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系列报道之七
稳增长、调结构迫在眉睫,惠民生也绝不放松。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新常态下,昆明这艘“大船”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机构升级,涉险滩、过深水,而“民生保障”就是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压舱石。
今年年初,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将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幸福指数同步增长,让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就业稳中有升、收入持续增长、交通日益完善、社保兜底提待、医疗更加便捷——半年过去,昆明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需求和热点问题,不断出台民生利好政策,狠抓落实,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惠民成绩单。
稳步扩大就业
20条措施帮助企业稳岗减负
就业是民生工作中造血的一环。当前,全市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阵痛期”,部分企业面临效益增速回落、要素成本上升、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昆明的就业稳定,也势必影响群众的收入。
不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姚振康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人心里踏实了许多。上半年,全市共提供就业岗位7.21万个,新增就业7.0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3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7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
“从数据上看,就业的主要数据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姚振康说,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一直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机构,改善就业环境,升级就业服务功能,多形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克服招工困难、负担过重、人才引进等问题,市人社系统实施了“人社服务企业”的20条措施,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全力帮助企业稳定岗位、减轻负担、渡过难关。
同时,昆明进一步完善了就业创业政策,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面对经济下行和高校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双重压力,全市完善了“政校合作”机制,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周等活动,并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公共人才服务,确保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高校家庭困难毕业生100%就业。
“下半年将抓紧研究扶持创业的实施意见,积极打造众创空间,搭建创业平台,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姚振康说,将积极探索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举措,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功能,形成创业合力。计划对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开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创业孵化、“1+3”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并积极推进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创业工场、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创新孵化平台,打通创业者实现就业的便捷通道,加快形成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
完善交通设施
今年全力以赴完成362亿投资
交通基础设施的每一分投入都惠及更多的群众。“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年全市10件惠民实事之一。同时,交通又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昆明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是关键性的基础支撑,肩负着重要使命。
今年伊始,全市确定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稳增长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时机全力以赴完成362亿元投资,确保“十二五”期间交通投资1500亿元目标全面完成,同时超前谋划、全面推进综合交通建设“五年会战”。
近年来,昆明道路通达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全市道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已基本形成功能完备、体系基本健全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骨干公路网基本形成,公路里程达17581公里,高速公路突破550公里,实现昆明绕城高速闭合。通往滇中城市群各州(市)公路全部高速化、各县区公路高等级化,通乡油路率100%, 行政村通达率100%,通畅率96%。
住在世纪城的刀福瑞工作地点在北辰,一年多来,他已经习惯每天早上8点起床去珥季路坐地铁上班。“以前只能坐公交车,有时候半小时不来一辆,来了也未必能挤上去!”他说,有规律的地铁,彻底解放了他的时间,让他的生活更轻松了一些。
便捷的城市交通,将大大节省市民及企业的时间成本。随着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6号线一期建成投入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59.2公里,圆了昆明人的“地铁梦”,日均最大客流量已突破30万人次。
在地铁贯穿南北的同时,全市也调整了公交车的设置。“轨道交通承担区域与区域间的大客流,承担中长距离出行,公交在此基础上承担区域内小范围客流,承担中短距离出行。”市交通局相关责人说。截至目前,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52.1%,公交运营线路达433条,日均客运量约241万人次。
“交通既是经济的动脉、地区之间经济合作的基础,也是稳增长、利当前、促长远的强劲动力。”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综合交通专题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荣布置了全面推进综合交通建设“五年会战”的目标。下一步,全市交通建设必将再提速。
公路建设方面,要加快区域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推进功山至东川、富民至禄劝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及建设,实现全市“县县通高速”目标。要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尽快推进主城至呈贡、呈贡至新机场等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外环线之间的连接线建设,尽快启动眠团一级公路、武昆高速公路入城段地面层建设。要继续搞好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结合全市扶贫攻坚包乡对口帮扶工作的相关方案,启动自然村公路建设。
地铁建设将成为昆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创造条件争取更多地铁项目开工建设,加大中心城区核心网络的建设,加强呈贡新区等重点区域的配套建设。
提升社保水平
企退人员养老金实现“11连涨”
两个月前,退休职工王学国领到了今年补发的养老金。“今年又涨了,现在每月可以领到2417元退休金,老两口的基本生活足够了。” 王学国说,近年来他的退休工资已经翻了一倍多,政府的好政策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连涨”的情况下,全市今年再次上调企退金,在上年基础上平均提高10%,人均增资217元,平均养老金首次超过2000元。同时,全市被征地人员养老待遇也进行了第4次提高,每人每月养老待遇提高190元,全市月人均领待标准达378.17元。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然而,全市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却大幅增加。今年起,为减轻企业缴费负担,昆明决定调整全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比例,用人单位缴纳费率由原来的10%降为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今年起,中央、省、市、县财政都增加了补助,使财政补助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了62元。
缴费比例降低,财政加大投入,居民社保待遇不降反升。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统筹平均支付率达到82.4%和62%。
作为全国首批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城市,昆明于去年底正式启动社保登记工作。目前,全市已完成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参保登记,完成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工作,参保登记人数达到561.75万人。通过此次登记,已建立了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库,形成每个人唯一的社保标识,并实现数据联网和实时更新。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描绘出百姓生活的美丽图景。截至目前,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5.2万人、139.04万人、90.2万人、94.3万人和76.5万人。下一步,全市还将以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参保覆盖面,积极引导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确保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保持在95%以上。(昆明日报 记者杜托)
让稳增长与惠民生同频共振
当前,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以坚定的决心和百倍的干劲,全力做好稳增长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全力稳增长,更加需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创新社会管理,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稳增长就是为了惠民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保证人民福祉得以实现,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该以此为思想指针;我们制定政策,出台措施,也应该以此作为评判标准。抓住了有利民生这一核心,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稳增长工作也才能站稳脚跟。
稳增长必须稳民生。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当前形势下,要稳定经济发展势头,应对各类问题和挑战,就必须进一步注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动力。解决好民生问题,既能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的平稳运行打下牢固基础,又能拉动内需,带动消费需求的升级,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昆明面对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险重繁难。在这一背景下,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更需要我们分析形势,找准重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有限的财力投到高效率的民生工程中去。就更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找到和推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民生工作千头万绪,但有几个领域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将其作为抓好民生的重中之重。首先是积极扩大就业。充分的社会就业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保证。对老百姓来讲,稳增长更多地体现在稳就业上。当前,尤其要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着重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个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支持和鼓励大学毕业生以及有一定资金积累和经营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其次是抓好社保、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进一步把政府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适应社会形势新变化,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注重从源头防范化解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进一步汇聚民心、民智、民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另外,还要时刻关注物价走势,坚决稳定物价水平。物价水平,尤其是食品类价格水平,对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较大,有关部门要果断采取措施,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稳定住,努力减少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需要关注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让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人类开始有了以较低成本投入实现大规模资源调配的可能。时代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惠民生工作同样应该积极开拓思路,主动适应形势,着力考虑运用新兴互联网技术让百姓生活更加便利,就业更加多元,收入稳步提高的可能性和具体实现路径,并提前做好这一思路下的人才和资源储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的渐进过程,要将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尽力而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但越是环境复杂、情况多变,越是需要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把促发展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全市稳增长工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昆明日报 评论员)
编辑:周智宇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