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何华:从州长到校长的437天
昆明学院旅游学院的调酒实验室,是旅游学院应用技术培育的基地。在这里,许多学生练就了服务的多种技能
2015年7月2日,“昆明学院人才店”在淘宝网开张 都市时报记者 曲鸣飞
一节企业家进学校公开课上,一名学生聆听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建议
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带入学校,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状况与需求,使校企合作成为常态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都市时报记者 资渔
“我现在是屁股决定脑袋。”话音刚落,何华哈哈大笑。聊开以后,他放下戒备,开起了玩笑。到今天,他就任昆明学院院长已有437天了。
这位曾经的大理州州长,在继任这所高校的校长之初,以“淘宝卖学生”的举动再一次闻名全国。但他刻意地低调,很少将自己暴露于公众视野,仅有的几次曝光,都与学校有关。
在其位,谋其政。坐在校长的椅子上,他说,他关心的是学校,必须要为学校的将来谋划。“你们多写昆明学院,少写我。”所以,受访时,他再三强调。
新校长,新思想
何华的创新思维,正是学校里的“改革派”们引以为豪的。有老师感叹:“终于有人能理解我的想法了。”
赴昆明学院就任伊始,何华就去各学院“走”了一圈。
与历任校长相比,更年轻的何华显现出新的思想,这让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田芙蓉有点小激动。仿佛找到知音一般,她感叹:“终于有人能理解我的想法了。”
在全校20多个院系中,旅游学院无疑是与行业“沟通”最多的。正因此,整个学院的教学免不了要跟着行业动态走,新生事物在这个学院里从来都不少见。作为学院的掌舵人,田芙蓉的很多想法都不被思维趋“保守”的老师认同。当何华来学院调研的时候,他们就学院的发展“交换了意见”。聊到投机处,田芙蓉一兴奋,说了句:“校长的想法很接近我的!”有人提醒她“话说反了”。想起这段,她嘿嘿一笑,“他应该不会介意”。
说话像连珠炮似的田芙蓉,把何华与历任校领导做了个对比:“他的思维比较创新,但他的管理模式真的有点大大咧咧,很粗犷的。何校长的风格是‘你了解情况,你自己去做’。”想起与何华打交道的细节,她笑起来:“哈哈哈,他不管我。”
不参与细节,对何华而言是一个需要改变的习惯。“过去我虽然在过学校,但是在团委工作跟管理一个学校是两回事。怎么样治校办学,我是没有经验的。”政府工作追求层级管理的效率,但大学需要去行政化的扁平管理,何华正在尝试改变。他选拔了一批学生助理,开通官方微博、微信,搭建和学生的沟通桥梁。他知道学生嫌游泳馆票价贵,也知道哪个食堂的饭菜里又吃出虫子了。“过去虽然有校长接待日,但是就因为吃饭吃到个虫子,好像学生也没这个胆量来找我。”他哈哈一笑。利用网络工具,是他过去从政经验的沿用。
何华说,自己是一个新兵,正在从头开始学。有很多不太成熟的想法,他不敢轻易展现,怕被误解。“教学改革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谨慎,改不好,影响的是一拨学生的就业。”何华的谨慎是有理由的,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毕业时有更好的出路。
作为“同龄人”,何华给田芙蓉的印象是“沟通很方便”,甚至不少想法能不谋而合。田芙蓉是校园里的改革派,何华的创新思维正是改革派们引以为豪的。
2015年7月2日,在何华的主导下,“昆明学院人才店”在淘宝网开张,一时间,“淘宝开始卖人”的说辞甚嚣尘上。那时候,已经打定主意要跟旅游行业“好好谈恋爱”的田芙蓉正在试着放手去跟行业、协会、企业,还有其他高校对接。她积极地争取在一切全国性、国际性大项目、会议上发言交流的机会,借以推广自己的学校和学院。
但是,昆明学院——这所于2004年5月由几所专科院校合并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名气不大,也没有多少值得提的事。恰逢当时,何华充当了一个推手,以“淘宝卖人”将昆明学院推上了全国媒体的显要位置。
“Marketing(营销)嘛,任何地方都在讨论这事。”田芙蓉说,何华的创意很为旅游从业者欣赏,有业界内的朋友告诉她:“不说别的,光这个点子就值一百万。”这件事让田芙蓉发言时有了一套绝佳的开场白。她也曾听到对于此事的负面评价,但她认为,那些人是没看懂。
“其实昆明学院是在造势。”她认为,这个“势”造得正是时候。
“校长的一号工程”
“中关村是他从大理带过来的资源,要不然在全国的高校里面,昆明学院太无足轻重啦。”
造势,是为了改变。改变学校形象,改变思维模式,改变做事传统。
有过政府任职经历的何华曾站在人才的需求侧,他很清楚培养环节供给人才的问题。如今站在了人才的供给侧,他却发现改变没那么容易。
“我觉得我们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但是难度也很大。”何华说的这条路,具体来说就是应用型教学——再具体一点,就是一个落户于信息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这个正在筹备中的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备受瞩目,它被称为“校长的一号工程”。
项目的合作方,是中关村软件园。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王震云认为,这次合作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是何华一手促成了这次合作。“中关村是他从大理带过来的资源,要不然在全国的高校里面,昆明学院太无足轻重啦。”
