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20.02.2015  21:04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3

四、规划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5

五、相关概念及指标说明                          5

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7

一、发展基础                          7

(一)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7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10

(三)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13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15

(五)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贫困学生救助体系持续完善                          16

(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1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一)资源总量仍然不足,普及水平亟待提高                          20

(二)整体发展还不均衡,教育结构仍需优化                          21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4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24

(一)指导思想                          24

(二)发展原则                          24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25

(一)发展思路                          25

(二)发展目标                          26

第四章  主要任务                          29

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29

二、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9

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30

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30

六、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31

七、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                          32

八、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                          32

九、加大重视特殊教育                          33

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3

十一、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3

十二、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34

十三、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35

十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5

十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36

十六、全面实施学校现代管理                          36

十七、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督导                          37

十八、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37

十九、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38

第五章  保障措施                          39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39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39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39

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                          40

五、完善体系,关注民生                          41

第六章    规划实施                          42

一、充分发挥规划功能                          42

二、强化任务分工责任                          42

(一)教育部门                          42

(二)发展与改革部门                          43

(三)财政部门                          43

(四)规划部门                          43

(五)国土资源部门                          43

(六)人事部门                          43

(七)环保部门                          43

(八)其它部门                          43

附件: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表                          43

47

 

 

 

第一章    总论

 

一、规划背景

教育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人力资源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是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教育所促进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人才培养储备已成为各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根本手段。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事业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有学上、上好学”的问题,这既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需,也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明确提出了教育强市的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前昆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研究编制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城市幸福度,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乃至推动全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目的

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新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加快建设与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努力扩大教育资源规模总量,积极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推动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改革创新教育发展制度和路径,为我市“十二五”以及未来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增加全社会教育投入,努力实现教育所引致的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有效增进。

——进一步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资源规模和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进一步实行城乡统筹,把农村教育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努力优化城乡教育结构。

——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进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努力提高全社会就业水平。

——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加快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进一步实施学校现代管理,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1996年9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7.《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上的报告)

9.《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昆发〔2008〕4号)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

11.《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中共云南省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12.《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13.《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

14.《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昆发〔2005〕12号)

16.《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昆发〔2008〕4号)

17.《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

18.《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云政办发〔2008〕89号)

19.《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

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

21.《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9〕41号)

22.《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09〕10号)

四、规划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规划适用范围为昆明市行政辖区内幼儿园、中小学、市管中等职业学校,市属高等院校。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五、相关概念及指标说明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属国家战略。

两免一补”:是指国家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寄宿制贫困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

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园丁工程”:是指由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意见》(昆办通〔2010〕47号)简称。

三生教育”:是指云南省教育厅提出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教育学生尊重自然、健康生活、保护自我、关爱他人、适应社会。重视学生道德情操与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

双高普九”:是指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是指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在校学生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切实保证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特岗计划”:是指国家、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是指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适龄幼儿的比例。

小学毛入学率:是指小学在校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数的比例。

初中毛入学率:是指初中在校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数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本学年初中毕业学生人数与九年前小学招生人数的比例。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数的比例。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适龄人口数的比例。

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中每个人的受教育年限之和除以该人口群体的总人数。

生师比:是指在校学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的比。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的核心指标。

 

第二章  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坚持走改革之路、创新之路,通过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巩固“两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实施攻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制度、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投入、优化办学条件,深化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加强管理、改进行政管理效能,全面加快教育强市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就,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免费教育确保教育公平

200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要求,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5号),要求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

昆明市坚持把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006年和2008年相继出台保障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对全市城乡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向城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委托民办学校招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公用经费补助,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制定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推行教师绩效工资。

