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对“占天占地”出重拳

06.07.2016  15:03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违章建筑,侵占城市发展空间,潜伏安全隐患,损害公共利益,是城市一大“公害”。日前,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新一轮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中,全面实施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绝不把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小康社会。

        话题

        昆明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按照“依法处置、应拆尽拆,统筹联动、目标管理”的要求,持续推进各项整治工作,努力把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昆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营造相适应的城乡宜居生活环境。

        强势推进

        整治力度空前

        昆明重拳整治违法建设,“3·16”官渡区普自村在建工地垮塌事故是标志性节点。事故第二天,昆明市即召开全市违法建设综合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市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第三天,昆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反应之迅速可见一斑。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一定要以对人民负责、对昆明负责的担当,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整治临违建筑,着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环境。”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的话掷地有声。

        血的警示不容犹豫。昆明市迅速成立了以市长为指挥长的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指挥部,负责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同时,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保督导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市)区积极响应,迅速召开违法建设整治大会,拟定相应工作方案,及时开展前期普查工作及存量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在全市掀起违法建设整治高潮。

        “此次整治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前所未有。”昆明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稽查处副处长王瑾告诉记者,以前违法建设整治范围一般集中在主城五区及三个开发(度假)园区,此次则是全市20个县(市)区全面铺开,同步推进,重点整治城郊物流园、仓库、厂房等租地建盖违法建设的行为。

        3月23日,官渡区联合25家市区级单位,强制拆除原巫家坝机场内前卫二手车市场共计1.1万平方米违法建筑。

        3月30日,昆明市长王喜良接听市长热线时再次强调:“违法建筑必须拆,不管是谁,涉及到谁!

        王瑾介绍,全市强力推进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露头就打,不留死角,绝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截至6月中旬,20个县(市)区共整治拆除违法建设560宗,面积30多万平方米。

        创新举措

        强化源头控制

        “凡属于拆除范围之内的违法建筑,没有特权单位,也没有特权阶层,要敢于碰硬,全面执法、坚决拆除,决不允许搞法外施恩、人情标准。”官渡区委相关负责人在官渡区临违整治现场观摩会上说的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拆违”之难。

        然而,拆违之难更在于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种问题、难题交织,要想摆脱“拆的没有建的快,拆除远比建起难”的窘境,注定要打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

        “实行源头控制是杜绝增量、减少存量的根本途径。”王瑾说,在农房整治方面,昆明市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两公示”制度和“两公开一承诺”机制,通过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加强违法建设的源头管理。“两公示”即公示农村宅基地和地上建筑物面积,公示农村产业用地和地上建筑物面积。“两公开一承诺”即公开村(社区)干部的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公开村(社区)干部承租集体用地面积及地上建筑物面积,承诺不进行违法建设,现有违法建设依法按时限要求进行整治拆除。

        “昆明市还创新推出‘三员’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违法建设。”王瑾说,首先,发挥村里人情况熟的优势,在每个社区(村委会)设立至少一名违法建设监督员,每日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其次,数字城管监督员和公安部门流动人口协管员也参与到违法建设日常巡查工作中。三名监督员每天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并各自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协同监督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王瑾介绍,昆明市还建立了联动查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高位统筹。针对住宅小区违法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入户难、调查难等问题,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与公安局进行联动,市级层面已有10名警察入驻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今后还将有30名辅警加入;此外,与住建部门联动,对有违法建设的建筑物采取冻结交易、限制办理产权转让、抵押、租赁等措施;与工信、水务等部门联动,对一些违法建设实行停水停电停网络等处理措施。

        通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昆明实际上已形成了多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违法建设处置机制,依法整治临违建筑的全民攻坚局面正在形成。

        借鉴经验

        着眼常态长效

        “依法整治违法建设不能只刮一阵风,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常态长效机制。”王瑾说,过去三年,全市共整治临违建筑2869宗,面积近75万平方米,为昆明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美丽春城、宜居城市,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昆明正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更需要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但现在一些地方违法建设呈蔓延之势,不但有损昆明的城市形象,还会极大影响昆明的建设发展,甚至可能引发大量社会矛盾带来后患。

        “建立健全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治化、长效化、规范化水平,省外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王瑾说,浙江省在拆违过程中,制定出台了《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形成上下一心、全省联动,众志成城、强势推进的良好氛围;合肥市在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和拆除力度的同时,及时出台《关于查处违法建设期间提供就业援助的实施意见》、《关于查处违法建设期间住房保障的实施意见》、《关于查处违法建设期间做好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广州市建立查处违法建设新机制,制定了《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并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其他省市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先进经验,建立违法建设防控和处置的长效管理办法,更好地对“占天占地”出重拳,昆明已迈出新的步伐。

        据王瑾介绍,昆明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将研究修订《昆明市违法建设处置办法》,从政策上保障违法建设的整治工作。此外,借鉴海口市“天上拍、地上巡、网上管”的经验,昆明将通过无人机航拍实现全域覆盖,弥补“三员”机制仅限于地上巡查的不足,织牢违法建设防控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