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园区520真情表白 一路打拼不负春城
园区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昆明强 ——这是多年前,昆明经济发展的最强音。彼时,昆明明确提出,园区是新型工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城市的新片区。随即,昆明加快了国家、省、市三级园区为核心的产业承载体系的构筑,并推进园区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而在最新出炉的《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明确,要把园区建成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带动区、城市发展的新片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为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承载着昆明经济发展的重担,昆明园区从未停下发展的步伐,而在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中,昆明各园区也锤炼出鲜明的风格。今天是520,国际表白日,记录园区发展步伐的开发区周刊再次为您介绍园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非一日铸就,而园区的表白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高新区:高富帅
高新区如今已经走过了23年的风风雨雨。23年前,这里到处都是农田,也是昆明市的郊区。如今,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家家高新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一个个光环叠加,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高新区的确算得上全市园区中的“高富帅”了。
昆明高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最早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聚力跨越是它的使命。23年的风雨兼程,克服经济下行的压力,顺势而为、化“危”为“机”,截至去年底,高新区完成了财政总收入36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1501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贸易进出口额20亿美元。
好多人都说“高帅富”可望不可求,其实这是误解,因为高新区也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23年前,高新区也是从找省政府、市政府借款,在五华区的金鼎山开始创业的。高新区借助政策扶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让进区企业享受减二免三优惠,还瞄准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概念招商,成立了云南省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招商引资机构,引进油菜素内脂物质系列生长素,就是现在的云大120等一批产业化项目。之后,又进一步实行以地招商,通过出让土地,获取资金,引进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光缆公司、云南烟草科技园等项目。
如今,高新区仍然坚持做好招商引资,依靠领导带队招商、专业团队招商、企业招商相结合,引进了一大批有科技含量、有发展潜力的好项目,为园区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进一步夯实基础。2014年,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143亿美元,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33.84亿元。
很多中小企业担心高新区“高大上”,不敢递出橄榄枝。对此,高新区的态度是:不用犹豫,大胆迈出你们的脚步,我给你们建设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创业全链条服务。大学生刚毕业不懂怎么操作,没关系,可以进苗圃上上课;项目不够成熟,也没关系,可以先进孵化器发展壮大,做得好可以直接进加速器,让你在弱小的时候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而且,现在高新区还积极优化投资环境,来进一步提升形象。现在高新区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为切入点,作出了打造“五零五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承诺。“五零五最”即:服务受理零推脱、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部门零扯皮、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流程最优、交易成本最低、创业环境最佳、高新效率最高。这样的优质投资环境简直是投资兴业的不二选择。
同时,高新区还围绕“职责、流程、标准、绩效、问责”等环节,建立和实行重大项目直通制等七项制度,下发了《昆明高新区服务承诺规定》等七个规定,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机关形象的提升。
这样体贴的“高富帅”,一定是你的选择,对吗?(昆明日报 记者郭曼)
经开区:硬汉
经开区是这样一个“硬汉”:有实力、有魅力、有活力,能俯下身来为企业服务,能树立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能为了推进目标埋头苦干。
“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文佳佳远赴异国他乡,在Frank身上悟出了爱情真谛。Frank是一个十足的“硬汉”,他有才,曾经是国内顶级的心脏病医生;他有型有料,近1.80 m的身高还长有一脸的络腮胡;更重要的是,他粗中有细,对爱人温柔体贴,不发脾气,对女儿疼爱有加,还能将生活打理得妥妥帖帖。
在昆明的园区中,经开区就是这样一个体贴的“硬汉”。回首过去,经开区提质增效,经济运行总体向好。2014年,经开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1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15.19%;“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任务中,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等7项指标已提前超额完成。这是实力的彰显,摆在眼前的事实。
