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贯彻落实“乙类乙管”工作措施 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转段有序平稳
来源: 昆明日报
2月9日,记者从昆明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获悉,自2023年1月8日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以来,昆明市根据统一部署,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落实要求,全力做好加快疫苗接种、重点人群摸排管理、医疗资源统筹建设等工作,上下一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目前,全市疫情已度过流行高峰和重症高峰,新增感染人数持续下降,疫情进入低位流行水平,社会秩序保持平稳有序。
转重心:精准研判疫情态势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新阶段以来,昆明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执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工作部署,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乙类乙管”各项工作任务。
立足昆明实际,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充实工作人员、健全工作机制,注重转段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协调性、连续性。通过及时印发“乙类乙管”实施方案,全力推动34条具体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压实各县(市)区属地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药物储备、医疗资源准备、疫苗接种和医护人员培训,切实加强养老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场所的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实施“乙类乙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医疗资源合理的调配使用提供数据的支持,科学指导县区和部门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卫健、民政、公安等多部门协作和贯穿市、县、乡、村多层级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分析研判及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实施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农村地区监测、医疗机构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全人群死亡监测、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每日对疫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动态掌握全市人群感染发病水平和变化趋势。
保健康:强化基层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疫情防控救治的第一道防线,在新冠患者分级诊疗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昆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扩充救治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出“守门人”作用。
按照“分类分级、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迅速成立专班开展重点人群摸排调查,完成人群分类和危险等级分层。通过网格化布局医联体,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机制,将重点人群纳入管理,按照红黄绿分级标识并开展健康监测。
对乡村重点人群,依托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健康信息库。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健康档案,纳入健康监测管理,提供分类分级诊疗服务。
为缓解线下诊疗压力,昆明市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作用,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满足新冠患者就医用药咨询需求。2022年12月以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开通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就医和用药指导等,便利群众就医用药。
面对群众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昆明市组织各医疗机构根据收治患者临床用药需求,迅速调整基本用药目录,多方拓展采购渠道,加大采购和储备力度。落实新冠治疗药品日报制,动态掌握全市医疗机构药品现有库存量,强化药品统筹调度。
防重症:统筹扩容医疗资源
为保障群众寻医问药需求,昆明市多措并举及时统筹扩容各级医疗资源。通过整合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诊所等资源,统一部署、统一培训、统一流程,确保规范接诊、转诊,形成医疗救治一张网,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就医。坚持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目前,全市仍有406家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诊室)。
建立门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保证急诊留观患者能够在24小时内全部转至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建立医疗机构重症资源日调度制度,明确危重患者转入、转出重症病房标准,确保每名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抽调骨干充实主城区院前急救力量,提升120急救中心能力,有效缓解“120”紧张问题;开展重症医学医护人员培训和准备,成立院内重症病例医疗救治专家组,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二级公立医院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加强工作对接,做好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指导和医疗救治工作;确立市、县医院帮扶关系,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提升农村地区重症救治能力。
作为昆明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长坡院区在完成重症床位设置工作外,还因地制宜改造储备了一批“可转换 ICU 床位”,随时应对紧急救治需要。全市三级医院及时建设综合ICU床位及转换床位,重症救治床位可达到国家提出的“需要时能够在24小时内转化为重症监护单元”的要求。各县区还对二级医院重症监护科和重症监护病房按照标准进行改造,同时统筹优化医护力量安排,全力收治新冠患者。
筑屏障:加快疫苗应接尽接
只有把疫苗接种率提升起来,全民防疫的屏障才会巩固。全市疫苗接种点位通过延长接种时间、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发放小礼品、开辟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和接种专场等方式,丰富服务模式,最大限度为接种人群提供便利。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记者熊凌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