2.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7年12月,云南省制定的《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要求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按照“以提高办学效益为目标,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继续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大力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工作,使同一地区中小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较大改善;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要求从2009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昆明市2007年出台了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十一五”期间,通过投资近40亿元(不含征地和“三通一平”)实施了325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收缩教学点,优化学校布局布点,结合中央、省专项资金,新建、改扩建校舍,全面排除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确保师生安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09年,进一步制定出台了校舍安全规划和年度计划,计划投资39.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同时,制定出台了《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调整指导意见》,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和中心小学向乡镇集中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3.认真巩固“两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986年4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了“两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6月重新修订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两基”的巩固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2006年,国家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控辍保学”取得成效,全市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均保持在100%以上,中小学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两基”巩固率达到99%以上;加大扶持力度,重视民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设置,开展面达100%;进一步扩大学区化管理试点区域,采取地域性学区化管理、联动带教等形式,最大限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全面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加强和创新扫盲工作,在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开展扫盲工作,全面完成扫盲任务;重视特殊教育发展,依法保障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并积极向职业教育延伸。2010年,我市顺利通过“两基”国检。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1.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组织实施“十一五”职教攻坚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8年,云南省下发《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和《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组建一批学校与行业、学校与企业契约式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创新校企合作互动机制。

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以突破高中瓶颈为重点,加快提高昆明市高中阶段的普及程度;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我市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十一五”攻坚计划,一是扎实推进安宁、嵩明职教基地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云南爱因森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入住学生达3.27万人,云南冶金高等专科学院等10所院校开工建设。二是大力实施中等职业攻坚项目,17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工建设15项;18项“双师型”教师队伍和17项重点专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是圆满完成高职院校筹建工作,在完成20所高职院校筹建工作基础上,云南中华职业学院等8所高职学院筹建新获省教育厅批复。四是全面完成“两后双百”工程,对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两后”学生进行了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共培训14986人。

2.积极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普及工作成效明显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高中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逐步增加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基本相当。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要求,加大对普通高中规模扩大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充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缓解“普九”后群众要求升学的压力。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通过以突破高中瓶颈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强基提质”,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规模扩大,优质资源扩张,普及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76%,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8.01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9.36万人,普高在校生8.65万人,职普比达到1.08∶1。同时,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内涵得到同步提高,2010年全市省一级高(完)中达到25所,全市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在校生比例达67.15%,省部级重点以上的优质职业学生招生比例达到60.6%。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证书率达80%。大力实施“两后双百”工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推荐就业,分期实施2008-2010年度“两后双百”工程14986人的培训计划,对5266名困难学员给予“两后双百”工程培训生活补助,“两后双百”人员推荐就业率达98.98%。

图1  昆明市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变化示意图



 

 

 

 

 

 

 

 

图2  2005-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生职普比变化示意图













 

 

 

 

 

 

 

(三)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落实对民办学校的有关扶持政策,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教职工享受同等的权利,民办学校学生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学生享受同等的权利。

2008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兼顾利益、实现多赢的原则,依法落实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保障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2009年《昆明市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整体推进工作意见》,抓住我市民办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制定一系列突破瓶颈制约的措施。我市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成立了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教育分中心和昆明市民办教育服务中心,搭建教师人事关系代管、档案托管、人才中介、咨询、培训等多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市级财政共投入5085万元,对办学成效显著、办学条件好、办学水平上等级和年审考评为优秀的民办学校、幼儿园进行表彰奖励,对民办高中学校招生公费学位生,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补助标准核拨经费。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公民办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活动、挂职锻炼,加大民办学校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法开展对民办学校年度检审工作。全市民办教育发展取得较好成绩,2010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发展到912所,教师1.7万人,在校学生27.6万人。

图3  全市民办学校数变化示意图



                                                 

 

 

 

 

 

 

 

图4  全市民办学校学生数变化示意图



 

 

 

 

 

 

 

 

 

图5  民办学校学生数占全市学生比重变化示意图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提倡教育家办学,选拔一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要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强化学校领导班子任期考核。要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2006年,教育部 财政部 人事部 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通过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完善和推进以公开选拔为主要形式的校长任用机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校长监督评价机制,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制度,建立了“名校长工作基地”,有效解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养问题,全面推行全市教师岗位聘任制。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共计招收国家级和市级特岗教师2820人派往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成立了“昆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切实加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创建工作。完善了昆明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年度考核制度,加快实施职业学校“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全市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实施万名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程,努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以“三爱”、“三让”、“三全”教育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表彰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至2010年,全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由2005年的97.3%提升至99.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由97.8%提升至99.4%;普高教师学历合格率由91.3%提升至97.3%。