经开区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经开区产业平台优势,有选择地引进总部经济、金融及金融衍生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引进资金来源含香港、新加坡、法国等地;香港大昌行、阳光爱瑞斯能源科技等成功落户。
同时,云南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暨云南泛亚股权交易中心等重大产业链配套项目顺利入区,促进“一心堂”等有实力、有条件的区内企业上市,培育云叶化肥等优质企业新三板挂牌。完成亿元以上开工项目7个,亿元以上竣工项目6个,促进全区项目建设提升。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紫云青鸟文化产业博览园、七彩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提出阿拉撒梅文化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的总体构想。
不仅如此,经开区还树立了推进绿色发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物目标,在发展中牢固树立了“生态立区”意识,坚持“生态红线”,推进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生态园区建设。
经开区软硬兼修,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视民生改善,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依法治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
另外,经开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昆明日报 记者聂根鹏)
度假区:白富美
自古水边多丽人,出生于高原明珠滇池之滨的度假区,已由原来邻水而坐眺望西山景的垂髫少女,出落成如今美丽动人温婉大方的窈窕淑媛。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地处风光秀丽、碧波万顷的滇池之畔,背靠秀美的西山睡美人,用“眉似远山不描而黛,唇若涂砂不点而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沿着滇池湖畔一路向南欣赏她的容颜,你会惊喜、会赞叹。今年春节前夕提升改造完成的海埂公园,告别多年的旧容颜,焕然一新,塑胶地慢行系统、临水观景台、绿茵草坪,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休憩、游玩、骑行的好去处,可以尽览西山滇池之美,成为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湖滨生态公园、滇池第一观景长廊。被市民誉为“最美湿地”的捞鱼河湿地公园,于今年五一正式开放,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游客行走于郁郁葱葱林间,可以看中山杉的水中倒影、阳光透下的斑驳树影以及脚下的潺潺流水,体验净化滇池水的全过程,感受鸟语花香的静谧,领略植被风景的四季变幻,有如“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美妙意境,贴近滇池拥抱自然。
度假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唯一位于内陆省的旅游度假区。她清晰地知道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高原康体休闲”和“民族文化”塑造自身的品牌,经过23载的培养,成功晋升“白富美”,温婉端庄又大气亲和。目前,她已经拥有百余个以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商务会议、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包括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云南省规格最高和规模最大的会议中心、3座博物馆、2个18洞高尔夫球场、2个专业化体育训练中心、4个四星级酒店、23块足球场、54块网球场、8个游泳馆、4个保龄球馆等,已形成以体验25个少数民族风情和高原体育训练、康体休闲度假为支柱的两大特色品牌,在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独树一帜。
具有先天优势的度假区并没有就此止步,通过对自身的产业定位清晰和不断地努力,去年全年共完成产业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招商引资外资6836.26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58%,完成内资34.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5.2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服务业总收入426亿元,同比增长8%;接待游客1030万人次。
度假区既有极高的“颜值”,也兼具“慧心”,在旅游度假产业发展、软硬环境提升和生态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在2009年“全球旅游论坛”中,荣获“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称号。2012年8月,度假区还因生态建设成绩突出,获评绿色中国·2011环保成就奖大型评选活动之杰出环保创意概念。
年芳双十的度假区跻身国际,获得赞誉。2012年8月31日,度假区收到一份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的认可,上面这样写道:“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旅游环境,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旅游资源,重点实施旅游项目建设,优化旅游生态发展环境……同时区位优越,配套设施齐全,游客满意度高,具有极高的旅游投资价值,加之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旅游发展前景,经组委会专家严格考核,确认贵单位已达到获奖标准,同意授予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区’荣誉称号。”(昆明日报 记者秦园茜)
两区:潜力股
与昆明市其他省级园区相比,两区应该是年纪最小的。诞生于2010年的两区,如今已经有5周岁了。5年来,从一片荒山坡地,变成一个个大项目的建设工地,到处热火朝天。特别是现在有了宽敞的市政大道、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园区环境今非昔比。
