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将沿地铁“串联”起地下空间
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昆明市已购住房土地使用权登记规定(修订草案)》拟增加已购住房土地使用权地上、地下分层登记内容,将地下空间的开发纳入土地使用权登记范围。
据悉,随着城市发展,前几年编制的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要求,我市规划人员远赴上海、深圳取经,目前新的地下空间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
与前版《规划》相比,新规划覆盖了整个昆明中心城(含主城五区、空港经济区),更加强调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虽然新规划尚在编制当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地铁将成为统领全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线,把一些人防设施、一个个地下单体工程串到一起,串点成线,形成骨状系统,开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崭新局面。
地下空间功能综合化利用率低
“随着城市可建设用地减少,一个城市再像过去那样‘摊煎饼式’扩充规模是不可能的。”市规划局规划专家分析,充分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至少可增加城市空间面积30%左右。可以预计,未来中国很多城市将有两张地图,一张描绘地上空间,一张描述地下空间。
而对于昆明而言,“下地要地”似乎显得更为迫切。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翟辉说,昆明是高原上的坝子,受地形限制较大,不可能像平原城市一样“摊大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城市空间资源日渐短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资源与环境危机的重要措施。
城市部分设施移到地下,在昆明算不上新鲜事。利用人防设施所建的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通道等在10多年前就已涌现。
业内人士介绍,昆明过去地下空间的开发由于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开发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就规模而言,虽然近年来开发力度逐年加大,但总体数量远远低于上海、深圳等城市。质量上主要表现在地下空间的功能综合化利用率低,地下空间相互联系不足,布局零散,地上和地下缺乏联动。“昆明地下设施大多是企业、居住区建的配套设施,然而这些地下公共空间没有通联,互成‘断点’。”
地下空间沿地铁轨道串点成线
2010年,昆明就编制了《昆明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昆明地下空间利用的整体规划,在主城区打造“一核三心、一环两轴、环状放射”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
具体而言,“一核”即主城核心商务区;“三心”即在主城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打造3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区域;“一环”指主城二环线;“两轴”则是依托地铁1、2号线及北京路,形成地下空间南北向发展轴线,依托地铁3号线打造地下空间发展的东西向轴线;“环状放射”即以6条轨道交通为轴,依托地铁站台,形成以主城一环为圆心向外放射的结构形态。
虽然2010年版的《规划》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较高认可,但由于城市处于快速扩大发展中,原有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于是,昆明相关部门审时度势,将新的规划编制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也就是从那时起,规划设计团队就投入其中,方方面面征询、反反复复修改,昆明的“地下之城”有多大、如何分布、深度多少、地质条件如何、要避开哪些重要地下管线、要排除哪些已经开发的区域,如此详细专业的统计调查,都有待一一破解。
“由此可见,此次规划体量规模大、时间长。”一位参与其中的规划编制人员介绍。从这一细节,不难感受顶层设计里饱满的精神内核。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地下空间具有不可逆性,对安全、空气和造明等要求比地上更高,加之地下空间设施一旦建成,则不易更改,因此规划时更需要充分考虑,既要结合当前发展,又要考虑地域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此次规划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两大核心目的:第一,为下一步昆明地下空间法律法规、政策规章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二,指导今后相关地下空间的开发,特别是重点开发地区的详规编制。”
虽然目前规划的大结构还未浮出水面,一些具体内容尚不能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将和地铁轨道线路密不可分,地铁通到哪里,地下空间的开发就到哪里。形象而言,地铁就像一条绳子,将城市里的一些人防设施、一个个地下单体工程全部串到一起,将开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