改革是逼出来的。1995年之后,计算机相关专业经历了10年的飞速发展,但在2005年被列入就业红牌专业。围绕着就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变。作为成立不久的“新二本”,昆明学院与“老二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老二本的师大、昆工,录取分数差不多高我们七八十分呢,我们招生靠后,学生能高出二本线十多分就不错了。”王震云说,生源上的先天不足,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差距。目前学校的学生培养模式沿用“老二本”院校,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尴尬。
“特别是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何华说,合并前的院校基调,注定了昆明学院从一开始就在探索一条向应用型发展的路子,并“一以贯之”。目前,作为云南省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试点高校,昆明学院正在积极转型。
“我们作为一个新建学校,和老牌学校相比,肯定有不足和劣势,所以必须要走一条有别于云大、昆工这些老牌大学的不同路子。一是模仿不来,二是没有必要。我们把应用型作为发展方向,要更好地把人才培养链条和产业链条结合起来,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上,何华提出:高校应该分类管理,分类注册,促进学术型高校和应用型大学并驾齐驱,“两条腿走路”,改变教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一批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同时,还要切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教育从基础教育抓起。
基于这样的认识,何华上任后,着力加强并推进昆明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此基础上,与中关村软件园的合作顺理成章。
区别于从前“实习挂牌”式的合作,这个项目将以全新的模式运作。“前三年把企业的工程实践融入到教学课程中来,在教育教学当中引入中关村的管理思想,但管理的主体是信息学院。第四年的管理以中关村软件园为主体,昆明学院提供辅助。能力测评合格的学生由中关村软件园颁发软件工程师证书并推荐就业。”
王震云说,这意味着中关村的软件工程师将带着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进入课堂。老师和学生一边完成理论教学,一边在这些项目里接触当下最前沿的信息技术,这解决了毕业生与行业动态脱轨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就有点搞头了嘛。企业直接把生产线上的东西拿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这就是我们合作的真正用途啦。可以设想一下,云南的学生,一个班一个班成建制地去北京,搞一年的专业实习,我想,学生的眼界和专业能力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政府官员履历的作用
昆明学院的老师们都很期待何华的从政经历发生作用。一是与政府沟通更有效,二是对传统的“人情关系”寄予希望。
谈及中关村软件园项目,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陶军不无骄傲:“这个合作是开创性的,在学校层面有引领性作用。我们是昆明学院的探索者之一。”老师们认为,这样深度的合作是颠覆性的,一定会给学院乃至学校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新生事物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现在,这个项目遇到了政策瓶颈,被卡住了。
“新的专业已经批下来了,我们正在等经费政策。”王震云介绍,按照合作协议,从大一开始,中关村软件园就要介入实践环节,派一线工程师、实训讲师进入课堂,还要负责昆明学院教师师资的培养,这样“实质性”的合作也带来实质性的问题,“外来师资”的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已经超出了发改委核定的学费收费标准。鼓励、引导政策大步在前,但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另外一些政策跟不上脚步,这是许多改革者都会遇到的尴尬。何华和王震云已为此事周旋许久。
但不管怎么样,王震云对这个项目抱着坚定的信心。“一定要做成!校长都出面了!”如果一切顺利,今年9月份,标注为“特殊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将出现在昆明学院的招生名录里,与中关村的合作,将成为学校具有示范意义的经验。
昆明学院的老师们都很期待何华的从政经历发生作用。那意味着,他可以在层级明确的政府部门中,进行更为直接有效的沟通,避免层层上报造成的信息含混和模糊。另外,也是出于对传统的“人情关系”所寄予的厚望。二级学院也希望何华能考虑这种人情因素,能在更多的场合为他们“站台”,以便让合作方感受到被重视。
