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海口林场创新思路谋改革

09.03.2017  01:04

昆明市海口林场作为云南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单位,自2015年改革以来,在巩固生态公益性质、创新思路谋改革、生态文化宣传以及林业科技项目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中央电视台和云南卫视的关注。

第一,改革中进一步巩固生态公益性质。建场初期,海口林场片区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几乎为零。光秃秃的山上,偶尔能见到几棵云南松。经过几代林业人历尽艰辛,目前,海口林场有林地面积6683.8公顷,全场活立木总蓄积量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0.54%。在此次国有林场改革中,海口林场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0.5%,森林蓄积量每年增长0.6万立方米。今年,海口林场向市财政争取到37.8万元用于石漠化造林,选用乡土树种造林215亩;完成500余亩采矿迹地采空区的植被恢复。

第二,创新改革思路,盘活林场资源。在此次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海口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中,将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事企分开,成立林业资源管理运营公司,将林场可经营性资源和资产委托公司经营,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将林场委托公司发展产业取得的净利润全额返还给林场,60%作为林场发展资金,用于生态文明、生态文化传播、基础设施、森林培育、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等工作,40%用于建立奖惩机制。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鼓励职工以入股或者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实行责任承包制,林场提供技术、场地、基础设施等,职工进行管理、经营,最终盈利由林场和职工进行分成。利用这种方式,充分利用林场林地资源优势、气候优势,探索"林花、林草、林药、林果、林禽"种养殖工作,并将林下经济打造成特色生态产品,推向市场,使林下作物既有市场经济价值,又有旅游观赏价值,还能促进职工增收。

第三,生态文化宣传成绩显著。1964年3月3日,周恩来总理亲自在海口林场种下了一株油橄榄树苗。多年来,海口林场紧紧围绕这棵总理树,大力营造生态文明和森林文化氛围。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海口林场依托场内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古树名木等建成昆明林业展览馆、"总理树"、总理铜像、浮雕、云南省林业法制宣传教育展览馆、林度森林博物馆,每年吸引近7万市民前来参观,接受爱国主义、生态文明、林业科普等教育。二是塑造生态文化品牌,林场以油橄榄文化历史为中心,创建森林公园,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并发展林下作物、养殖、自酿酒业工艺等产业,形成鲜明的特色品牌。三是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市民互动,先后拍摄了题为《守望幸福林》、《尽是人间四月天》等纪录片;创办了《光荣与梦想》、《油橄榄之梦》两期专刊;编辑出版了小人书《总理树的故事》;场内职工创办场报《林缘》,编辑制作《海口林场成立六十周年纪念册》。其中,纪录片《守望幸福林》获"第十七届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二等奖"、"全国第五届关注森林-梁希文化艺术奖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关注森林奖-梁希新闻奖"。

第四,以林业项目推动科技兴林。海口林场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林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林业科研范围逐步拓展到林业生产的多个方面。目前为止,海口林场共完成及在研科研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10项,自立项目12项;按照项目种类划分推广示范性项目5项,研究性项目23项。其中,"昆明市磷矿采矿迹地覆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项目"荣获2013年"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海口林场获得国家标准《云南地区油橄榄种植技术规程云南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专利;获得国内《一种全自动气候模拟控制系统》的发明专利。海口林场已逐步成为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昆明市海口林场 | 作者:王佳纯 罗莲 | 栏目编辑:李姣 | 栏目审核: 陈元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