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连续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七月的春城,群山耸翠,滇池浩渺,云岭大地一派柳绿花红。7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再次传来喜讯:昆明市第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喜良,昆明警备区司令员蒋朝忠代表昆明市到会领奖。
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次荣获云南省“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这就是昆明,一座洋溢着军民鱼水情似海的双拥之城。
昆明是云岭高原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因战略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驻军多、兵种全、隶属关系复杂的格局。长期以来,昆明市党政军民始终坚持“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双拥工作的有关指示精神,始终围绕党、国家和军队中心工作,坚持高起点谋划、大踏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双拥共建、双向奉献、富民强兵、同心报国”的新路子,让双拥工作在这片土地上深入人心,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和部队全面建设融合发展。
层层抓落实 事事有人办
“不关心国防建设的书记不是称职的书记,不关心国防建设的班子不是过硬的班子。”这是昆明市历届党委政府班子形成的共识——将双拥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和议事日程,与经济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建立了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抓双拥的良好机制,推动各项双拥政策的有效落实,实现了唱好双拥“四季歌”的新常态。
在昆明,双拥工作从来都是“一把手工程”,昆明市领导交接,必定重点交接双拥工作;军地重要会议,必定强调双拥工作;年终工作总结,必定分析双拥工作;重大节假日,必定安排军地互访;市属主流新闻媒体和基层各类宣传阵地,必定宣传报道双拥工作。市委、市政府把班子是否关心双拥工作,领导干部是否支持双拥工作,作为考评班子和考核领导干部合格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推动全面工作开展的“定盘星”。
制度建设是先导,机制创新是保障。按照新颁发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云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管理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的有关规定,昆明市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绩效管理评价办法(试行)》《昆明市创建双拥模范(县)区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双拥政策文件,为全市双拥工作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昆明建立起的上下贯通、左右连片的双拥组织网络,强有力地保障了双拥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在抓好县区双拥工作编制、人员、场地、经费“四个落实”的同时,积极建立健全基层双拥组织队伍,在全市街道和社区建立双拥工作服务站(队伍)55个,明确职责、明确任务,并入街道(社区)政务一站式服务岗位。全市上下形成了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双拥办为中坚、有关职能部门为主体、基层双拥组织为基础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办”,为双拥工作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桩桩暖心事 片片双拥情
拥军之道,真心办实事。近年来,昆明市大力支持部队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建设,为部队科技强军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障。数据显示,近4年来,昆明市先后投入资金9亿多元、划拨军事用地3000余亩,用于支持部队改革建设。
今年6月,驻昆某部队的领导手捧“军人之家、情浓于水”锦旗来到市双拥办,以此感谢地方政府积极为部队解难帮困,不断增大对部队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2013年,当得知驻昆某部队进出道路狭窄,给部队战备训练和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时,市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前往该部队调研,最终投资3.2亿元,对部队进出道路进行了改道新建,结束了该部队官兵进出营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该条道路被正式命名为“双拥路”。
驻昆某部队进出营区道路破损,大型装备出入极为不便。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牵头多方筹措资金300余万元,修建了近2000米的“拥军路”,解决了部队官兵、装备的“出行难”问题。
在昆明这片红色土地上,让现役军人安心,让退役军人顺心,让军人家属舒心,让驻昆部队官兵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长期以来,昆明市始终把最可敬、最可爱的人挂在心上,为驻军官兵动真情、办实事。特别是在解决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就业安置问题上,在接收军休干部、无军籍职工、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连续22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军转安置任务。工作中采取计划安置和自主择业相结合,考试考核、择优选岗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实行安置政策公开、安置渠道公开、安置计划公开、考试考核成绩公开、岗位公开、安置结果公开的“六公开”,探索出一条符合昆明市情的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安置新路子。
优属之情,真爱满春城。部队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安置工作,在全国很多城市中都是困扰军地双方的“挠头事”。而在昆明,“挠头事”变成了“舒心事”。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一次调研中了解到,很多随军家属因为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部队党委和官兵压力很大。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人社、双拥、国资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利用180天时间一次性解决了40名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问题。这只是昆明民拥军的一个缩影。近4年来,全市共解决了297名随军家属的就业问题,协调解决1315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问题。
此外,多年来,昆明市还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全面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社会拥军,充分利用昆明高校较为集中的优势,在各大院校建立人才培训和智力拥军基地,大力支持部队实施科技强军战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创造了良好条件。
拥军情无限 爱民歌正长
昆明人民把驻地官兵当亲人,在驻昆部队也叫响了“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口号,在一言一行中自觉践行“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要求,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服务地方建设,为昆明的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亲民爱民的双拥新篇章。
他们是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护卫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贴心人,是国防宣传教育的助推器……驻昆部队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踊跃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慈善募捐、义务献血、敬老助残、卫生创建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在护林防火、反恐防暴、安全保卫、滇池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施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子弟兵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忠实履行使命的赞歌,与人民群众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血肉情缘”。
近4年来,驻昆部队参与各类抢险救灾500余次,先后出动兵力20余万人次,参与抢险救灾和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转移被困人员5000余人,清运垃圾杂草淤泥3600余吨,种植各种绿化苗木500多万株,向贫困山区捐献爱心物资价值350多万元,受到春城人民的高度赞扬。
危难时刻是对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重大检验,军民融合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生动诠释和全面升华。
2016年1月23日,一场三十年不遇的大雪突袭春城。积雪厚度达到6厘米,气温骤降到零下7摄氏度。作为国内八大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大量航班延误,旅客滞留。这一天,市应急办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许多驻昆部队主动请缨,要求到机场帮助除雪。在统一部署下,昆明警备区民兵预备役部队、武警昆明市支队、武警昆明森林支队等1600余名官兵,冒着严寒连夜赶赴机场,开展停机坪、滑行道等相关区域的除冰扫雪工作,确保了机场“始终正常开放、安全万无一失、没有旅客投诉”,向社会交出了一张优秀的“春运”成绩单。长水机场集团领导高兴地说:“这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战斗。没有子弟兵的驰援,我们就不可能闯过这个难关。”
在驻昆空军某部营区,有一眼远近闻名的甜水泉,附近乡民都喜欢来打水泡茶、煮饭。部队驻防后,村民打水成了难题,如果不让村民打水,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如果任由村民自由出入,则部队管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部队党委会讨论,一致认为:决不能让打水这样的“小事”,影响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中的情谊。部队及时邀请专业人员对泉水进行检测,并把泉水从山上引到新修建的蓄水池里,并通过强化秩序管理、定时开放取水,有效地化解了这一矛盾。村民们亲切地把这眼泉水称为“双拥泉”。
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不仅是我市党政军民一项崇高的政治荣誉,也是一个地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更是一座城市军政、军民团结、社会和谐进步的名片,昆明军民正以此为目标,昂首阔步,为奋力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争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成绩而努力奋斗。(昆明日报 通讯员仲华 杨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