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改”整治有进展 根治须努力
提升城乡环境在行动
记者回访昆明部分老厂区、棚户区、城中村环境整治问题——
本报2月15日《昆明部分老厂区、棚户区、城中村——“三改”有待加快》报道刊出后,引起各方关注。17日至20日,记者实地回访发现,本报反映的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将通过微改造和日常治理等措施进行整治,但“三改”中面临危房多、设施老化、占道经营易反弹等问题,仅靠微改造等措施难以根治。
17日,记者在麻园村艺院巷看到,这条全长不足1公里的道路两边商铺林立,占道经营和无序摆放杂物等现象,让道路拥挤混乱;上篇报道中所提到的住户乱搭电线和不规范使用煤气等消防隐患依然存在。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来到辖区办事处——丰宁街道办事处城管科。才进门,就看到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本报在讨论。城管科科长黄东明告诉记者,上午办事处领导就拿着报道来追问了。黄东明说,去年5月以来,办事处就开展城中村微改造工作,对麻园等城中村进行三网清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占道经营、治安的群防群治等6方面的整治与改造。在清理三网中协调了电力、通信、广电等相关单位对架空电缆、网线进行规范捆扎,有序排布;在环境卫生整治中,办事处协调区环卫处对麻园村内2个垃圾房进行改扩建,完成一个公厕提升改造,对村内500平方米的墙面进行粉刷,更换了路灯30盏,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名保洁人员,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提升;在占道经营专项整治中,开展了13次专项整治,劝离170多人次,处罚70多人,还通过建立早、中、晚三段式时间节点整治,有效遏制了占道经营乱象。“但整治一过,乱象反弹问题时常发生,有执法人员值守时,问题不出现,人员离开后占道马上反复。”黄东明无奈地说。
黄东明认为,这些乱象治理中存在屡整治屡反复的顽疾,究其原因还是微改造没能实质性地解决城中村的根本改造问题,只治了标没治到根本。但城中村在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前,微改造仍是最好的环境提升方法。下一步,他们将在微改造中,加大公众参与环境提升的力度,对城中村无证经营可以按市场需求大、运营相对规范、安全风险可控的无证商铺颁发“临时证照”,缓解占道经营;通过有奖举报,加大对卫生死角的整治,增加网格化巡查力度和加大消防宣传力度,让大家互相监督,逐渐形成参与机制,提高防范安全隐患意识,减少报道中所提的安全隐患。
在“三改”工作中,老厂区、棚户区改造因权属关系,投入大、耗时长成为环境提升的难点。“稿件中写到的建工新村危房多设施老化等影响环境问题,办事处一直都在积极整治……”20日,当记者来到昆明市五华区大观街道办事处采访时,办事处副主任杜保全介绍说,2月18日上级部门要求办事处对报道中反映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最近两天我们对这一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清理整改。但仅靠环境整治和卫生提升来改造建工新村是达不到政府“三改”的整治效果和群众希望的目标的。
杜保全说,建工新村的权属是建工集团三公司,但一直以来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等问题都是由办事处在牵头治理,社区已被纳入棚户区重点改造项目。由于这一社区设施老化和周边流动人员较多的原因,整治效果难以长期保持。目前,相关部门和办事处积极寻求开发商进行开发,有望在3月启动拆除工作,彻底改善社区整体面貌。
记者在几天的走访中了解到,各管理部门和社区群众、企业职工都认为城中村、棚户区、老厂房大多地处闹市,如不彻底改造,将影响周边环境。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