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老社区微改造成优质生活圈

16.10.2016  09:40

  一个多月前,昆明市西山区在10个城中村、老旧小区进行了微改造试点工作,目前改造工作已顺利完成。通过以文化做文章,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理念,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中华丽变身,成了一个个优质的生活圈。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北区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的老旧居民住宅区,过去,这里“环境脏、秩序乱、设施差”问题突出。成为微改造试点后,棕树营北区社区抓住机会,用了40天便全面完成了微改造,修补淹积水坑洼路面、人行道、增设交通隔离栏,对道路进行整治;通过划设免费停车位引导居民规范停车,让出了消防生命通道;规范架空缆线,补种绿化树木,使社区环境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社区还利用百米廉政文化长廊,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并在每个单元楼公示《五分钟生活便利圈示意图》,将辖区内学校、医院、超市、银行、派出所等单位信息印在上面,使居民走出家门五分钟便能享受便捷的生活服务。

  同样在文化上做足文章的还有马街街道张峰社区。在社区,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直观可见的环境变化,还有记录着张峰历史变迁的百米文化长廊。长廊将社区党建、社区历史文化、社区管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等内容有效结合,寓教于景,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慢慢影响居民,从而营造出和谐文明的社区氛围。“虽然我们这里是城中村,但通过微改造却让我们与城市小区的差距缩小了,住着就不想走了。”居民张国保说。

  在全区的微改造试点中,西苑街道西武社区投入最小,但收到的成效却十分明显。西武小区是云南省武警总队医院干部职工住宅小区,建成时间早且没有专业的物管公司进行管理,车辆乱停、杂物乱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本次微改造对西武小区实施了包括环境综合整治、安装监控、路灯照明在内的7大工程,对小区内楼道杂物、废弃花盆进行了清理,更换破旧公共设施、翻新粉刷院坝墙面并规范划定小区内公共停车位线,微改造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深受居民好评。通过文化墙的打造,小区有了浓浓的“”味道,“政府在为我们办惠民实事,我们要举全力支持。”居民陈老伯高兴地说。

  下一步,昆明市西山区微改造工作将围绕“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群众满意、文明和谐”的目标要求,继续加大辖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的整治力度,拓展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探求新途径,使西山区城市化治理水平不断得到加强,为昆明市打造区域性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贡献西山力量。

  记者 李杭蓉(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