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创新造林模式
近几年,随着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的成功创建,昆明市城乡绿化造林的组织形式,投资管理方式,除单一的财政资金投资、林业部门组织实施外,多渠道、多形式、全社会参与的造林方式已成为城乡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绿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荒山造林组织管理模式
荒山造林作为大面积集中连片造林的一种主要造林方式,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五采区”植被修复组织管理模式
按照人大决议,全面关停滇池面山及其它重点区域“五采区”并实施植被修复,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性文件。针对“五采区”不同的区位和特点,采取了市场化运作(规划为郊野森林公园建设的方式进行植被修复)、片区开发(结合土地开发治理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植被修复)、纯植被修复等修复方式,规范有序推进"五采区"修复治理工作。特别是主导规划为郊野森林公园建设的采区植被修复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的模式,给予配套3-8%建设用地指标支持,调动了社会投资人的积极性,植被修复及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3)强化抗旱造林实用林木推广
创新东川干热河谷等困难立地造林整地,抗旱保苗技术及造林树种选择。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增大雨水汇水面和汇水量,提高苗木耐旱能力,选择旱冬瓜、滇青冈、麻栎等耐旱树种,同时造林前强化炼苗措施,提高苗木抗旱抗霜冻能力。
(4)创新造林投入模式
除财政资金投入外,调整农用地种植结构,整合林地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同时加大造林单位投资额度,昆明市加大本级财政投入,2012年来相继启动实施了重点区域工程造林和市级退耕还林。去年实施的1万亩重点区域工程造林,每亩投资不低于5000元,达到合格标准并经核准后,按照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市级安排当年造林专项补助每亩1000元、养(管)护期管养费用每亩每年200元(按5年计管养费1000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县乡配套或社会投入。市级退耕还林已启动实施三年,每年任务20万亩左右,年均市本级财政投资增加近1亿元,累计已实施完成59.8万亩,补助期内市本级财政每年补助资金达2亿多元。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昆明市林业局 | 作者:王光辉 | 栏目编辑:周雯 | 栏目审核:武建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