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迎来最密集演出季,培育市场用了10年

07.04.2016  11:34

昆明将迎来最密集演出季,培育市场用了 10

走进剧场,32岁的张鲁在第4排坐下,灯光暗下来,他和所有观众一起,将目光聚焦在舞台中央一个叫艾米丽的女子身上。又一次,张鲁一个人,惬意地遨游在属于他的观剧天地里。当天是2016年3月8日,昆明剧院的单人话剧《娘惹艾美丽》演出现场,这是张鲁在过去一年中看过的20多场剧场演出的其中一部。他为这些剧目花了2000多元的票钱,今年或许还会更多。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包括昆明剧院、云南省话剧院、新工人文化宫、春城剧院、云艺实验剧场、元动剧场、莲花池庭院剧场、南强街88号剧场等昆明的大小剧场,将为观众奉上近500场精彩纷呈的话剧、舞剧、音乐会等演出,数量与品质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序幕·花开 发展十余载,今年是昆明最密集的演出季

      “10年前,那时昆明几乎没有什么剧场演出啊。”新果文化负责人陈彦君本身就是剧场演出爱好者。这10年,他感觉昆明的剧场演出如雨后的笋子,发了一茬又一茬。昆明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包朝阳回忆,昆明剧院从2004年开始专门做演出,当时昆明剧院的演出一年只有10多场,上座率约5成;2006年,演出突飞猛进到70场左右,上座率提升到7成;最近几年,昆明剧院每年的演出都在100多场,上座率约为8成到9成。“观众开始细分,以前大家有什么就看什么,如今芭蕾、话剧、戏曲等,都有不同的观众群体。”包朝阳表示。

      云南省话剧院(以下简称“省话”)同样如此。在2013年推出小剧场话剧前,每年的剧都非常少,院长马捷用“很惨”形容票房。2013年《疯狂的谎言》为小剧场话剧启幕后,这个新鲜的剧种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最初上座率达到7成左右,可新鲜感过后,上座率又开始回落,“话剧市场的发展同许多事物一样,是呈曲线式上升的。” 马捷总结。如今,“省话”除了每年的剧目在数量上不断增加,票房也开始稳定增长,目前每部剧的首场演出上座率约为8成左右,并且除公益活动外不赠票:“这也是为了培养大家对话剧的消费习惯。

      前段时间,包朝阳去了趟西安,与舞蹈家金星进行了一次面谈。“我告诉她,昆明的观众非常喜欢她,特别希望能看到她的演出。”2015年,金星携她的招牌舞剧《海上探戈》在全国进行了巡演,效果非常好。2016年,她的演出被众多城市的剧院疯抢,最终,包朝阳的诚意打动了金星,今年9月23日、24日,昆明观众将在家门口看到金星带队参演的舞剧《海上探戈》、话剧《狗妹》。

      惊喜不止于此。2016年,由8家国内外知名芭蕾舞团组成气势恢宏的“昆明国际芭蕾舞演出年”;英文原版莎翁经典名剧《暴风雨》、昆曲《临川四梦》构成“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戏剧展演”……“今年昆明剧院的演出有130多场,比往年增加了10多场。”包朝阳和他的员工,每个周末都要加班加点为演出做准备。

协调《护国忠魂》的演出、签新剧的版权协议……最近,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忙得不得了。今年正巧又是“省话”的60岁生日,对于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省话”今年演出的剧目数量非常惊人,计划新排演4个小剧场剧目,大约演出60场,复演3个剧目,大约演出12场,两个大型话剧演出6场,再加上协同创新演出季8个剧目16场,全国小剧场邀请演出季暨省话六十周年庆祝活动计划11个剧目22场,全年共计28个剧目约110场演出。这还不包括进校园、进军营和下乡演出。眼下,“省话”排练的重头戏之一是根据高德荣事迹改编的大型话剧《独龙天路》,4月中旬将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此外,3月到5月的“话剧协同创新展演季”、5月到10月的常规“小剧场话剧”、年底的云南第三届小剧场话剧全国邀请演出季暨“省话”60周年庆祝活动,《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早餐》、《非情勿扰》、《双面胶》、《疯狂的谎言》等原创话剧以及《糊涂戏班》等省外的优秀剧目将陆续亮相。