两区地处滇中北部,东接东川区,南连寻甸县,西倚禄劝县,北隔金沙江与四川会东县相望,距昆明12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看,是昆明北部的物流枢纽中心,未来发展是极好的,很有潜力。
由于托管了原来东川、寻甸、禄劝三个县区的乡镇,虽然两区国土面积达1837.54平方公里,但山区面积占99%,坝区面积占1%。特别是在22.03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1.26万人,非农业人口0.77万人。
但这些都不是阻碍向前迈步的因素。目前,在省市政府的关怀下,两区正在积极完善自身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3亿多元进行硬件升级。目前,1号路延长线、13条市政道路等硬件配套路网建设初具雏形,建制村公路硬化里程达305公里,农村专项安保1期工程顺利完成,自身的交通和百姓出行条件得到了改善。
不仅如此,两区现在有了首个自来水厂,而新高中、招商大厦、公租房、安福小区等项目已建成使用,人民医院、园博园、转红公路等大工程进展顺利,子山苑、财富中心等房产项目加快推进,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感染着每一个人。
在强化自身硬件设施的同时,两区也走出家门。今年全面结合辖区内的产业发展定位,推出20个涉及商贸物流、食品加工、旅游文化、生物、基础设施等比较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将会走遍江苏省、辽宁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等省份城市企业。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杂,两区就像一个质朴的孩子,热情好客、诚实友爱,回报给投资发展的企业最优质的、最高效的服务。
最后要隆重介绍的是,两区这里有高山峭壁、湿热河谷,又有连绵丘陵、平坦坝子,特别是闻名遐迩的轿子雪山和气势磅礴的红土地,保证来了一次就会念念不忘。
今年一季度,两区的旅游主营业务收入就达到了1549.35万元,同比增长了27.4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6.03%;接待游客19.51万人次,同比增长35.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5%。
此外,两区的食品是最生态、最安全的,松茸、松子、白芸豆、玉米、马铃薯、油菜、香蕉、甘蔗、商品猪、黑山羊、黄牛等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还有湛蓝的天空,及负氧离子含量最多的新鲜空气。
虽然目前远离主城区,但交通还是比较便捷的,轿子山旅游专线可直接到达两区的大本营。所以,请大家打开一双“慧眼”发现这只位于昆明北部的“潜力股”。(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阳宗海:小鲜肉
由于历史原因,阳宗海在2010年7月1日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式履职后,才算是厘清思路,正式走上新一轮发展的轨道。从“年龄”上看,现在虽然只是一个才5岁的“孩子”,但近年来呈现出迅速“蹿红”的趋势,加之先天区位、环境、人文等优良血统,当知无愧是现金昆明开发区中的“小鲜肉”。
爱上一个地方,也许和爱上一个人差不多,要么一见钟情,要么日久生情。很多地方会让人一见钟情,比如拥有美丽沿海景色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小镇,从中国水墨画中走出来的江南水乡乌镇,亦或是印刻了历史与传奇的泰姬陵。但也有很多地方第一眼看上去只是不觉反感,细细品味后你会发现它的特别之处,从此便爱上这里。
下面让我们来为你解读爱上阳宗海的三大理由:
高颜值必定是“小鲜肉”的标配。
阳宗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不言而喻。古有阳宗八景:明湖湛碧日月留、冷泉洪济仙水出、石洞仙居垂万古、宝珠梵刹景最幽、斗村烟雨景色浮、松岭松风如画楼、西汇清流循入海、南潭膏泽流千秋。
资料显示,历史上曾管阳宗海叫“明湖”。因湖水深浅不一,早晨、傍晚、晴天、下雨、季节变化,湖面会显示出不同光泽,其中尤其“湛碧”最为好看。“湛”是指蓝,“碧”是指清亮发光。当地人认为,阳宗海湖面景色最美丽的时段是早晨和傍晚,早晨又以每月的下旬为最佳,太阳刚从东边山顶露出头来,红光把湖面照得金光灿烂;这时西边山顶的弯月还没有落下去,在阳光的映衬下发出淡黄色的亮光;湖面平如镜,山川、树林、东边的太阳、西边的弯月全都在湖心一动也不动,使人产生一种水天一色的幻觉……
来到昆明,不妨去寻一寻这“明湖湛碧日月留”的诗意美景。
合格的“小鲜肉”不仅得有张漂亮脸蛋,还必须配合健硕的身材。阳宗海的美,美在这一池水,保持清澈、洁净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是阳宗海美的灵魂。
砷污染事件无疑是笼罩在阳宗海发展路径上的一朵乌云,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成立的一项主要职责就是治理阳宗海。管委会官方资料显示,5年来,投入了5亿元用于治理阳宗海水环境。实施了退耕还林、绿色廊道、入湖湿地等生态恢复建设,其中阳宗大河、摆衣河、七星河3个环阳宗海入湖河道湿地完工,有效降低了入湖水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含量。2014年全年各月主要污染因子均达标。除砷指标外,阳宗海湖体全年水质总体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标准,湖体砷指标达四类水标准,且砷浓度一直呈平稳下降趋势。
治理环节成效显著,在经济建设和开发管理环节,可喜的看到阳宗海的执政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经济指标的巨大压力下,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对于入区项目坚决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明确提出“三个一律部审批”,即全区域内的高污染、高能耗、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的项目一律不审批;摆衣河流域范围内的工业项目和排放 COD、氮、磷的项目一律不审批;阳宗海二级保护区内的工业项目一律不审批。
对环保的重视和维护将带来的好处是,为重视环境、高效、节能的项目提供了最好的硬件保障。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来看,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产业才是可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引擎。
事实上,年轻、有空间才是“小鲜肉”的核心竞争力。从区位、落地项目和园区建设进度来看,阳宗海未来潜力无穷。
