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昆明各大医院产科医生日均看诊60人次以上

21.05.2017  17:22

去年5月,产科诊室前待诊的产妇。


二孩全面放开已经一年有余。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净增人数100多万,远未达到预期。但在各大医院的产科,医护们的感觉明显不一样,产科门诊量和分娩量都有两成甚至六成以上的增加,但产科医生并未增加多少。以至于现在,各大医院的产科医生高负荷运转,工作压力剧增;另一方面产科却一号难求。昆明市卫计委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全昆明市共分娩婴儿30293人,较去年同期增加57%。

  

【群像】

孕妇:看产科就像在打仗


去年5月3日,黎女士顺利诞下二孩,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去年看产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人太多了,到处都是人。”谈起二孩期间的看医经历,黎女士连连感叹,“专家号一出来,几秒钟内就没有了,即便是提前一周凌晨零点挂号,也仅有两成机会能挂到专家号。


“有幸挂到号了,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黎女士称,有时专家遇疑难杂症,早上的号要等到下午才看得到。于是,常有的情况是,黎女士的老公或是母亲,在产科门外排队,快到的时候,才会通知黎女士前来看病。


因为人太多,从入院直至分娩出院,黎女士用时还不到24小时。相比自己,黎女士更心疼从州市上来的孕产妇,在昆明人生地不熟,一天到晚就要在那里耗着,“看着实在叫人心疼。


从去年开始,各大三甲医院的产科都出现饱和的局面。不仅是专家号,就是普通号也是一号难求。在各种的挂号预约平台上,往往是号源放出来的数秒内就被抢一空。而到了医院的挂号窗口,也一定无号。


到了2017年,产科一号难求的情况并没有缓解,而是更加严峻。

  

去年5月,怀着二孩的产科医生余积会依然忙得不可开交。


医院:产科走廊上全是加床


去年5月6日,延安医院产科门诊室外,过道里坐满了前来咨询、产检的准妈妈及家属。值班医生告诉记者,仅一上午科室就接诊五六十位孕妇,这个数据相当于往年同期全天的接诊量。


该院住院部的产科病区走廊里,摆满了临时床位,走廊上的家属们都伸长脖子往病房里张望,一看到空床,就激动地拉着护士,希望马上搬进去。两名孕妇坐在临时床位上聊天,“没想到生孩子的人这么多”。


现在门诊接到很多二孩孕妇,部分年龄超45岁,目前门诊接到年龄最大的产妇是53岁。”延安医院产科主任牛兆仪说,2016年以来,延安医院产科门诊量开始大幅增加,每天咨询备孕、接受孕前检查及孕检的人数不断上升。


最多时,整层走廊上都加满了床,一天接生了23个婴儿。”牛兆仪介绍,夜班医生从傍晚接班,一直接生到早上8点。白班同事来接班,夜班医生回到办公室做手术病历,大家都连轴转,差不多是24小时忙个不停。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连上加床,产科共有80多张床位,但在2016年最多的一个月共有800多名婴儿诞生,平均每个病床每个月诞生10个孩子。也就是说,即便你是剖宫产,从入院到最终出院,一般也就是3天时间。今年,同样的情况,在各大医院不断上演。


专家医生:看诊顾不上喝水


4月26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门诊外挤满了人,围产科苏虹主任7点半就开了工。整个上午,苏虹没有出过诊室。她的全部行动路线,就是在座位和检查床之间不停往返,为每个孕妇完成“问诊—胎心监测—妇科检查”等流程。


苏虹的助手,整个上午也在不停地开化验单、备档和叮嘱患者各种注意事项。没有时间休息,顾不上喝口水,甚至没有时间去上个厕所……而这种状态,她们早已习以为常。


中午,苏虹仅仅扒了几口盒饭就又开始诊断。她告诉记者,生二孩的孕妇在产科门诊中占了很大比例,医生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都大了很多。面对接诊压力,医院开始了不拒诊,不限号,“我们经常一看就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


4月28日上午10点,昆医附一院产科3诊室门外候诊区坐满了人,有的孕妇因为没有位子,甚至站着等。妇产科主任马润玫在诊室里仔细询问着一位产妇的情况,从早上8点多坐下来,她就没有闲着。


今年二孩危重产妇明显增多,马润玫的工作强度也陡然增加,“早上8点多上班,看诊到一两点钟都是常事。除了看诊外,还有科室的管理工作、研究生指导、学术交流……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着她的精力。


对于顾不上喝水,马润玫说,就是顾不上,更不敢喝水,“喝水了,就可能要上厕所,看诊时,根本没时间喝水。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忙到12点以后才能睡,第二天睡个懒觉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小医生:12小时看诊百例


相比专家级的医生,入行10年以内的医生,都称自己为小医生,他们工作强度或许比不上专家,但一年无休是常态,“周一到周五要看诊,周末虽可以休息,但是早上还要来查房”。


2016年4月,昆医附一院产科医生余积会已怀孕数月。但怀孕的同时,她每天还要看100多个病人。经常是早上8点半到医院,晚上七八点钟才能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