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至9月1日,玉溪抚仙湖将封湖禁渔!

25.03.2017  15:37

抚仙湖湖水清澈、风景宜人。

  云南网讯(特约通讯员 李春丽)3月24日,玉溪市抚仙湖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2017年4月1日中午12时至2017年9月1日中午12时,共5个月,抚仙湖水域将封湖禁渔。

  禁渔期间,在抚仙湖水域范围内,禁止一切捕捞活动(手杆娱乐性垂钓除外),抚仙湖上所有的捕捞渔船必须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归港上岸集中管理;禁止收购、加工、晾晒抚仙湖鱼类,禁止任何形式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活动。因科研调查需要采捕抚仙湖渔业资源的,须经市抚仙湖管理局批准。

  封湖期间,将对湖面进行拉网式排查,从重从快严厉打击电力偷捕、灯光诱捕、定置大漂网、地笼、电动推进器等非法捕捞,以及破坏抗浪鱼繁殖环境的非法捕捞行为和捕捞方式。同时,将拆除私拉乱接电线及电力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杜绝渔民搭棚住宿、晚上偷鱼等行为。

  对顶风作案、执意违法入湖捕鱼的,公安机关等政法部门及时介入,立案查处,从严从重从快予以打击。

   相关阅读:

  抚仙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鱼类的生存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其海拔高度与特殊的地貌,造就了鱼类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抚仙湖鱼类资源有41种,其中土著鱼类25种,特有鱼类12种,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土著鱼资源保存较完整和鱼类演变区划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湖泊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抚仙湖渔业以抗浪鱼为主,土著鱼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上游星云湖水流向抚仙湖,带来了外来鱼种—太湖短吻银鱼,并在抚仙湖逐渐发展成优势种群,与土著鱼争抢饵料空间和生存空间,由于银鱼的繁殖能力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银鱼产量目前占渔业总产量的90%以上,导致土著鱼类资源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2003年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启动了抗浪鱼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澄江、江川两县已对126条鱼沟鱼洞进行恢复重建,禄充、明星的周边环境和鱼洞原生态得到净化与恢复。

  2007年以来连续10年组织大规模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共向抚仙湖投放抗浪鱼苗约782万尾。

  2009年12月,经国家农业部批准建立了玉溪市抚仙湖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抚仙湖特有鱼类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

  目前,抚仙湖渔业年总产量基本保持在1800吨左右,渔业收入大约2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