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低价药去哪了

26.10.2015  13:12

  随着城市可建设用地减少,一个城市还像过去那样“摊煎饼式”扩充规模是不可能的。但一段时间以来,地下空间到底能挖多深?挖多大量?似乎没人说得清。而近日制定的《昆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4-2030)》将改变这一现状。今后,昆明的城市建设也将有两张地图,一张描绘地上空间,一张描述地下空间。

  规划紧扣“三大着眼点

  事实上,昆明此前也做过地下规划的研究和探索,但要么研究范围局限在主城区,要么侧重于某一单项,没有实现昆明整个中心城区的全覆盖,也没有实现整个地下空间关系的梳理。

  而此次系统的、全局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一一破解了这些问题:本次规划平面范围为《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确定的中心城范围,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竖向范围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地表以下用地空间。另外,规划内容站在全局、全市的高度和整个地下空间功能完善的角度出发,很全面地对地下空间的功能、权属进行了系统的、跨专业的研究和衔接。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室副主任、主任设计师何凌介绍,此次规划紧扣“三大着眼点”进行编制。

  第一大着眼点是紧扣昆明特征制定全市地下空间开发目标、策略与内容,打破了以往全国各地地下空间规划盲目鼓励地下空间开发的通病,提出“在全市范围严格约束与控制,在重点地区集中鼓励与引导”的总体开发策略,体现地下空间开发与昆明城市气候、地质特征的契合。

  何凌说,所谓“严格约束”体现在制定了详细的空间管制要求。在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地质和水文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是禁止限制建设,甚至是禁止建设的。

  为什么提出这一总体开发策略?何凌说,这正是结合昆明自身的自然条件、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昆明四季如春,全年适合户外活劢,同时,昆明中心城范围内地下富水块密集、软土区覆盖面广、地质断裂带纵横,高原喀斯特地质特征明显,昆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必须持谨慎态度,强化科学引导,契合昆明城市特征。另外,这些因素造成地下空间建设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在地下减灾、地下抗震等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地下空间开发要与昆明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第二大着眼点是规划积极落实了国家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的新要求。“海绵城市”是国家建设部重点建设内容。何凌介绍,规划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体现和落实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宏观层面,规划将城市禁建区、重要生态绿地、水系河道等生态敏感地区划定为地下空间禁止建设区,作为整个城市重要的透水空间,从全市的角度保证了城市大面的透水率,维护城市整体地下生态安全。

  从中观角度,针对规划区范围内具体地块,规划在保证地下功能设置、地下停车位配建等需要的同时,对地下建筑密度制定了强制性控制指标,避免各地块内地下空间满铺情况的发生,保证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必要的透水空间。

  从微观层面,规划结合国家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和成功案例经验,对下沉式广场透水铺装率、低影响设施的设置提出了控制和引导要求,最大程度确保建设项目必要的透水空间,实现建设项目的地下生态化开发。

  昆明市综合管廊现状建设规模已达46公里,数量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较好。到规划期末,昆明中心城地下综合管廊将达到116公里,为在中心城范围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规划还对各项地下市政设施进行了系统安排。

  第三大着眼点是突出规划的操作实施,明确了政府管控引导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引导要求,制定了全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通则。

  规划明确8大重点开发区域

  规划通过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文条件、生态隔离带禁建区、城市绿地等要素的叠加分析,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划定了地下空间禁止建设区、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地下空间一般管控区、断裂带影响区等四类平面空间管制区,切实体现地下空间开发对昆明城市地质特征和发展实际的契合。

  而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全市地下空间划分为政府主导开发的公共地下空间,和依法依规自主开发的自有地下空间两类进行分区域引导,明确政府在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的管理重点。

  中心城地下空间属性分类公共地下空间:面向公众开放和服务,由政府重点控制、引导或主导开发的地下空间,如重要的商业街、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等。

  自有地下空间:服务单位、集体或个人,由单位、集体或个人依法依规自主开发的地下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等。

  规划结合中心城地铁站点分类与分布、城市公共中心布局、主要交通枢纽设置等因素,划定了8个区域作为中心城地下空间规模化、系统化开发的重点和亮点,明确了政府在全市地下空间开发具体工作中的重点和抓手。

  这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分别是:火车北站片区、东风广场——顺城片区、火车南窑站片区、西部梁家河车场片区、金产中心及绿荫大道沿线地区、五里多片区、巫家坝片区、呈贡新区核心区。

  针对8个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地区,划定地下空间的开发范围,提出地铁站点连通区、地下街、地下连通道等具体控制内容,为重点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指导。以巫家坝片区为例,政府还将重点引导建设下沉广场和下沉绿地、地下空间连通区域、骨架性地下通道(地下街)、地铁站点连通区、重点地区范围线(重点地区地下空间附加图则覆盖范围)。

  地下空间开发主骨架沿地铁展开

  此外,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构建与轨道线网紧密结合,与地上功能有机联系,开发集约高效,功能完善合理,管理科学有效的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全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目标,突出全市地下空间开发与昆明轨道交通及城市发展结构的契合。

  规划结合轨道线网,通过对用地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密度、基准地价、开发潜力等叠加分析,在中心城范围形成“两带、三核、三十字轴、多点”的地下空间总体布局结构,作为全市地下空间开发主骨架,充分体现了地下空间开发与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发展结构的契合。

  昆明强调与地下交通的连通性,地下空间开发骨架沿着轨道交通来展开,重点地区、集中鼓励开发的区域都与地铁站点相连接,这就与香港地铁相类似,而香港地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盈利的地铁,这正是因为地铁与商场的联动开发,地铁出口与商场无缝连接。

  香港所采用的就是TOD模式,即交通引导策略,通过公共交通的建设来引导公共空间的开发建设,实现城市土地带动和盘活。昆明地铁修通了,要实现地铁对城市空间的高效带动,就要用TOD模式来强调站点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而这一带动的方式就是地铁与周边的地下空间要串起来,形成网络。

  早上起床后乘电梯直达地下商场,买一份早餐后坐上地铁直达公司,晚上坐地铁回来后,直接在地铁连接的地下商场购物、吃饭、娱乐,然后坐电梯又直接回到家里……在不久的将来,这或许将是许多昆明人一天的生活轨迹。

  地下空间竖向提出四个管制层级

  目前,昆明几乎全部的结建地下空间、商业开发深度、市政管线、地下下穿隧道均在地下15米以上深度。地下15米到30米有昆明地铁、第十污水处理厂等少量公用设施。而地下30米基本无开发建设,在昆明地下空间现状开发深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对地下空间竖向提出四个管制层级:地下0-15米作为商业开发深度;地下15-30米作为公用设施建设深度;地下30米以下作为严格保护深度;城市主、次干道红线范围内地下10米作为市政管线等公用设施的布设空间加强管控。

  具体来说,地下15米以内主要是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步行道、地下市政管廊等与地上功能联系紧密、使用频繁、人流量大的功能;地下15-30米作为公用设施建设深度,主要满足地铁站点、地下城市道路、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大型市政工程等功能相对独立的功能。为什么地下30米以下作为严格保护深度?这是因为该区域主要满足地下过境交通、地铁线路、部分地下仓储、地下物流等需要避免干扰的特殊功能,需要对空间进行严格控制和预留。

  此外,规划还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功能做出了引导和鼓励。居住、酒店、行政办公、商务办公、教育、医疗、养老、二类仓储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功能属于严格限制的地下功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地下交通需要政府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功能属于政府主导的地下功能;各类地下商业、文体、娱乐等公共服务功能,地下停车,下沉式广场等利用土地集约利用的功能则属于积极鼓励的地下功能。(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