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05.05.2022  09:21

来源: 昆明日报   

作为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昆明市牢牢把握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的契机,加强各民族群众共商共议、共建共治,从各族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治理质效提升、民生实事落地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中心”融合试点

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

昆明市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探索“四中心”融合试点,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融合试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实平台,推动物理格局融合、制度机制整合、资源力量聚合、部门联动配合、群防群治联合,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例如,西山区马街街道依托“四中心”融合管理机制,推行“阳光服务”,围绕重点项目每周四向群众下访接访。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面,信访接待中心能及时解决的就立即解决,无法解决的在受理窗口进行流转交办,对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由综治中心组织力量专题分析研判,提出化解建议、协调部门力量、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调解,交办的矛盾纠纷由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跟踪办理情况,并向当事人进行回访和评价,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分流交办、应急联动……这些都是在“四中心”融合试点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总结的经验,就是要让矛盾纠纷、信访事项、社会治理事务等在融合的“四中心”一个口子进入、一套流程办理、一个“同心圆”闭环,件件有着落。自2021年10月试点以来,西山区分流交办非警务警情72起,涉及劳资纠纷、群众求助、劳动保障、买卖纠纷等16个类别,办结49起,回访当事人满意率达到86%。

目前,各县(市)区都在抓紧推进“四中心”融合工作,县(市)区委政法委书记亲自抓、公安局长配合抓,制定“四中心”融合工作方案、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挂图作战。

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

群众事自己议、自己管、自己办

小区没有物业,今后的水电费收取、卫生管理等就由新成立的居民自治小组负责……”近日,居民聚在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九九议事厅”,协商解决桃源街21号院、104号院老旧小区管理,以及80号院老小区电梯安装的问题。

这是昆明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推动居民主动自发解决公共问题,让“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的一个缩影。

今年,昆明市委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民生小实事”项目,推动社会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居民自治意识,努力当好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排头兵。

各县(市)区都拿出了硬举措,以“民生小实事”项目化方式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目前,五华区已收集34个“民生小实事”重点推进项目,梳理上报14个重点项目,涵盖物业管理、噪声扰民、邻里纠纷等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微治理+大联动”机制,通过“民生小实事”项目推动社会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人民共享。

西山区在55个城市社区管理的558个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180个,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目前已把支部建到居民楼院中,已赋予5项权力。如,永宁里社区云兴路118号院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居民小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各类群体的人口分类管理平台,形成一户一档案,13种颜色对应13类群体,针对每种颜色群体开展精准化管理服务。

石林县建立民生小实事征集机制,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菜”。通过“楼栋长”、“十户长”、网格员等深入了解群众利益诉求,收集整理、分析研判、及时反馈,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因需而生”。项目确定后由村(社区)引导协助居民群众自愿成立项目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充分赋权于群众,让群众全程主导,真正实现群众事“自己议、自己管、自己办”。(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