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出炉 启动分级诊疗

10.11.2015  09:38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入,昆明市政府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了《昆明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从完善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构建协同发展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致力于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

  昆明公立医院如何坚持公益性质?能否真正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兴许可以从《实施方案》看到许多信号。

  完善服务体系

  公立医院以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主,将城市一级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从事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昆明地区每所公立三级综合医院与2所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帮助县级医院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执业医师服务社区工作。

  昆明将增强规划约束力,严格控制现有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和超标准装修,原则上政府不再新办常规医疗服务机构,公立医院特需病床设置不超过医院床位的10%。

  启动分级诊疗

  按照《方案》,昆明市在全市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综合运用医疗、医保、宣传等手段,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范围等情况,将医疗机构分为首诊医疗机构和转诊医疗机构,各级医疗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协作,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治疗,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双向转诊。今年底,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鼓励社会参与

  昆明市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把控公立医院数量、布局和结构,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扩大卫生资源总量。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落实《昆明市推动社会办医(国家)联系点工作方案》,拓展发展空间、放开市场准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改革医保付费方式、实行优惠财政政策、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加强服务协调和信息联动、促进人才交流和对口帮扶、加大科技人才扶持、依法加强行业监管、落实规划用地、落实税收政策、营造公平舆论环境,到2020年非公医疗机构床位和服务量达到全市总量30%的工作目标。

  实行院长聘任制

  根据《实施方案》,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聘任制,推进院长职业化建设。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本规范管理,理顺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医疗联合体的管理关系。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按照维护公益性的要求行使职权,通过民主程序决定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和运营管理。加强股份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监管,向3家改制医院派驻董事和监事。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实行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外派制度并定期实行轮岗。

  改革薪酬制度

  昆明市将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在现有编制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创新编制管理方式,逐步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市级卫生计生系统内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在国家薪酬改革方案出台前,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扩大医保范围

  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方式,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缩小政策报销比例与实际补偿比例的差距、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日间手术和部分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今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30%,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推进医药分开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推进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间的利益链。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积极争取省级支持,以市为单位,以省级中标价格为上限,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行采购,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力争到2017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医师多点执业

  昆明市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探索多点执业备案管理试点,使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原则上所有城市公立医院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应接受培训。探索整合利用现有资源,设置专门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大型医用设备共享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公立医院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等医技辅助科室,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行业评估,可面向社会其他医疗机构开放,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建立电子档案

  构建标准化卫生信息平台,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市、县两级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水平。今年底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实现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基本完成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云南日报 记者浦美玲)

  新闻链接 昆明实施医改这几年

  2009年,国家新一轮医改启动,昆明市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公立医院改革、医师多点执业、社会办医国家级试点城市,全市9个县(市)被确定为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据统计,截至目前,昆明地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92个,5.12万张床位,5.76万名卫生技术人员。

  医改以来,全市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投资基层卫生建设项目253个,新建业务用房79万平方米,争取各级资金48.09亿元,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总诊疗量达4385.38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改造建设县区级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机构,全市190个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标准。

  目前,昆明地区已有186家民营医院,1.2万张床位、资产38.2亿元、从业人员数达1.8万人。

  探索医联体模式,市延安医院兼并重组呈贡区医院、与高新区合作创建高新医院、与市医投公司合资新建昆明市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中心,市一院创办星耀医院、与东川区人民医院合作办院,整合共享医疗资源。

  2009年4月,昆明在全国率先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现昆明地区已办理5484人多点执业,61.3%的人员流向民营医院,26.9%的人员流向省、市、县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其中86.5%流向县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2010年2月以来,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常态化运行。

  全市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先后安排13个县级医院建设项目,新建业务用房25.4万平方米,新增病床2000余床,基本实现“每个县都有1—2所达标县级医院”的目标。

  2011年7月,昆明市实现了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合并,做到“三保合一,市级统筹”,市区(县)两级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移交新农合工作全面完成,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6.9%。(云南日报 记者李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