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面提升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08.03.2017  08:38

新年伊始,春尽芳华。2017年昆明市气象局长会议如期召开,昆明气象现代化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昆明在全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奋力推进气象事业新跨越,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服务,昆明气象步履坚毅,笃定前行。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昆明气象提出了“争先进、当龙头,抓改革、促跨越,勇创新、上水平,建台站、奔小康,强服务、惠民生”的30字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扎实推进具有昆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了“十三五”昆明气象事业发展良好开局,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昆明气象现代化领跑全省

岁末年初,盘点总结过往,昆明气象现代化建设亮点频现。“2016年,昆明气象服务‘三农’暨气象现代化建设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气象现代化一级指标完成度评分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观测数据质量达标率、气象数据传输速率、气象信息覆盖面、专业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能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政府财政保障度等10项二级指标评分排名第一。”昆明市气象局局长李文祥说。

一年来,昆明气象抓改革,促跨越,进一步激发气象发展新动能。经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的昆明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构建“四大体系”、实施“七大工程”的主要任务。同时,启动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向岗位和个人延伸,初步实现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与个人绩效考核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扎实推进,昆明气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加强,气象业务服务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昆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步向前,让市民眼前一亮。曾几何时,老旧小弱的气象台站,渐次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型又现代的设施。2016年,昆明气象部门共争取中央和地方投入基本建设经费近3000万元,较2010年翻了一番。年内组织完成了晋宁、宜良、东川的气象台站整体搬迁建设和昆明气象站业务辅助用房建设、寻甸县气象观测场搬迁建设等任务,巩固提升了基层气象现代化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市气象部门固定资产规模达1.84亿元,是2010年0.53亿元的3.5倍,年均增长率达41%。

强服务,惠民生,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李文祥看来,这是2016年昆明气象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昆明市、县两级气象部门一如既往地做好气象防灾减灾保障服务。组织完成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开展气象风险普查和风险预警服务。县、乡、村三级气象应急预案或计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乡镇气象工作(服务)站、农村气象信息员进一步增加,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覆盖。推进城市公共信息与气象信息发布融合,初步构建长效化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挂牌组建3个高原特色农业气象试验基地或试验示范基地。制定实施“智慧农业气象”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8个县区开通气象为农服务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安宁、宜良、禄劝等县(市)气象局结合实际需求推进“互联网+”智慧农业气象APP应用。建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19个,专家人数达140人。建设农业气象试验田或示范田1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达1043户。

在人工影响天气效益方面,继续开展水库蓄水常态化人工增雨工作,云龙水库平均相对增雨率约21%,为水库净增蓄水2900万立方米。松华坝水库平均相对增雨率约18%,为水库净增蓄水900万立方米。人工防雹作业保护烤烟面积近25万亩、其他农经作物面积40余万亩。

创新开展气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这是今年昆明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昆明气象部门将着力抓好气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气象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扩大气象服务有效供给。通过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座谈、大数据分析等途径,准确掌握服务需求及其变化。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气象服务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创新发展智慧气象,推进气象与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整合提升全市气象网站、微博、微信、APP等服务资源,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大活动,开发建立集约共享、全媒体融合、特色鲜明、用户参与、注重体验、按需推送的气象服务产品,打造以“互联网气象+”为核心的智慧气象服务模式。同时推进智慧气象与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区的有机融合。

在1月中旬召开的2017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上,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说:“提升气象发展能力要加快发展‘智慧气象’,促进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的深刻变革,连接‘必要需求’和‘有效供给’,实现气象与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的深度融合。

怎样连接“必要需求”和“有效供给”?李文祥认为,气象服务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天气预报覆盖所有人,但专项的农业信息服务并非人人需求。因此,“智慧气象”的建设必须有所区别,不能把别人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人,而别人需要的却又无法提供。一定要协调好“必要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和谐关系,这样也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慧”。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昆明加大“智慧气象”的探索。“气象部门提供服务,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制订,要让服务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气象服务的有效。”李文祥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昆明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昆明气象将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现代化建设,全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路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昆明日报 记者杨雪煌  通讯员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