图6  2005-2010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示意图

 

 

 

 

 

 

 

 

 

(五)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贫困学生救助体系持续完善

国家教育相关法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将教育列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各级政府要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不断增加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提高生均经费标准,改善办学条件。

十一五”时期,昆明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及时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投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与此同时,注重对贫困学生救助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2005年,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我市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006年将高中阶段贫困生纳入救助体系,并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生活补助、高等教育助学贷款;2009年又出台我市高等教育新生行装交通补助政策,使我市学生救助体系得到较大完善。

图7  2005-2010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总数示意图



                                               

 

 

 

 

 

 

 

 

 

 

图8  2005-2010年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重示意图



 

 

 

 

 

 


(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十五”末期相比,到2010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由13.5万发展到17.84万人,小学在校生人数由45.9万人发展到52.05万人,初中在校生人数由19.2万发展到23.54万,普通高中在校生由6.4万人发展到8.6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由3.4万人发展到9.36万人。

图9  2005-2010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示意图



 

 

 

 

 

 

 

 

 

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与2005年“十五”末期相比,到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入园(班)率由60.2%提升到87.72%,小学毛入学率由104.4%提升到106.9%,初中毛入学率由103.9%提升到10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52.5%提升到85.76%。

图10  2005-2010年学前、义务教育入学率示意图



 

 

 

 

 

 

 

学校布局布点进一步优化。与“十五”末期相比,到2010年,全市幼儿园由445所发展到828所,小学由1526所收缩为1124所,初中由204所收缩为186所,普通高中减少为79所,中等职业学校由42所发展为70所。义务教育阶段“一师一校”点由501个减少到12个。

图11  2005-2010年各级各类学校数示意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期盼相比,全市教育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虽然教育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未完全落实。

(一)资源总量仍然不足,普及水平亟待提高

1.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普及学前教育任务艰巨

2010年,我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总数20.34万人,在园在班儿童17.84万人,其中在园儿童15.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76.28%,城市和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为86.76%和68.17%。在农村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尚有2.34万儿童,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问题突出。

表1  昆明市学前教育适龄儿童人数预测  单位: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全市预计

210624

213926

218496

223993

228598

根据对学龄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按照到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的预测要求,我市学前教育在园儿童总数应达到21.7万人,应在“十一五”基础上增长3.86万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2.人口流动变化突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仍需扩大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增加,预测未来六年流动人口中,小学适龄人口增幅较大,初中适龄人口波动不大,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总体为增长趋势。流动人口的增加,使昆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义务教育的压力与日俱增,小学阶段尤为突出。

表2  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预测表    单位:人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小学

519478

521667

523006

523984

529758

初中

235806

234343

233841

233231

230422

全市预计

755284

756010

756847

757215

760180

根据对学龄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由2010年的75.59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6万人,双高“普九”和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施“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义务教育的压力较大。

3.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亟待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重道远

与“十五”末期相比,到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由9.8万人发展到18.01万人,毛入学率达85.76%。

表3  高中阶段规模和职普比例预测表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适龄人口

(人)

210000

225900

229200

231100

233600

228000

在校生

(人)

180100

194300

199400

203400

207900

216600

职普占比

1.08∶1

1.12∶1

1.15∶1

1.17∶1

1.19∶1

1.22∶1

按照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测算,2015年高中阶段在校生将发展到21.7万人,要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3.7万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亟待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重道远。

(二)整体发展还不均衡,教育结构仍需优化

1.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优质教育资源占比不高

我市农村学校布点布局不尽合理,2010年仍有“一师一校”点12个,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农村教学质量远远落后于城镇发展水平。随着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城郊结合部中小学办学带来新的压力,主城区由于城市规划发展中教育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学校的布局布点滞后于区域人口的迅猛增长。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学前班,2010年全市学前班在班儿童仍有近5万人,存在“小学化”倾向,学前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2010年,全市有25所省一级高(完)中,主要分布在主城区,郊县区普高优质学校比例亟待提高,普高优质率仅为67.15%;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为1.08∶1,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失衡,专业重复设置问题突出,骨干优质专业资源不足,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率仅为59.2%,学校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普遍低于普通高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小,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大,生源素质偏低,办学特色不明显。

