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绿色网络雏形初具
园林绿化是城市最有生命力和幸福感的基础设施,绿化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景观品位。近日,记者从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针对市民普遍关注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该局从规划、建设和监管等多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城市绿色网络雏形初具。
规划:城市道路有了绿化指南
绿化工程建设是昆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昆明市“十三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昆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提出的工作任务,昆明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针对道路绿化风格杂乱、景观行道树树种单一、道路绿化养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编制了《昆明市重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来提升昆明的重要城市道路绿化。
《导则》的编制,充分利用昆明独特的气候资源和高原湖滨生态优势,以昆明市33条重要城市道路为主,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心、二廊、三环、四横、五带、八纵”。《导则》针对昆明市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现状,以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原则提出骨干树种,以常绿乔木打底,结合落叶乔木,整体上统一城市道路景观,增加中层开花小乔木,美化城市道路,丰富季相景观。主城段道路突出人文气息,主城与新城之间以七彩绚丽的景观为主,并布置适宜的景观小品等手法,体现“绿脉通畅、花开四季”的一路一景特色,旨在为昆明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作列出指导性意见及建议。
园林专家通过多方面调研,选择适合昆明的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成熟、上路景观效果较好的乔木、灌木、地被及爬藤植物120余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将结合道路的建设、改造及整治同步实施,进一步丰富绿化树种,将更多本土树种纳入道路绿化景观。
建设:单一绿化功能向复合型转变
除了规划先行,近年来,我市也持续开展城市绿地增量建设,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均衡绿地布局,确保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等指标稳步增长。目前,已逐渐形成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以滇池水域及昆明城市建设区为斑块,以环山郊野公园绿道、环水湿地公园绿道及城市绿道为廊道串联的生态林、水系及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网络。
2017年全市累计新增绿地360.78公顷,种植乔木株20.656万株。新建了白马城市公园、滇越铁路公园、盘龙江景观带、夕阳红公园等一批公园及街头绿地,不断提高公园服务半径,提升市民游览通达性和便捷性。今年,还积极推进以垂直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通过实施人行天桥绿化、立交桥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方式,扩大绿化空间,形成“出门见绿、上街见花”的城市景观。截至上半年,全市新增绿地192.27公顷,其中新增公园绿地47.51公顷。
此外,在今年我市道路及绿地绿化改造提升中,也进一步明确景观定位,根据绿地分类和所在区域,把控好形态设计,打造风格各异的精品景观,体现鲜明春城特色;更加突出色彩和季相变化,合理搭配色叶及开花类植物,形成冬季、春季各类花木绚丽多彩,夏季绿树成荫与花草交织,秋季和风悠悠与色叶植物相融的“多彩昆明”;在乡土植物运用上,更加发挥好乡土植物在物种保护、生态安全性、体现地域文化及景观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本土特色;也充分挖掘绿化历史底蕴,丰富人文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其从单一的绿化功能向景观、文化传承、生态、游憩等复合功能转变,逐步展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风貌。
监管:为工程质量管理戴上“紧箍咒”
在绿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今年全市绿化巡查工作分为日常巡查和集中巡查,对主城6区、3个开发(度假)区范围所有道路、绿地和其他县(市)区辖区内园林绿化管养进行巡查。截至今年上半年,9个巡查组共计开展了301轮次日常巡查,5轮次集中巡查,发出日常整改通知45期,召开集中巡查反馈会5次,督促各县(市)区整改落实。
为规范昆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城市园林品质,2016年12月成立了昆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实施质量检测和监督。该监督检测站落实《园林绿化工程验收规范》,把控好隐蔽工程、土壤配比、苗木质量、种植规范等关键环节,提升全市绿化施工质量。为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地、街头绿地的管理,按照绿化管理标准与春城花都标准相适应的要求,2017年底还发布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规范》等6个地方规范。
7月31日,市园林绿化局也举行了《昆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听证会,邀请了18名听证代表为今后园林绿化工程监管建言献策。《实施细则》拟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绿色图章”审批手续,不得使用未取得“绿色图章”的设计文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由园林质量监督单位出具整改通知,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通报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责任单位进入不良信誉黑名单等内容,一系列举措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管戴上“紧箍咒”。(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