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昆明市委:预设非遗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机制

15.01.2016  23:29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赵艳芳 在今年的昆明市“两会”上,九三学社昆明市委针对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建议预设非遗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机制,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

    截至去年3月,昆明市列入四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有468项。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人身依附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质共存等特点,保护工作较为复杂。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介绍,昆明市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牌子、轻实质的现象,大多非遗保护还停留在一般的程序性保护。

    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建议,应预设生产性保护界限和约束机制,在尊重历史、保护非遗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适当对非遗的生产方式进行创新,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尽量保留通过历史习惯和文化积淀形成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充分利用政府、协会或者民间组织的力量,制定针对各类非遗项目的管理规范和认定标准,并建立一整套关于生产的预警、监控、处罚制度。

    “生产性保护模式是使非遗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实践的最直接与现实的途径。”九三学社昆明市委建议,政府应着眼于建立好非遗产业和生产性保护之间互利互惠的机制,鼓励和帮助非遗家庭作坊、个人大力保护核心技艺,为他们提供销售、展出和宣传的机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

点击进入专题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