2.民办教育发展比例偏低,高等教育发展结构单一

2010年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7.6万人,仅占全市在校学生数的25.1%;民办教育自身结构失调,经批准的912所民办学校多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办学水平不高的现象,两级分化较为严重;民办教育融资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不足,办学环境与办学条件较差,教师招聘不规范,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依法监管不到位,办学水平不高。

目前我市仅有昆明学院一所综合型、应用型本科大学,缺少与其共同发展的其他市属高职高专和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低层次本科办学水平,与一流大学办学水平之间有较大差距,本科在校生仅有7719人,与省内其他几所主要高校的相比有很大差距;缺少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缺少一批支柱型学科以及学科建设团队,科技创新能力弱,缺少重大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昆明学院857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39人,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仅有152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还比较低,实质性的国际交流合作进展较慢,不能满足新昆明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在社会服务以及引领昆明市文化发展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

3.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终身教育亟待加强

目前我市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到技能培训、城市市民教育到乡村农民教育的城乡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与培训平台还不够完善。教育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待加强。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学习网络还不够完善,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型组织、县(市)区学习中心和社区(乡镇)学习站数量不足。现有的昆明教育信息港、昆明广播电视大学暨中专、昆明教育电视台、电教馆等教育资源分散,不能形成合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承建,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办学形式多样、市民积极参与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第三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科教为先、成才为根、创业为要,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拓宽教育投融资渠道,实现全社会教育投入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显著增长,实现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快速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现代新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发展原则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又能体现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二是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三是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

四是坚持教育现代化的原则;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六是坚持促进公平的原则;

七是坚持实现均衡的原则;

八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二、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1.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要统筹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促进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

——义务教育要统筹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满足全域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高中阶段教育要统筹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促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要统筹好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关系,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

——非义务教育阶段要统筹好公办与民办的关系,促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

——教育结构要统筹好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加快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

2.突出重点,全力推进

突出教育发展的“三大重点”,建立起以开放多样、优质均衡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一、二、三板块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大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迅速扩大职教资源总量,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学习与培训体系。

——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坚持一视同仁、公平发展,统一规划、共同发展,扶强帮弱、均衡发展,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推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前、职后培训并举,全市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前列、省会一流、全国先进的要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2011至2012年为夯实基础阶段。

——2013至2014年为质量提升阶段。

——2015年为全面实现阶段。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建立起以开放多样、机制灵活、形式丰富、优质均衡的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体,非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职前、职后培训并举,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前列、省会一流、全国先进。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城市。

——重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

——全面实施“双高”普九,全市义务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100%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职普在校生规模比达到1.22∶1。

——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全市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重保持在90%,到2015年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重达到45%。

——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到2015年优质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提高到75%,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提高到70%以上。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争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从2012年起达到4%。

——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0年以上。

发展指标

指标值

性质

2010年

2012年

2015年

学前

教育

民办在园儿童占比(%)

88.9

90

保持90

约束性

三年毛入园率(%)

76.28

90

95

指导性

义务

教育

毛入学率(%)

≥100

≥100

≥100

指导性

辍学率(%)

<2

<2

<2

约束性

巩固率(%)

99.8

100

100

约束性

高中

阶段

教育

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

1.08∶1

1.12:1

1.22∶1

指导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8

90

95

指导性

高中阶段民办在校生比(%)

30.8

40

45

约束性

普通高中优质率(%)

67.2

70

75

指导性

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率(%)

59.2

65

70

指导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5

37

40

指导性

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例(%)

2.83

4.0

保持4.0

指导性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9.2

--

10年以上

指导性

表4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2.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因此,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的思想。依据十四个县(市)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倘甸、阳宗两个园区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水平,有梯度地设置各县(市)区及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教育规划任务指标,以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安宁、呈贡、高新区、经开区和度假区作为第一梯度,嵩明、富民、晋宁、宜良、石林作为第二梯度,禄劝、东川、寻甸、倘甸、阳宗作为第三梯度。

