局又与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合作,举行“创业彩云南”云南大学生创业故事展播活动。从今年1月到7月,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将录播26名大学生的创业故事,充分展示我市大学生创业风采和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