近两年,阳宗海修通了两条重要的道路。一条是阳宗海大道,联通了昆石高速与阳宗海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极大地缩短了昆明至阳宗海北岸的路程和时间。另一条是阳春大道,从阳宗海的产业核心直通昆明的政治经济心脏呈贡,今后必将是“大呈贡”经济圈最具区位优势的产业平台。目前,还有一条新的道路正在修建中,这条路通车后,阳宗海到昆明主城的距离或许只是北郊到南郊的距离。
在柏联、春城湖畔两大项目已名声在外的基础上,中国最具实力的旅游开发企业华侨城集团选择落子云南,将阳宗海北岸的云南华侨城作为其走出深圳的重要布局之一。华侨城的到来,引起了各界对阳宗海的高度关注。省旅发委官员曾表示,华侨城模式可能会激发云南旅游业的鲶鱼效应。目前云南华侨城项目才是刚刚崭露头角,但仅凭温泉水公园项目就为阳宗海带来了颇多人气与关注度。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大牌项目的逐渐成熟,阳宗海的优势和实力会进一步显现。(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宜良园区:暖男
宜良,作为昆明市的一个东部县域城市,相比之下,其本身在工业发展上并不占多大优势。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被太多人看好的“小个子”园区,在短短数年间,以自己的热度温暖了投资者,办事的速度折服了投资者,工作的力度融化了投资者,发展的深度契合了投资者……
每个女人都渴望寻到一位暖男,与自己相伴终生;每一位投资商也渴望寻找到一个亲商、爱商、重商、护商的园区,彼此借力发展壮大。
中国民营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中国最大民营建材企业——红狮集团来了,国内最大的新型建材企业——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来了,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西南水泥来了……“小个子”园区,宜良的一次次逆袭,成为了昆滇园区发展的“励志园”,一如《101次求婚》中的男神——“我虽没有其他园区的高、富、帅,但在宜良园区一定是发展有服务,困难有帮助,发展有服务,创业有保护,工作有力度的五有暖园。”
正是这样的呵护,宜良工业园区从“一穷二白”,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长成为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建材示范基地。仅2014年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园区现有在生产建材企业14户,而且均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49亿元,同比增长30.64%,占主导产业销售收入的45.6%,实现税收1.62亿元,带动就业2300余人。
暖男体贴,暖园如家。在云南东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文普看来,选择投资地,就如嫁娶。作为外省企业,计划入滇投资前,考察了好多个地区,宜良却成为了东晟的不二之选。关键就是,在宜良园区如回到家一样方便,有专人对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时间缩短,企业成本降低。
资商眼里的便捷,就是自宜良园区开展的“一对一”服务。近年来,宜良在全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的“一家人”服务意识,将园区 “一对一”服务制度,升级为县级领导联系及部门挂钩制度,明确了该县全体县级领导固定联系相应企业,赢得了入园区企业的好评。东晟公司因此将得以实现今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速度,而在其他地区,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因为这个项目占地面积200亩,规划建设了3条箱板纸生产线,年设计产量为30万吨;其项目建设内容包还自备发电机组、集中供热系统以及配套的生活办公设施。
一个真正的暖男,是不会让心爱的女人靠幻想过活的,他会做得很具体、很体贴。同样,一个真正的暖园也为会为入驻的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护商服务。重要的是,宜良园区从不“吝惜”暖园的创新精神,从推行“上门服务”,即第一时间将服务送到了企业,到“一对一”服务企业模式,即“一个企业一个联系人”、“一个企业一套档案”、“一个企业一个服务方案”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园区“软环境不软”,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上述正是园区宜良成功逆袭的关键。如今,宜良园区规划面积从2008年成立初的14.9平方公里,扩展至57.7平方公里,乃至规划上报中的100余平方公里。同时,现已建成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建材示范基地,打造西南最大的饲料产业基地,正在建设全省重要的板材加工及箱板包装基地、规划建设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及新材料加工基地。采取“园中园”、“区中园”模式,开发建设了种子园区、昆明小微企业创业园,挂牌成立了“昆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宜良分园区”。园区成立以来,累计收储土地1万余亩,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5.6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0.66亿元,建成区面积9.6平方公里。园区现有入住企业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家,从业人数一万余人。2014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5亿元,增25.1%,全县占比8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7.5亿元,增10.2%,全县占比89.45%;利税总额完成4.25亿元,增10.1%,全县占比90.4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6亿元,增32.6%,全县占比97.12%。园区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年内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8个、竣工7个。园区已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编辑:邹美连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