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如何打好“好吃 好看 好风光”三张农业好牌
昆明不可能像东北以及沿海平原地区一样发展大农业,也无法像其他州市一样依靠气候和土壤发展与全国大多数地方都不一样的特色农业,但昆明作为云南唯一的大城市,可以学习上海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一位不愿具名的农业研究者
农业本身难以发展,必须实现同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效协同。昆明的农业分两块看,第一就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农业品种,通过进入工业加工形成产品,同时昆明要立足全省,把昆明作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加工和流通的枢纽;第二就是依托昆明这种核心城市,发展都市观光旅游的生态农业。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树华
宜良县的一片农田。 李进红 摄
近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昆明市省人大代表第二视察组赴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宜良、石林视察当地都市农庄建设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在第十届泛亚农博会刚刚结束之际,昆明迅速启动了对高原特色农业的调研。
来自昆明市统计局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数据显示,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2.85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04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高于第二产业,仅仅低于第三产业0.5个百分点。这提示着,昆明市农业投资的步伐正在加速,在这些投资中,多半将目光投向高原特色农业。
高原特色农业渐成招商亮点
在昆明市将蔬菜、花卉、畜牧作为打开高原特色农业突破口的背后,蔬菜、花卉和畜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几乎已经成为昆明农业的三张名片。
在三张名片迅速发展的背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昆明的农业领域,高原特色农业已经逐渐成为招商亮点。
2011年11月,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在其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确定了云南省农业的战略定位。
3年后,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云南省农业最具代表性的名片,高原特色农业也逐渐在全省遍地开花。
事实上,2009年,昆明市政府就提出了“关于全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4210工程的实施意见”,“4210”工程,即打造“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平台、最适宜“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围绕以上目标,实施好十项工程,如实施农业信息物流工程,以“市场化”化农民;实施农业园区工程。
2012年5月,昆明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昆明市农业局全面汇报了昆明市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提出“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将力争在蔬菜、花卉、畜牧产业取得新突破,以绿色、低碳为农业发展方向,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与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不过,在昆明从事了十多年的大花蕙兰种植和销售,让陈嘉雄感到一丝遗憾的是,对于农业和生物科技产业的意识和思路依旧在“不知不觉”中。之所以在过去的20年,台商能够成为云南大花蕙兰的中坚力量,在陈嘉雄看来,最直接的原因是台湾有着良好的农业、生物产业和教育基础,这让台湾的农业和生物科技产业在种植技术、管理以及人才上远远超过了地处内陆的云南。
平台是昆明农业最大的优势
每年的农博会,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项目总能吸引众人目光,这个脱胎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的项目已经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4年前,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引进港资组建了昆明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按照规划,建成后的斗南国家花卉产业园的定位将是国际花卉总部基地。
斗南花卉副总裁董瑞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要搭建一个花卉的专业平台,未来园区将成为集花卉交易、会展、花卉文化旅游、科技研发、信息发布和价格指导中心、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以花卉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服务平台”。
事实上,在昆明之外的其他鲜切花种植区,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鲜花交易市场,但最终都无疾而终。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大城市,所创造的平台令人瞩目。
无独有偶,最近我省多方正在筹建咖啡交易中,其中一方的主张就是将咖啡交易中心建在昆明,其中一个理由是:昆明有着其他州市不能比拟的平台优势和金融人才。
按照昆明市“4210”工程的规划,要通过5年的努力,把昆明初步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西南、沟通全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四大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昆明农业要想更有特色,一定要跟自身的优势挂钩,以优势博特色”。
一位不愿具名的云南高原特色研究者也表示:“云南省其他州市的特色农业,基本是以产品带动的,比如大理漾濞的核桃、丽江的玛咖等。但对昆明而言,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气候和土壤优势,不过作为省会城市,它有着其他地州都不能比拟的经济优势和消费能力。”
那么,昆明特色农业到底应该打什么牌呢?
上述不愿具名的研究者认为,昆明处于滇中,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交通优势,应该针对这些基础发展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借助其高校资源发展农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和农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昆明农业最大的特色和机会在于农业的延伸领域,包括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农业技术的研发等。
都市农庄有望成突破口
云南农业大学专家马翡玉认为,昆明农业更特色的另一个方向在于——发展观光农业,具体而言就是云南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都市农庄。本届农博会的主题亦是“壮大农业庄园经济、助推高原特色农业”。
目前,昆明市区周边多个都市农庄都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在马翡玉看来,都市农庄是城市依托农村发展庄园经济,依托一种优势产品将规模做大,带动城市和农村的协同。比如褚橙庄园和蓝莓庄园,将这些产品做成产业,就能带出更多的延伸产业。马翡玉还提到,都市农庄与农家乐最大的不同是,都市农庄能够依托产品做出特色,而大多数农家乐的模式基本一致。
一位研究者认为,昆明不可能像东北以及沿海平原地区一样发展大农业,也无法像其他州市一样依靠气候和土壤发展与全国大多数地方都不一样的特色农业,但昆明作为云南唯一的大城市,可以学习上海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昆明的都市农庄很有潜力”,马翡玉说,都市农庄有望成为昆明特色农业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农业体系的打造中,一个重点就是农业如何协同二三产业的发展,而都市农庄正好实现了这一协同。昆明农业在与城市的协同中,有着其他州市不可比拟的市场优势和消费优势。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郭树华认为,农业本身难以发展,必须实现同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效协同。“昆明的农业分两块看,第一就是可以实现产业化的农业品种,通过进入工业加工形成产品,同时昆明要立足全省,把昆明作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加工和流通的枢纽;第二就是依托昆明这种核心城市,发展都市观光旅游的生态农业。”
昆明农业三张名片
蔬菜
1992年,昆明晨农集团有限公司创建,这是一家主营蔬菜种植和销售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总资产8.59亿元,蔬菜加工生产能力达20万吨,年生产蔬菜种苗20亿株的农业产业化大型集团。晨农集团的发展,是整个昆明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缩影,特别是在冬季蔬菜市场,昆明的蔬菜已经在北方市场和沿海城市打开了销路。
花卉
1993年,台湾的一位农业专家来到云南,当他发现,昆明一家蝴蝶兰种植企业培育出来的产品品质不亚于台南后,招揽了一大批台商来滇投资,统一花卉的陈嘉雄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之前做蓄电池的陈嘉雄选择到昆明,注册成立了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种植和销售大花蕙兰。从1993年到如今,大花蕙兰在云南已经有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云南省大花蕙兰的产量接近300万盆,几乎占据全国80%以上的市场。大花蕙兰在昆明发展的近20年,也正好是昆明的花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20年。来自昆明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昆明市的花卉产量达36.98亿枝。事实上,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昆明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花都,其鲜花拍卖价格,几乎能够影响全国花卉市场的价格。
畜牧
昆明市东川和寻甸两个地区,畜牧业也渐成气候,新希望集团旗下的雪兰乳业同样依托昆明,逐渐成长为云南第一大乳业品牌。按照昆明市的规划,到“十二五”末,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62万吨、10万吨和14万吨,市场安全供应可以完全确保;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15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48%。
方艳(云南信息报)
来源:云南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