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畅行天下 违法寸步难行 昆明以信用监管护航“舌尖安全”

17.02.2023  08:56

来源: 昆明日报   

按时报送年报、日常经营合法合规、投诉量少的企业,划分为信用风险A类(低风险),减少检查频次,降低执法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日常检查中违法行为频发、投诉量大等问题的企业,划分为D类(高风险),加大检查频次,严管严查……近年来,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探索“信用监管+食品安全”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执法效能和精准度,护航春城人民的“舌尖安全”。

  市场庞大且规模较小的商户所占比重大,但执法人员人数少,是昆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难点。数据显示,昆明市有19.8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其中有近2000户小作坊,2万余户小摊贩,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承担食品生产监管执法的人员仅有45人。“按照传统的人工模式,难以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2021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探索‘信用+智慧’,构建起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昆明市市场监管系统已为全市食品类市场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完成14.3万户食品类市场主体的风险分级。通过对食品安全领域企业的行业属性、年报公示、抽查检查结果、行政处罚、企业自律等指标综合分析计算,将监管对象按信用风险等级评为低(A)、一般(B)、较高(C)、高(D)风险四类。针对监管对象不同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靶向发力、直击失信者的痛点,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更多集中到风险等级较高及违法失信的主体上。

  昆明市在食品安全领域积极发挥信用监管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数字赋能、信用赋能,实现了多个部门多种数据的汇聚共享,在信息归集公示、信用档案建设、信用联合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昆明市某食品生产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并将该检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金融机构因其未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停止向其发放贷款。经整改提升后,企业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信用记录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库里,更在老百姓、消费者的心中,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致力于用科学有效的监管手段,通过有效监管、公正监管,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下一步,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逐步实现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全领域信用风险分类,强化结果运用,以信用增信市场主体,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推动昆明市食品安全迈上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新台阶。  (记者董宇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