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管理为服务 打造一流科创营商环境 昆明今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户
来源: 昆明日报
日前,昆明入选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排名第四,全市打造便利化、高效化营商环境成效显现。近年来,昆明市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力为核心,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品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人才流动,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充分激发。
促进形成“一盘棋”体系
来自印尼的外籍专家蔡先生于2009年2月初到昆明工作,10多年来主要聚焦软包装有关的新产品开发,探索在软包装生产应用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环境。通过参与所在企业各项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工作,其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先后获得4项发明专利,转化成果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他表示,除了在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了服务,工作证和签证办理流程的简化也为外籍专家提供了很大便利。
正如蔡先生所说,“缩材料”“缩时限”是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和路径。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为促进全市科创要素形成“一盘棋”模式和体系,市科技局转变工作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引领科技创新朝高质量方向发展。从项目申报入手,“缩材料”“缩时限”,优化科技营商环境,完成多系统到单一平台的数据资源整合,实现项目材料网上报送和“一次报送”,从“最多跑一次”转变为“零跑腿”,做到“不求人、不见面、不跑腿、不折腾”,真正做到科技管理公平公正公开。
科创营商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服务。2022年,随着“政策直通车 服务零距离”科技服务团活动正式启动,服务小分队陆续进企业、进县区,围绕科技政策宣贯、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社会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业指标等方面开展政策上门、服务上门,向企业“问需”“问计”。在昆明高新区,“实验动物服务小分队”宣传讲解目前执行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实验动物管理规定、违规开展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工作处罚情形、申请办理实验动物许可流程等。在昆明经开区,“高企服务小分队”宣传解读申报高企的八大条件、昆明市及各县(市)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分析昆明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半年多时间,5个小分队开展活动50余期,惠及企业800余家。
气候好、开放程度高、发展潜力大……这是昆明金柯尔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外籍专家对昆明最大的感受。近年来,他在废水治理等环保领域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合理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的路径,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在他看来,完善的政策体系、对研发工作的重视、合理的项目申报机制,为科研人员打通了“堵点”和“难点”,良好的科创营商氛围越来越浓。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昆明市全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围绕创新主体、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业促进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揭榜制等方面的配套细化支撑政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对企业、平台等创新研发主体的支持上,相关政策明确,对在昆明市承担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的单位,给予最高1000万元建设引导经费;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500万元建设引导经费等。同时,实施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规下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对经认定的昆明市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按规定一次性给予3万元至5万元奖补,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每家企业给予5万元奖补。
在全市企业、科研院所大力实施创新的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也纷纷行动。去年,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经济发展局组织云天化、大唐发电等10余家重点研发企业召开2022年度假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培训会,由省科技厅专家分析解读政策,“一对一”解答企业疑问。安宁市以“揭榜挂帅制”项目开展安宁市成果转化中心建设,搭建“安宁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安宁市辖区内企业需求、成果发布、政策宣传等功能模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目前,全市创新创业活跃度指标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接下来,全市将持续优化科创营商环境,提升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力争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000户以上,净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3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00户。力争科技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达690亿元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达16%、工资总额增速达12%以上。(记者张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