      第一幕·慢养 内外兼修”培养观众,不以赚钱为目的

      “省话”的小剧场话剧如今已成为品牌。为什么将重心放在小剧场话剧,马捷说:“一些大戏的制作周期比较长,经费投入也很大。小剧场话剧则‘船小好掉头’,同时可以很好地表现社会热点。”“省话”的小剧场话剧首场演出为2013年8月推出的《疯狂的谎言》,当时在人民西路的艺术客厅演出。该剧改编自英国喜剧大师雷·库内的《窗户上的尸体》,糅合了爆笑、悬疑等元素,同时加入了昆明方言,虽然票房一般,但观众反响很好。

      2014年与2015年,“省话”连续两年推出云南小剧场话剧全国邀请演出季,将一些全国的优秀剧目介绍到昆明。“首先让昆明观众将目光集中到话剧上,培养他们对话剧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关注昆明本土的话剧,为看剧买单。”去年的演出季中,《你好,疯子》、《捕鼠器》两部剧的上座率达到了惊人的100%,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此外,“省话”的原创话剧也坚持几乎每周在工人文化宫演出,即使只有几十个观众也演。目前“省话”每场演出的上座率约为七八成,固定粉丝群达到了三四千人。

      昆明剧院培养观众的策略在于坚持,不以赚钱为目的。“10多年来,我们的剧每年有一半赚钱、一半亏钱,我们会用赚钱的剧贴补不赚钱的剧,坚持引进高雅艺术提升大家的修养,慢慢培育观众,这样市场才会做大。比如今年引进的昆曲《临川四梦》,就是为了让大家走近国粹,但预计票房不会太好。”包朝阳感叹,“我看好这个市场,大家衣食无忧后,必然会追求精神生活,慢慢走进剧场看剧。

昆明剧院还积极与观众互动。今年推出“昆明国际芭蕾舞演出年”,就是不少观众表示喜欢芭蕾舞。“省话”同样注重观众的声音,他们的不少剧,会在演出后听取大家的意见修改。“省话”演员章超介绍,《非情勿扰》中“拆二代”的情节,就是源于一些观众的建议。


      第二幕·细观 演员与观众互相影响,各自有所收获

      33岁的章超到“省话”已经有10年了。这两天,他正在加紧排练《为什么不留下来吃早餐》与《护国忠魂》,均担任主角。排练——吃盒饭——排练——吃盒饭——演出,这就是他日常生活的“主线”。“演话剧特别有成就感,每次演完谢幕时,看着观众们热情地鼓掌,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特别能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章超提到的“虚荣心”,话剧《娘惹艾美丽》的主演任铭松也有同样的感受,不久前到昆明演出,昆明观众的热情让她非常感动,“观众的气氛与演员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观众也是话剧演出的一部分。每次演出与观众互动,以及听到他们肯定的掌声,我都能直观地获得满足感。

      因为演话剧,章超与不少观众成了朋友,在昆明机场工作的曹平就是其中一个。每次演出,曹平都会带着相机去拍照,每场演出都会拍数百张,然后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发给演员。在观剧数量上,曹平虽然没有张鲁看得多,但每年也接近10场。去年“省话”推出的《如果我不是我》让他印象深刻,“这部剧可以说是我们80后的成长记,会映射某个时刻的自己。”在曹平看来,话剧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力度很大,而且观剧时能看到演员细微的动作表情,比较动人。

近距离欣赏演员的肢体语言与丰富表情,正是张鲁每次买高价票到前排看剧的原因。他告诉记者:“话剧的魅力正在于其不可复制性,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电影所不具备的。”虽然他也经常看电影,但近年来话剧成为他的“新宠”。起初,张鲁仅是看热闹,不太理解,随着观剧数量的累积,如今他能很容易感受到话剧的“内核”。“《娘惹艾美丽》搞笑中有温情,呈现出对爱的深刻理解,爱不是束缚,而是给予别人自由。”通过微信朋友圈,张鲁常常分享自己的观剧感受。


      第三幕·出新 民间戏剧涌现,多个剧场多个玩场

      南强街88号剧场,“昆明之心”难得一见的老宅。不久前的某日正午,春日的阳光透过“一颗印”式的屋顶上空投射到院落中,28岁的导演张亚群带着他的团队在此排练新剧《鼠辈》。近年来,昆明涌现出了不少这样的民间剧场。