表5  分梯度教育发展指标表

 

2015年指标值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

民办在园儿童(%)

三年毛入园率(%)

毛入学率(%)

辍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普高优质率(%)

中职优质率(%)

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

毛入学率(%)

高中阶段民办在校生比(%)

盘龙

五华

西山

官渡

安宁

呈贡高新经开

度假

≥90

98

≥100

<2

100

≥80

≥75

1.3∶1

≥98

50

嵩明

富民

晋宁

宜良

石林

≥90

95

≥100

<2

100

≥75

≥70

1.22∶1

≥95

45

禄劝

东川

寻甸

倘甸

阳宗

≥90

93

≥100

<2

100

≥70

≥70

1.22∶1

≥93

40

备注

1.第一梯度中职优质率不含高新、经开和度假三个开发(度假)区;

2.第一梯度中职与普高在校生比不含高新、经开和度假三个开发(度假)区;

 

第四章  主要任务

 

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按照全域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区域布局规划调整方案,推进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布点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教育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在农村地区,按照就近入学、“两集中”的原则,撤消义务教育全部“一师一校”点,原则上撤并300人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合理收缩村小和教学点;合理配置初中学校,使初中学校校均规模达1000人以上。在城市地区,按国家城市学校建设标准,对城市学校进行达标改造、整合重组或新(迁)建;旧城改造形成的人口聚增区,原有学校要同步扩建,盲点区域要按照人口规模同步新建,配足应有的教育资源。扩展优质教育覆盖面,在学区内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带动和整合教育资源,通过联合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均衡发展。

二、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以农村为重点突破,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以社区为依托,结合“城中村”改造及新建小区建设,依靠社会力量创办幼儿园,扩大增量的要求;农村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教育资源,积极发展乡镇中心和中心村幼儿园,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郊县(市)区根据“昆明市县域经济社会543倍增计划”,在城镇扩建中,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建幼儿园,以满足新增人口教育需求。加大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按国家标准新建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调整、推动现有民办幼儿园上等级、提质量、出特色,促进民办幼儿园高质发展。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进程,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促进学前教育有序发展。全面实施“三普”(普及普通话、普及计算机、普及英语)教育和现代管理制度,提高办园水平。

三、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全面推进学区建设,促进学区资源均衡和结构均衡。加大协作性学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实行学区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步建立学区均衡发展的良性机制,完善区域内优质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全域城镇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工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程等七大工程。

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比达1.22∶1,在校生规模扩大到11万人以上,省(部)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达到30所,全面实行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双证”毕业生达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并保持在95%以上;开展企业职工职前职后培训、被征地农民和下岗转岗人员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两后”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65万人次,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不少于8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不少于1万人。

五、着力推进普通高中强基提质

全面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建立普通高中优质率增长的长效机制。拓展普高优质教育资源,到“十二五”末期,通过打造优质普通高中,各县(市)区的省一级高(完)中不少于1所,校均规模达到1200人。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师资培养、学生发展、教学研究、学校设施和设备建设及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内涵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六、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通过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扩大昆明学院办学自主权,逐步推进学院内部去行政化管理,走特色办学的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专业结构,高水平高质量办好昆明学院。争取在5-10年内把昆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安宁、嵩明职教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落户昆明,突破性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的民办职业技术教育和各类文化技能培训示范学校。

七、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

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和地方条例,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规范民办学校法人登记,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保障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逐步推进监事制度,积极发挥民办学校工会组织的作用,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积极引导、规范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非学历教育和培训在规模和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办好一批有一定规模、有办学特色、办学水平高的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

八、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

贯彻落实民族教育方针,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各民族团结互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特殊照顾,促使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进,树立民族繁荣,教育领先的思想,使全市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步发展。在民族地区实施“希望工程”,新建和扩建全寄宿制学校,依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减少少数民族新文盲特别是女童中的新文盲产生,努力提高民族素质。

九、加大重视特殊教育

制定特殊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完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保障力度,发展特殊教育。鼓励和支持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为残疾学生创造学习生活条件。新建、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全市适龄智障、视障、听障及语言障碍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0%以上。

