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多规合一” 首先锁定滇池流域
为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日前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昆明市“多规合一”工作方案》。未来,昆明城市空间的所有地块,都将有自己明确的边界和功能定位,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做,都实现统一蓝图统一平台,清楚明白。昆明的“多规合一”工作,不仅为昆明自身解决规划冲突、优化国土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下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审批效能铺平了道路,更为探索新型城镇化趟出了新路。
原因:规划主体太多 经常“打架”
目前,政府的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图”。举例来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由发改部门编制,城乡规划则由规划部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则由国土部门编制。另外,还有林业、环保等职能部门编制的规划。由于规划编制的主体、技术标准和规划期限等不统一,规划之间难以高度契合,形成的差异反映在空间上,会使城市建设经常陷入发展与生态保护顾此失彼的怪圈。
比如有一块地,在城乡规划中属于“建设用地”,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能属于“非建设用地”。这时,就出现规划空间上“打架”的问题。又比如,由于生态用地保护边界不统一,缺乏有效管控,建设项目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此外,项目建设需要落地,但又会因多规多图,导致无法落地实施,这些都会影响昆明经济的快速发展。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云南省大理市成为云南省在全国的试点城市。今年4月,云南省政府下发《关于科学开展“四规合一” 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推进“多规合一”的工作,石林县是昆明市在全省的试点城市。
昆明市针对“多规合一”工作,也采取积极措施,由市规划局统筹,与各职能部门共同合作反复讨论,在前期认真研究和学习广州、厦门等城市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除石林县由省级部门指导开展“多规合一”外,昆明市第一期将在滇池流域地区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待对第一期工作总结后,提出符合市域其他各县(区)、管委会“多规合一”工作的建议方案,再适时开展其他县区的“多规合一”工作。
划界:切实保护滇池山水格局
按照要求,昆明市将全面梳理“多规”内容,制订“多规合一”技术方案,统一全市空间坐标系统和数据标准;将“多规”所涉及的保护空间、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和建设项目等信息融合到“一张图”上。并以实现发展目标、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增长边界、功能布局、土地开发强度 “六统一”为目标,通过用地分类标准梳理、边界整合等技术手段,以“多规”为主体,形成“多规合一”成果,消除规划矛盾和差异,最终在“一张图”中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含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和城市增长边界控制线等“三线”。
控制线体系的建立,既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大格局,让生态红线真正落地,又能保证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底线控制上,按照“生态优先”原则和“反规划”方法,优先划定生态控制线,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同时也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工作中,将统筹各部门规划的生态保护界线,形成统一的生态管控边界,从而切实保护昆明的生态环境和滇池流域特有的山水格局。通过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让空间资源在多个规划中相互匹配,可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确保重要发展片区和重点发展项目落地。
在昆明市工作方案中,还提出统筹管理,建成规划信息管理的“一个平台”,依托市政务服务网络和服务总线,将整合一致的规划涉及空间要求的信息叠加入库,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平台。以规划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消除“多规”编制和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同时制订“多规合一”控制线管理规章。
在远期目标中,将最终实现全市“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总体目标。“一张蓝图”将描绘出昆明“山、水、田、林、城”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需要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和全体市民共同携手努力,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生活。(昆明日报 记者吴劲松)
名词解释
什么是“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三个一”基本体系: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管理“一个平台”、建立多部门参与规划的“一个协调机制”。“多规合一”不是再造一张规划蓝图或者规划信息的简单叠加,其目的在于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一张蓝图,让各种规划在这张蓝图上达成共识,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