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分类积极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

09.03.2015  01:20

  背景: 在全市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会上,昆明的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作为影响当前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13个方面突出问题之一被提出。围绕当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征地拆迁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回迁安置房建设缓慢以及社会投资人退出机制没有真正落实等问题,昆明提出城中村改造项目分类推进计划。按照要求,在下一步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对于未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要加强研究,原则上不再审批;对于批而未动的,要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原则上暂不推进;对于已经动工的,要集中精力,破解难题,加快推进,按期完工;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城中村,要积极探索,通过改造提升,使其成为功能相对完备、具有个性特色的新型城市社区。

        赵永昆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

        他曾经很羡慕那些住在小区里的“城里人”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高质量的教育条件。去年底,赵永昆一家五口告别在小板桥街道办事处金刚社区住了近十年的“牵手楼”,住上云溪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统一规划建设的小高层(海伦国际)。按照政策,他家分到3套房,面积分别为133平方米、92平方米和78平方米。去年9月,海伦小学、中华小学和省政府机关幼儿园正式开始招生开学,今年他6岁的小孙子就能按照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进入中华小学入读。“要放在以前,我们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他感慨地说。也是在今年,一个大型中高端购物中心要在楼下开业,家门口的生鲜超市、医疗卫生机构等配套设施也在逐步完善……

        云溪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全昆明纳入改造计划的382个城中村中的一个,也是昆明城市更新改造的一个成功模版。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拆迁难度加大、资金短缺问题突出、项目工程建设进度慢、社会投资人退出机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昆明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一度出现停滞,已启动拆迁的城中村,拆得多、建得少、建成更少,推进速度较慢。

        城中村改造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从200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开始,昆明市一直把维护老百姓权益放在第一位,但现下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昆明的城中村改造各方面矛盾问题日趋显现,改造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

        形势严峻,为了保障城中村广大老百姓的权益,昆明提出了对城中村分类更新改造的新思路。下一步,昆明的城中村将分成“未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批而未动的”“已经动工的”“具备一定条件、实施综合整治的”四类进行更新改造回迁安置工作。

        来自城改办的最新消息显示,昆明目前正在全面梳理全市382个城中村的基本情况,详细掌握回迁安置房建设以及社会投资人资金保障情况等,提出下一步城市更新改造与片区控规梳理相结合,采用拆、建、梳相结合的模式,科学实施城中村改造。在掌握详细情况的基础上,属地政府将提出分类推进举措。

        尚未通过规划审批的城中村:

        做足“功课” 算好经济账

        没有通过市规委会审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虽然原则上不再审批,但可以开展前期研究、招商引资、经济测算等工作,下一步如果条件成熟再适时审批,当前主要是做深做实基础工作。

        加强对项目成本的监管,成为此番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中昆明提出的又一亮点。在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时,项目土地进入市土地储备中心,同时,由属地政府负责项目的成本评审并对评审负责。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在进行土地交易前,由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牵头,对委托交易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进行精算,加强对项目的监管。这也是昆明头一次在市级层面提出要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进行精算。

        已经启动改造的城中村:

        安置先行 多元化解决资金难题

        已经启动拆迁的城中村,村民啥时候才能搬到回迁房居住?

        无论启动与否,这都是纳入改造范围的城中村村民最关注的问题,也是他们的权益最为具体的体现。回迁安置房的建设进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他拆迁户们的信心。因此,这一类城中村的改造、回迁安置房建设项目也是目前昆明城中村改造重点。已启动拆迁还未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市级相关部门将督促各属地政府逐一进行分析研究、剖析原因、破解难题,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明确主体、明确时限,确保回迁安置房及时开工建设并按时交付使用。这意味着昆明每一个已经启动改造的城中村都会有自己的完工时间。在签订责任书之后到期没有完工,回迁户没有住上回迁安置房,市政府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从2008年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以来,昆明一直坚持优先建设回迁安置房,目前,由于受宏观政策及经济环境影响,部分已启动改造的城中村出现社会投资人持观望态度,或是资金缺乏、甚至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影响了回迁安置房的建设推进,进而影响了一部分拆迁户的拆迁信心,又导致拆迁困难,形成一个“怪圈”,直接影响到了城中村居民的权益。

