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12日至13日,一次高强度的“一线调研”为全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拉开序幕。
由市委书记高劲松带队,市级各职能部门及企业负责人深入园区、企业、工地现场观摩。整整一天半的时间,行程遍及高新区、经开区、官渡区、晋宁县、宜良县、石林县和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近20个调研点,早出晚归,风尘仆仆。
密集的行程,催生出强烈的紧迫感——要引领全省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在扩张工业总量规模的同时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构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低碳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为我市工业实现总量和质量的双跨越、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将召开会议,对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柳文炜、郭红波、王春燕等参加调研。
加快园区扩容提质力促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产业选择由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这就对产业园区从定位、开发、招商、投融资到最后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次调研的园区中,记者看到了各个园区雄心勃勃,正在通过扩容提质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晋宁工业园区经过两次扩规和调整,现已形成“一园六基地”格局,规划面积92.69平方公里,目前共有项目360个,其中建成投产238个、在建83个。园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园区将以全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把晋宁工业园区打造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率先发展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发展的示范区,打造磷化工等四个主导产业,全面推进生物加工产业等5个省级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宜良省级工业园区,现已建成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建材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正在打造西南最大的饲料产业基地,建设全省重要的板材加工及箱板包装基地,规划建设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已有 98家企业入驻园区。今年以来,宜良县又抢抓“一市一县一街道”托管滇中产业新区和昆明市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布局的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全县城市功能布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加快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及时启动宜良工业产业布局调整,规划面积由57.7平方公里扩展至约107平方公里,将按照工业“新型化、大型化、特色化”的发展策略,提升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建材产业,发展新材料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配套现代物流产业。
同样正在谋划转型升级的,还有位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的呈贡工业园区和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其中,呈贡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成5.5平方公里,进驻71个项目。阳宗海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升级改造,从而加速提升园区发展的质和量。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还将尽快完成总规划调整及重点产业园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项目落地搭建良好平台。
高劲松要求,作为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引擎,园区建设非常重要。要把加强园区建设水平作为转型升级重要抓手,全面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园区企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要严格落实省、市给予工业园区的行政审批、土地开发、招商引资方面的政策,财政资金重点扶持发展得好的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体制机制优势。园区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技术中心成转型升级推进器
在高新区马金铺产业基地,云南冶金集团投资3.7亿元,以昆明冶金研究院为依托,建成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实验设备的研究基地。昆明冶金研究院是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的核心研发机构,拥有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市级创新团队。研究中心雄厚的实力,能够面向社会提供采、选、冶、工程设计、分析检测、民用建筑设计等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昆明中铁在业内的霸主地位,已经无人能撼。集团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集团创立了大型养路机械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体系,使我国铁路养路机械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中国铁路科技进步的十大标志之一。2013年获批建设的国家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行业唯一一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现已形成100%的国产化能力,获国家专利150余项,主持制订大型养路机械铁道行业标准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0余项。
昆明云内动力自2007年开始由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规划,投资2亿元新建1.5万平方米技术中心大楼,FEV公司总承包,引进德国和日本先进的产品研发、试验设备和设计分析软件、产品开发和试验方法及流程,建成了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试验基础条件。
高劲松说,技术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既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直接来源。要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坚持以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把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来抓,推动工业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强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孵化器等服务平台建设,力争每一个重点发展产业都有一个创新平台支撑。要研究出台扶持政策,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高精尖产品引领转型升级潮流
在龙津药业、云南特色植物药业、昆明中铁、云内动力、昆钢重型装备制造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向低耗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金牌”企业引领支撑下,我市的工业正逐步摆脱能耗高、附加值低的畸重型产业结构羁绊,向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发展。
在高新区马金铺产业基地,昆明龙津药业投资建设注射用灯盏花素及抗癌药品生产基地,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亿瓶的注射用灯盏花素冻干粉针剂及龙津抗癌353等10个药品的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年产口服制剂、灯盏花素、抗癌药品5—10亿片的生产线及年产10吨的高纯度中药原料生产线。“生产线不但全国一流,在世界也是一流的。”龙津药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云南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9.5亿元建设的云南特色植物药产业基地,项目按照新版GMP标准设计建设,采用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和先进质量控制设备,可生产注射剂、眼用制剂等多种剂型。
昆明中铁现已有50多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并出口到了委内瑞拉、莫桑比克、安哥拉、蒙古、沙特等国家,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大型养路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如今,昆明中铁已经成为昆明装备制造业的标杆。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19发动机(欧五版)正式出口英国,搭乘上汽MG6轿车在英国上市销售,成为首家向欧盟出口发动机的企业。已成为国内国三、国四及欧Ⅴ多缸小缸径先进柴油发动机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目前,公司具备年产商用车柴油机40万台、乘用车柴油机20万台的生产能力。
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投入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型机加工装备,将重装集团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具有大型成套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能力的企业集团之一。目前,产品出口到美国及欧洲地区,原来遥不可及的高压隔膜泵等技术,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远远领先国内同行。
传统产业谋求“脱胎换骨”
在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同时,传统工业也正在纷纷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注重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等方式进行转型升级,朝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迈进。
宜良红狮水泥有限公司目前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在今年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提前57天完成了年产455万吨的年度任务。“公司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新型干法工艺。”企业负责人说,公司注重研发投入与技术改造,通过建设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实施脱硝、燃烧器技改、劣质煤使用系统改造等措施,不断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力促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投产以来,主要经济技术、能耗及环保指标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还将拓展“变废为宝”领域,准备对滇池污泥进行再利用,减轻环境压力。
位于石林的昆明双汇日产150吨高温肉制品项目,是双汇集团在西南地区投资的唯一一个肉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可以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约6.4亿元,安排就业劳动力约1000人,同时带动农牧业、包装、印刷等相关产业发展。目前,公司原料主要来自四川、广西等地。
作为知名食品生产企业,从发展之初开始,嘉华就不断追求创新,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研发,形成了如今产品众多、市场覆盖广的局面。公司投资1.5亿元,在呈贡工业园区建成集生产、办公、物流、培训和生活为一体的总部和新工厂,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烘焙工厂。高劲松说,嘉华食品整个产品系列最大特点就是将生物优势与创新结合起来,生产出时尚感很强的产品,并形成了产业链,引领了现代食品潮流。嘉华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发展不仅要靠技术支撑,还要靠理念创新,把握时代的脉搏,创新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把“老故事讲出了时代新意”。(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傅碧东 记者贾献培)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昆明市 发布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