4月19日,何华出席由农学院引入的“昆明生物炭与作物健康栽培领域院士(陈温福)工作站”揭牌仪式并致辞,对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田芙蓉觉得,若在一年前,何华未必会出席这样的场合。一些看得见何华的活动,一般是学校书记认为他该到场,即便到场,他也能让人感觉到有些“局外”。田芙蓉猜测,可能他还不适应。
“学院有对外的活动,何校长会问‘需要我来吗?’文件签字的时候他会问‘需要我签吗?’他觉得,我已经把大的思路讲给你了,你应该自己去做。”何华的发问,让田芙蓉觉得,自己的思维定式应该反思。
田芙蓉能感觉到,何华那种政府官员的思维模式正在一点点褪去,而这种思维有其存在的价值。“他经常有巧妙的回答,‘如果值得我来,我就来’。这样我就有压力,就要尽全力,让他认为我的活动有价值。”何华的领导模式不一样,这是不少人的共识。他正在放开二级学院的自主权,大家都看得见。
最近,田芙蓉正忙着筹备旅游学院的理事会。在部分二级学院试点理事会制度,纳入政府、行业、产业、协会共同介入人才的培养,这一创新性的想法也源自何华。
新的思想不断被提出,田芙蓉也受到影响,她开始大胆思考,为学院的发展筹划。改变是相互的,她能感觉到,何华已经知道校长该怎么当了。“他会‘站台’了,他来参加我的活动就是一个变化吧。”田芙蓉透露,她正在筹办一个大型论坛,又需要何华出马了。
“打开大门办学校”
开创性的学校-企业合作,让大家在教改的探索中看到一个出口。他想培养昆明学院包罗万象,以及改革的魄力。
“我们换了4任校长了。你知道,这对我们开展工作的确有影响。每个领导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会对二级学院的发展有影响。”现任校长何华所提倡的,无疑很符合田芙蓉的胃口。
“我们在申报全国一百所转型发展的试点学校,很有希望成功。如果成功,学校将有不低于一个亿的投入。现在国家有很多鼓励、导向的政策,我认为对昆明学院是个机遇,我们在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做一些事情。”何华很明确:要把应用型、实践型的教学路走到底。若无法在学术上超越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这些知名院校,那就要比它们更“接地气”。他要让二级学院的理事会摆脱“只在捐款时有用”的尴尬,真正运作起来,要把学院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重大的决策放到理事会上讨论。“行业、企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人啊。我们办学要更加开放,而不是关起门来。那样怎么改都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模式。”
王玉见,也是信息技术学院的“老人”了。他认为,中关村软件园能与学院合作还有一个因素。“李克强总理去调研的时候提出,希望他们(中关村)走出来,为地方,特别是为西部服务。”这样的表述暗含着“改革一定要准确向政策借势”的意味。他觉得,年轻校长的做派先进、敢为,能踩准政策的点儿,且熟悉国家的信息发展,还有明显的“互联网+”思维,这一切都让他知道“有些东西要怎么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何华争取到的资源,不只王玉见所说政府、行业层面,还有“线上”的。他的“互联网+”思维从曲靖市委宣传部长任上,到大理州长任上,一路延续进了昆明学院。
“互联网可以加的东西太多了,教育也可以加上去。”何华说,淘宝人才店只是一次探索,而且还没完,对于接下来的动作,他更为自信。“过几天我的第二波就来了,主打是创意集市,展现学生课堂内外的设计作品,并实现销售。”这一举动不仅在于让对学生略显高昂的设计成本回本,更在于通过作品展现人才。
“第三波还打算在众筹创业方面做些探索,把学生的优秀创业计划搬到网上,看看能不能吸引一些社会投资,也能让学生的创业能力加强。这是我的期待,希望借助互联网来实现。”说起这些,他没有停顿,一股脑儿地倾倒出这些想法。此时,他像是个自带创意光环的年轻人,还有点儿“你们准备好烧脑了吗”的小得意。
这种开创性的学校-企业合作,让大家在教改的探索中看到一个出口。多次参与方案修改、项目谈判的青年教师何俊看得明白,“改革当中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改革快速推进,但是应用型师资配备不足。校企合作恰恰可以缓解这种矛盾。与中关村的合作,促使我们把眼光放长远,跳出了原来的思维小圈子。”同时,老师们认为,学生和家长的思维也应该变一变。之前,副院长刘渝妍与学生座谈时,学生曾问:“老师,我们是不是转型成高职院校了?”
何华认为,国家应该突出这个转型。“传统的高校已经定型了,但应用型的学校很少。”昆明学院今后将不断地和企业、行业建立联系,这意味着在软件上下足功夫。“如果我们啥都没有,院士也看不上我们。我们从几个中专学校合并而来,短短几年,已经在科研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引入更多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他将在下一步启动的“招商引才”策略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就是人才,没有人才都是免谈。”
何华不止一次提到:“大学之所以为大,是精神之大。”他想培养昆明学院的涵养,这种精神须有包罗万象的气度,还要有改革的魄力。
都市时报记者 辛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