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

17.10.2015  13:23

云南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根据省扶贫办的数据,到2014年,全省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0万人。今年,省委提出,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中谋划布局,确保贫困人口2020年如期脱贫。日前,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提出,要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努力在全省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到2017年,基本解决20.7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到2018年底,贫困县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立目标

2018年底贫困县全面“摘帽

昆明是一个集大都市、大农村、大山区、大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会城市,有东川、禄劝、寻甸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倘甸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呈现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返贫几率高等特点,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日前,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提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努力在全省率先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昆明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扶贫工作的思路目标,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北部“两区两县(东川区、倘甸产业园区、禄劝县、寻甸县)”为主战场,以整乡整村推进为重点,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围绕减贫、增收、摘帽三大目标,走出一条扶贫开发新路子。到2017年,基本解决20.75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到2018年底,贫困县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达成目标需要有强有力的机制加以保障。市级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拉玛·兴高为总召集人,相关市领导为召集人,市级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同时各县区也建立了“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联席会议由县区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实现人员、经费双到位。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文件,明确集中力量对“两区两县”实施攻坚扶贫,形成了“领导挂点、部门单位包村、干部帮户”扶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动员各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组织4万干部职工,对“两区两县”20.75万贫困人口开展对口帮扶,确保每一个贫困县都有领导联系,每一个贫困乡镇(街道)、贫困村都有领导和部门、单位挂包,每一个贫困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摸家底

党员干部入户走访结对帮扶

10月11日,市委组织部按照“挂包帮、转走访”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组织动员全体机关干部,来到位于倘甸产业园区的“包村”联系点鲁嘎和虎街两个贫困村,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市委组织部80多名干部到村后,组成了7个扶贫工作队,按照此前明确的贫困户帮扶对象,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调查。

据了解,鲁嘎村有彝族1513人,占总人口的77%,全村贫困户188户,贫困人口736人,占总人口的36.7%,去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400元。在鲁嘎村塔块自然村,工作队走进贫困户家中,仔细了解导致贫困的原因,贫困户技能特长,致富意愿和实际需要,做好记录,认真填写了《云南省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按照安排,每位干部对接两家贫困户,入户访谈结束后,扶贫工作队随即以支部为单位召开讨论会,分析梳理该村致贫情况。当晚,市委组织部“挂村”领导还邀请当地村领导班子和老党员举行恳谈会,请大家提建议、出思路、想办法。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次入村遍访主要的任务是“摸清家底”,经过走访发现,该村存在地理位置偏、产业基础弱、技术人才少、开放程度低、贫困程度深这几大劣势,但也具有生态环境良好、资源相对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优势。找到了优势和劣势,就能够做到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在人才培养和产业项目方面对挂点贫困村进行帮助。

找路子

走产业扶贫“自我造血”之路

阿旺镇是东川区贫困问题最突出的乡镇,其中64.7%的行政村是贫困村,全镇50%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0月9日,市政协主席田云翔率市政协机关干部到阿旺镇开展调研,在贫困户角兴甫家里,当田云翔问道希望如何帮助他脱贫时,62岁的角兴甫说出了自己心中谋划已久的“脱贫方案”。

角兴甫因早年替亲人还债等原因致贫,但他拥有养殖经验,还掌握种植小米菜籽种的技术。他一直打算通过养殖生猪,同时承包15亩土地种植小米菜籽种来摆脱目前的困境,就连籽种的销路也已经联系好了,但目前启动资金是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当得知角兴甫的计划,田云翔表示要积极支持贫困户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想法,下一步通过协调县、乡镇,以金融、政策支持的方式,来帮助有创业愿望的贫困户增强“造血”功能。

陈敏文是昆明市委组织部县区干部处的一名干部,他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9月初就进驻倘甸鲁嘎村摸底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驻村调研,陈敏文对该村7个自然村所有贫困户的情况都已熟悉。他说,村里的贫困户大多是因病、因残、因灾导致贫困,而青壮年外出务工是村里主要的创收途径,要实现整村脱贫致富,需要走产业脱贫的路子。鲁嘎村在种植、养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陈敏文设想下一步帮助村子建立农业合作社,引进技术人才,重点发展山核桃、白芸豆、黑山羊等高原特色农业。

双推进

树立群众意识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贫困的影响下,目前一些贫困村存在基层党组织涣散,部分贫困村甚至沦为“空壳村”,村集体经济落后,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省、市都提出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的要求。而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的现实需要。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盛高举表示,基层党组织是脱贫第一线的核心力量,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是直接影响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基层党组织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建班子、育能人、强机制、谋发展,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加快贫困村庄脱贫,要做到依靠基层党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实现“党建领村”;规划先行,实现“规划建村”;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青山绿水,实现“生态立村”;依靠产业发展转变和提升乡村经济,实现“产业富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术队伍的建设,依靠人才培养,积极带动本地发展,实现“人才兴村”。

倘甸镇党委书记李道平说,随着下一步农村的开发建设,集体经济的壮大和产业扶贫思路的推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战斗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可以借助挂点部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指导和加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基层党组织主导未来的扶贫开发工作,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相关新闻

全市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411个贫困行政村实现“一通六有

十二五”以来,昆明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措施,取得了“专项扶贫提质、行业扶贫提速、社会扶贫提标”的良好效果。仅2013年至2014年,全市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7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10.5%下降到2014年底的7.1%。

2012年,昆明市正式启动实施了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以省、市411个重点贫困行政村为主战场,围绕贫困村委会通公路、有房住、有水喝、有产业、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的“一通六有”目标,通过3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市政府扶贫办副主任李文说,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让全市411个贫困行政村基本实现了“一通六有”。仅宜居农房建设,全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6.6亿元,为4万余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难题。

昆明市的扶贫攻坚工作狠抓区域扶贫,通过整乡、整村、连片开发,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六大工程,以整乡推进筑平台、以整村推进打基础,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以自然村为单位的省市级整村推进项目就实施了740个,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了47个,实施整乡推进项目10个。此外,还实现了革命老区县和老区乡镇项目建设全覆盖。

2013年至2014年,社会各界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97亿元,物资折款0.15亿元。特别是昆明市在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动员,目前已建立起“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驻昆部队携手援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到村、厅级领导联系到乡镇”的立体宽领域、广覆盖社会扶贫大格局。

目前,全市共有103个机关事业单位、9个发达区(市)、32个国有企业、167个民营企业、21个农业龙头企业、101个商会、30个驻昆部队参与挂钩扶贫,数量是“十一五”时期的3.3倍,实现了贫困村“一村一企”帮扶全覆盖。

去年以来,全市还动员25个单位包扶28个乡镇,104个单位包扶104个行政村,围绕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及农村五小水利、饮水安全五项工作任务进行重点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