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工科研成果转化居省内高校首位 5年创经济效益超过5000亿元

09.03.2015  17:01

  本报美编 谭冰 制图

  昆明理工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5年来,该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名列全省高校首位,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亿元。

  昆工始终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摆在办学治校的战略性高度,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校级研究所、实验室,构建基础研究体系;依托国家及省部级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构建以工程技术研发为主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校政、校企产学研平台、基地等,构建技术转移与转化小微型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为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昆工充分依托校内外资源,精心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大批科技成果得到及时转化。目前,学校拥有研发、孵化和产业基地4个,孵化场地2.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约200家。近5年来,昆工向社会转移、扩散5000余项技术,技术转移规模占全省60多所高校的三分之二,技术辐射省内外1000余家中小企业。其中,由戴永年院士领衔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真空炉设备出口到美国、英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该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几十家工厂、上百条生产线得到推广应用;由李梦庚教授与戴永年院士共同构建的现代火法炼锡精炼新技术,推广到了全世界,每年能取得3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王华教授课题组为全球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提供了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张文彬教授课题组攻克了难处理低品位高钙镁氧化铜和混合铜矿资源高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创造经济效益40多亿元;宁平教授在黄磷尾气净化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周荣教授的新型高效低成本耐磨材料项目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累计经济效益超过13亿元,建立了年产8吨耐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张英杰教授课题组,成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绿色、快速充电关键问题。2014年,昆工恒达、云铜科技、耐磨科技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中国股票市场首次出现“昆工”字号的上市企业。(完)(记者 李沙青)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