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科技和环境教育,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和课程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保障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的规范管理。加强“三生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一、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要求,动员一切资源,吸引全市公民和所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和活动。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终身教育技术服务体系,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多种层次、条块结合、相互开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学习网络。创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型组织和县(市)区学习中心,创建一批具有较好条件的社区(乡镇)学习站,基本建立起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畅通、服务管理有序、经费投入到位、保障措施有力的终身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昆明数字化学习港”,使其成为昆明远程教育集团开展终身教育的平台;开展终身教育理论研究,探索教育与社会互动发展的规律,保证我市终身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基本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立体沟通的学习型社会目标。

十二、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制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改造并完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服务体系,构建教育信息化支撑与保障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努力实现全市教育信息化全覆盖。升级昆明教育信息港,建设高中新课改培训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网络化、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活动多媒体化,建设昆明教育城域专网,完小以上学校和教育机构光纤接入率达到100%,民办学校光纤或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建立教育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师生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建立起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制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00%达到国家要求。完善教育城域网主干体系,拓展网络空间,提高信息传输速度和安全性,全市中小学实现生机比分别为:小学15∶1,初中10∶1,高中5︰1;高、初中和小学100%实现“班班通”,2015年全市校点通过光纤网路实现全面覆盖。

十三、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逐步解决2009年排查鉴定出的357.34万平方米全部中小学校舍危房,从根本上改善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建立一流的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一流的学校管理,把我市中小学校建成最安全的地方,让广大师生放心,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十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园丁工程”计划,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初步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提倡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各尽所能、结构优化的管理制度,完善教师的引进、流动、评价和奖惩机制。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足配齐教师,教师资源总量得到稳步增长,教师队伍学科、学段、区域结构更加合理,城乡教师资源配置趋于均衡;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教师自学、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水平,在政策上、经费上对农村学校大力支持,选送年轻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7.5%、99%、99.5%、97%、95%,在职特级教师达220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达1000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达1500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到60%以上。

十五、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行多元化办学,实施集团化和规模化办学。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学校改扩建,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聘用新机制,深化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校长考核奖励办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建立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建立贫困学生资助长效机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力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十六、全面实施学校现代管理

严格依法治教,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治学,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通过督导加大对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力度。完善教育质量评估考核制度,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校外第三方参与的评估机制,增强学校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建立县、乡两级问责机制, 健全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制度,加大流失生控制力度,全力推进“双高普九”和“均衡发展”的工作。落实基础教育和职业中学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具体管理为宏观管理,行政管制为全面服务。通过建立新型学校治理机构和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社会广泛参与、关系紧密的学校管理体制,大力推进教育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施学校现代管理。

十七、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督导

制定昆明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办法,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对县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突出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评价结果的综合运用,实现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逐步建立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查,依法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等情况督导检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逐步完善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

十八、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国际化水平。立足昆明的实际,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参与东亚、东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历史机遇,整合昆明当前的教育资源,打造昆明国际教育大型产业园区。通过区域性经济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大力发展昆明的国际教育产业,不断提升昆明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内,把昆明加快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教育中心城市。

十九、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将组织实施十五类教育建设工程,即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建设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和德育能力基础建设工程、中小学生“阳光体育”和“2+1”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工程、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职业教育“阳光体育”和“2+1”工程,以保障规划目标的达成。同时,为积极推进“桥头堡”战略,2011-2020年我市将争取实施中外合作建设昆明国际教育中心城市计划、“园丁工程”实施计划和教育增长长效机制建设三大类项目。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教育发展规划是促进全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规划之一,要强化规划的引导功能,高度重视规划在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教育纳入区域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要大力宣传规划,广泛动员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实施规划。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三个优先”。抓好落实责任、落实规划和落实投入机制的“三个落实”。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昆明教育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政领导深入调查、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明确目标和责任,把教育工作的实绩列为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

三、拓宽渠道,加大投入

为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保证教育经费法定的“三个增长”,市、县两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应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比例;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用于教育发展,市、县两级财政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均不得低于30%;逐年提高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到2012年使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