        为了破解这个“怪圈”,这部分城中村接下来的推进工作在资金方面将充分运用好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平台公司,多元化解决资金通道。

        第一类是社会投资人有实力,但资金暂时存在困难。目前国家对棚户区改造有相关优惠政策,譬如有直接资金补贴,相关银行在利率、贷款周期上还有优惠。市级相关部门将联动社会投资人,按照金融机构的要求,对项目进行打包,积极争取贷款,同时,对这些资金进行严格监管、封闭使用,确保规范合法使用。

对社会投资人实力不够又不作为的,市城改办也提出各区政府要切实落实《企业参与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和退出的规定》的要求,启动退出机制,重新寻求社会投资人,确保项目积极稳妥推进。

        对那些资金没有问题,但在拆迁上有难度的城中村,下一步属地政府领导将深入老百姓家,到一线充分宣传教育,坚持把维护老百姓权益第一位,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要全面提速回迁安置房建设,稳妥按期完工。

        具备一定条件的城中村:

        通过综合整治“变身”新型社区

        在此次分类改造思路提出中,对于通过综合整治让具备一定条件的城中村“变身”新型社区的改造思路尤为引人关注。

        这也是昆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一大创新。这意味着并非所有城中村都需要拆了重建。

        所谓一定条件,指的是按照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梳理,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确定拟保留的建筑及用地范围,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改善消防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沿街立面、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这种综合整治将不会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但通过健全基础配套设施,使环境、卫生、消防、房屋安全、市政设施等方面达到要求,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个性特色的新型城市社区。不过,对于那些大量存在“歪歪楼”“牵手楼”的城中村,仅仅通过综合整治无法消除其通道过窄、楼间距小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尚未启动改造的城中村:

        90%以上村民同意、70%以上资金到位才能启动

        对于那些已经通过市规委会审议但尚未启动改造的城中村,要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算好经济账,原则上将暂缓推进。这些城中村至少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上报批准后再适时启动改造。

        首先,充分做好民意调查,要启动城中村改造必须取得改造范围内90%以上村民或居民同意。

        其次,拆迁保证金到位70%以上才能启动拆迁。据了解,从昆明2009年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已探索出一套模式,有政策作为支撑,并具体进行保障。在启动拆迁改造之前,辖区政府和社会投资人要建立一个共管账户将拆迁保证金打入这个账户才能启动拆迁。账户里的钱将用于管理征地拆迁资金及被拆迁群众的过渡安置费及项目有关后续费用的支出。

        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管理办法》,对我市城市更新改造做了详细的指导。新的管理办法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性评估和精算工作流程、土地补偿指导、社会投资人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推出规定等具体方面进行细化的规范。

        链接

        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配建医疗卫生设施4万多平方米

        昆明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城中村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各项配套设施建齐健全,城中村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前的城中村,是各类治安案件的易发区域,2008年启动片区城中村改造以来,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来自市城改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配建社区用房1.2万多平方米、垃圾中转站1400多平方米、公厕1400多平方米、医疗卫生设施4万平方米、生鲜超市3.5万多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25万多平方米。城中村村民过上了在家门口上学、门前有超市、出门就看病、娱乐有设施的方便快捷生活。

        城中村改造使城中村村民摆脱了对土地和出租房的依赖,真正融入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潮流中。通过培训村民的就业技能,转变了过去的就业观念;通过组织村民学习理财,转变了过去的理财观念;通过让村民享受到城市现代化生活,转变了过去的生活观念。在城中村改造中,将基层管理组织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把城中村村民改市民,纳入城市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完善了医疗、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丰富和服务了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