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多举措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 昆明日报
5月30日,2021年度昆明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昆明市再次向市民发出环保“福袋”——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6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过去一年,昆明市如何守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如何为下一步环保工作提供指南?在这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这些举措被列为典型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持续推广。
打好水气土三大污染攻坚战
蓝天白云是昆明的标志。为守好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去年,昆明市持续推进空气质量预判预警、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加大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将晋宁区、安宁市纳入空气质量Ⅲ级(黄色)、Ⅱ级(橙色)预警体系,扩大扬尘污染应急范围。强化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启动了4次橙色预警。完成110万辆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开展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及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夜间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联合媒体对主城区建筑工地噪音扰民问题进行22次曝光。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制定《2021年度昆明市地表水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目标》,明确牛栏江、阳宗海、螳螂川—普渡河、滇池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目标。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预警通报及水质调度工作力度,确保水质全面达标。
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完成“土十条”终期考核,动态更新37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完成21个重点监管企业周边环境土壤监测、42个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完成9家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整治验收工作,完成78个尾矿库污染治理“回头看”核查。加快推进东川区重金属污染防治10个项目建设,已完工项目8个,正在抓紧推进建设2个。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完成5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做好全市医疗废物的及时收运、安全处置环境监管工作。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完成中央第一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65个问题及交办的1481件投诉问题的整改,完成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2个问题及交办的1033件投诉问题整改。
持续优化自然和城市环境
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对寻甸黑颈鹤省级自然保护区、石林县相关自然保护地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制定《昆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及中长期规划》等文件,推进全市生物物种名录更新及数据库平台建设等相关工作。滇池周边植物物种达303种,滇池周边鸟类有明显增加,滇池湖滨湿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有所提升。
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组织开展全市古树名木监测工作,开发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古树名木图文档案和电子信息数据库,开展“一树一策”的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
水土保持方面,全市共计完成241.090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
城市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滇池流域已建成28座城镇污水处理(水质净化)厂,实际年处理水量总计为 72402.04万立方米。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启动设计处理能力为750吨/日的西山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的建设,将于今年6月底前投产试运行。
制定规章制度强化顶层设计
为确保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昆明市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为环保工作保驾护航。
印发《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补充指导目录(2021年版)》等规章;组织开展《昆明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修订)》立法调研,并形成《昆明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现状调研调查报告》。
强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印发实施《昆明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对44家市级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进行明确和细化,压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对19个县(市)区及纳入昆明市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的27家市级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考核,生态环境指标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重视科学研究,完成《昆明市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昆明市臭氧污染来源解析研究》等30余个环境科研课题研究。推进行政审批,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共办理减免处罚案件430件,减免罚款金额5848.52万元。
加强环境执法,从严从重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绿剑-2021”6个批次专项执法行动,检查1984个各类对象,查出3624个问题,现场提出整改建议4309条,立案644件。全市公安机关共接报噪声扰民类警情26055起,共查处违规鸣号违法行为239起。
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昆明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昆明天更蓝、水更清、人民更幸福。(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