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以多种形式办学和捐资助学,采取多种模式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教育专项补助,积极争取国债项目;鼓励各级政府、各级各类学校通过银政、银校合作,利用贷款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大力推进教育领域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教育发展以15类共1147个项目为保障,总投资约29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84亿,社会投资约112亿;同时,为积极推进“桥头堡”战略,2011-2020年争取国家支持实施3大类项目,总投资约367亿元。

四、加强管理,深化改革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按照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规模化的思路,以幼儿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开放教育市场,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实行股份制和多种所有制办学,扩大民办教育的办学规模,全市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平等竞争、协调发展的格局。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的校长公开选聘制度,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校长考核奖励办法;完善教职工聘用新机制,加强考核,促进教职工有序合理流动,实现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促进校长治校、教师治学的学校管理文化建设。

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逐步推广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选拔机制,促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建立和完善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增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督的客观化、公正化和科学化。

五、完善体系,关注民生

在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高中贫困生救助办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政策、高等教育阶段贫困新生的政府资助、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贫困学生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和保障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资助,逐步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第六章    规划实施

 

一、充分发挥规划功能

以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制定一系列专项规划和专业规划;各县(市)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和两个园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认真组织编制本区域“十二五”教育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编制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

落实规划刚性要求,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将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目标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规划目标监测评估体系,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强化任务分工责任

围绕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从规划落实、指标落实、项目落实、机制落实等方面进行重点分解。依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将规划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到市、县两级相关部门,明确责任部门,实行目标责任督查和管理。

(一)教育部门

依据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并指导市、县两级布局布点调整方案、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普通高中强基提质方案、教师队伍建设“园丁工程”方案、职业教育攻坚方案等。

(二)发展与改革部门

负责将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和重点项目计划逐步推进,研究“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机制。

(三)财政部门

负责落实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实施所需专项资金,并会同国税和地税部门,研究教育事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四)规划部门

负责将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编制学校布局布点规划,确保规划刚性执行。

(五)国土资源部门

负责将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编制土地合理利用计划,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

(六)人事部门

负责落实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所涉及的教师编制问题,加强教育发展队伍建设,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七)环保部门

负责将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衔接,加强规划项目的落实。

(八)其它部门

负责配合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制定本部门推进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附件: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建设项目表

 

表1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表2 昆明市“十二五”教育发展社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表3 昆明市“十二五”期间教育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表

 

 

 

 

 

 

 

 

 

表4 昆明市“桥头堡”战略教育发展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责任单位

建设规模和内容

建设任务

建设起止年限

项目总投资

已完成投资

计划

投资

1

中外合作建设昆明国际教育中心城市计划

昆明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及相应项目责任单位

国际教育总部、教学工厂、网络平台、管理平台、营销平台建设。

通过与新加坡合作,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内,把昆明建设成为一个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教育中心城市。

2011-2020

1850000

0

1850000

2

园丁工程”实施计划

教师培养、引进、流动

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断创新,教师队伍教育体系更趋完善,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明显加强。

2011-2020

533990

0

533990

3

教育增长长效机制建设

学生公用经费补助

完成对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的持续投入,不断提高标准。

2011-2020

1283539.5

0

1283539.5

 

 







来源:昆明市教育局
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所:成果铺就干热河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路
2011年至2018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区所)向社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面积累计达217.5万亩,增产农产品78万吨,新增社会经济产值11.科技厅
践行初心使命 选派精兵强将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挂包帮”定科技厅
董华副省长调研昆明高新区生物医药企业
2019年5月7日上午,董华副省长前往昆明高新区,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省科技厅召开第二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
按照今年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计划的安排和第一次科技厅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在蒙自市举行
  2019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会场 科技厅
省科技厅机关妇工委举办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科技厅
云南省科技厅召开巡察工作动员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政治巡视巡察、完善科技厅
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
为持续推进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南亚国家分中心建设科技厅
省科技发展研究院参加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
省科技发展研究院应邀参加于 2019年6月17日举办的“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建院40周年暨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由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黄云平院长主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吴晓华院长、省发展改革委王正英副主任、省政府研究室聂远飞副主任、老挝计划投资部政策研究中心西提罗.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