      张亚群喜欢穿白色的衬衣,常常露出腼腆的笑容,这位新锐的青年戏剧人,2015年推出的都市话剧《高兴》在昆明形成了一定影响力。《高兴》去年在南强街88号剧场的演出大部分是公益性质,每场演出都会与观众即兴互动。“如果观众想看哪个角色的故事,我们就按那条线去演。”张亚群说。这个剧场仅能容纳120多人,演出时,没有座位的观众就站在楼梯上看,这给了张亚群很大鼓舞。剧场运营方昆明伍乐文化公司副总经理姚骅说:“现在做这个剧场是贴钱的,但在昆明的市中心,多一个剧场就会多一个玩场。

      经过厂房改造的剧场、阶梯式的原木座椅、用粉笔写的观剧提示……佴家湾十号文化艺术中心元动剧场,演出的剧目都非常先锋。今年,此处将通过自制和引进等方式,带来40多个剧目共180场演出。同南强街88号剧场相似,这个剧场的上座率很高,但票房不是很好,“大家为舞台剧买单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我们希望在昆明实现类似电影的档期,用戏剧改变昆明。”元动剧场演出季的90后总出品人陈斯琦说。

      元动剧场总策划、33岁的张原也是昆明民间戏剧人的“中坚力量”。2015年,在莲花池庭院剧场上演的《滇都斜阳》令张原名声大噪。这部历史题材的戏剧,反思乱世中文人的生死抉择与道德取舍,台词表演触动人心,还别出心裁地将观众坐的每把椅子都对应一个历史人物。该剧演出时卖出了加座,有观众甚至一连看了三场。这更加坚定了张原做历史剧的信心。今年,张原的《黄泉酒店》等新剧将在元动剧场精彩呈现。

民间戏剧的萌芽,对于整个昆明戏剧市场来说很有推动力,百花齐放的现象非常好。”云南省话剧院院长马捷对此表示肯定。昆明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包朝阳则寄语民间戏剧人坚持下去,“戏剧市场的效益不会立竿见影,想要捕鱼必须先养鱼。

第四幕·困惑 大剧场租金高,小剧场有限制

      “昆明的剧场演出的确升温了。除了主力的70、80后都市白领观众,还有一些90后年轻人为观剧买单。”在昆明剧场演出界“养鱼”4年多的“品质舞台季”主办方之一新果文化负责人陈彦君感叹。但他也提出了问题,大部分昆明人观剧,还是会看是否有明星名导,比如赖声川、孟京辉的戏剧票房就非常好,其它一些高品质的剧由于大众知晓度不够,票房不够太理想。今年,“品质舞台季”引进的演出数量比往年翻了一番,大约50场:“我们希望通过剧目数量的增加、类型的丰富,让昆明人有更多选择,从而让看演出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

张原等民间戏剧人也有自己的困惑。“剧场不太好找,一些大的剧场租金非常高,这些费用几乎都够我们排一部剧了。至于一些小的庭院剧场,费用虽然低,但对剧目的题材有限制,如莲花池庭院剧场,主要适合一些古典戏剧的演出。检验一部剧品质优劣的,还是主流大剧场。”张原希望,昆明的一些大剧场能为民间戏剧人提供一些场租费用的优惠,同时也可以尝试像电影院线一样,剧场与出品方一同分成,而不仅是收租金。


尾声·升级 改造“硬件”,建昆明文化新地标

      “走,看剧克。”曾几何时,华灯初上,在南屏街附近逛街的一些昆明姑娘小伙相约着朝沿河路“省话”的方向走去。不少“省话”人都很怀念2006年以前的日子。那时,“省话”的剧场、排练厅都在昆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一些年轻人谈恋爱,除了看电影,也会去看话剧。

      2006年当沿河路拆迁后,“省话”搬到了如今北京路的一座写字楼上,排练厅位于鼓楼路的一个厂房仓库,是他们租的;演出地点多次辗转,曾待过梁家河车场附近的艺术客厅,目前是新的工人文化宫,同样是租的。“省话”办公室的过道上,挂着许多不同设计风格的新址效果图。新址规划在呈贡,何时完工目前还是未知数。比起遥远的呈贡,许多“省话”人更愿意在昆明市中心演出,“看话剧应成为一种便捷舒服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奔波疲惫。

青年路上的昆明剧院一直位于市中心。“如今昆明剧院的硬件设施非常老旧,与其它城市的大剧院相比有很大差距。虽然,我们演出的剧目是一流的。”包朝阳表示,今年底明年初,昆明剧院将在原址升级改造,“我们计划将剧院建成像法国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那样的经典之作。

毋庸置疑,它将成为昆明的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