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06.12.2014  18:52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综合运用各项农业技术措施,控制农药残留,有效防治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生产出优质、营养的蔬菜,具体方法是:

1、农业防治

(1)搞好植物检疫,严防毁灭性病害传入。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2)选择抗(耐)病虫害、高产优质蔬菜品种,并对选定种籽进行精选和种籽处理,采用风选、水选,淘汰有病虫害的种籽,也可采用药剂净种,将病虫杀灭在育种之前。 

(3)实行轮作换茬。无论是保护地还是露地蔬菜的生产,均实行轮作种植,通过轮作换茬,切断虫源病源,减轻病虫害发生。

(4)采用蔬菜栽培新技术,提高蔬菜抗病能力。推广蔬菜垄作和高畦栽培,不仅可有效调节土壤的温湿度,而且有利于改善光照,通风和排水等。结合整枝打杈,摘心蔬叶等措施,达到通风透光,促进植物生长,降低病虫危害。

(5)清洁田园,减轻病虫危害。前茬作物的枯枝落叶和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害的载体和潜伏场所,是病虫害反复发生的来源。因此,蔬菜收获后和种植前应及时清洁田园,在蔬菜生长期间,应及时将病株、病叶和病果清理出田园予以烧毁和深埋,及时切断初浸染源,可有效减轻或控制病虫的传播和蔓延。

(6)测土配方施肥,改良肥化土壤。在蔬菜生产中,提昌重施腐熟农家肥,以防土壤板结和盐碱化。在追肥上,应做到底肥和追肥轮番使用,适当增施磷肥、钾肥,控制氮肥用量,积极推广配方施肥,以提高蔬菜的抗逆性,改进蔬菜品质。

2、物理防治

(1)诱杀法:①针对有趋光性的鳞翅目及某些地下害虫,可采用诱蛾灯或黑光灯进行成虫诱杀,以减少虫源基数而达防治效果。②黄蓝板诱杀:利用部分害虫的趋色性,用25㎝×30㎝双面涂胶,双面诱杀黄蓝板诱杀成虫,一般亩用黄蓝板40—50片,悬挂高度要求诱虫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20㎝为宜。③潜所诱杀:用人工做成适合害虫潜伏或越冬越夏的场所诱杀害虫,如在棉铃虫发生期间,田间置杨树枝把诱杀棉铃虫。

(2)人工捕杀害虫:对于活动性不强,危害集中或假死性的害虫可采取人工捕杀法。如金龟子、象甲虫、蛴螬等。

3、生物防治

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天敌或有效生物制品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主要表现为:

(1)利用天敌或微生物防治害虫:①以虫治虫,如利用赤眼蜂杀死多种鳞翅害虫的虫卵。②以菌治虫,如采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可有效防治菜青虫。③以病毒治虫,如用虫瘟一号可有效防治叶菜类害虫。

(2)保护利用害虫天敌:①利用捕食性益虫防治害虫,如目前生产上应用最多的是瓢虫。②利用有益动物防虫,如蛙类、益鸟、鱼类等。

(3)推广施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用后无污染、无残留,是一种无公害农药。目前蔬菜生产中常用的生物杀虫杀螨剂有BT乳剂、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茴蔷素、鱼藤素、苦参碱、藜芦碱等;杀菌剂有农抗霉素、农用链霉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如每亩用100—120克BT乳剂兑水50公斤喷雾,可有效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用2%农抗120水剂150—200倍液,可防治白粉病,叶斑病等;用72%的农用链霉素2500—3000倍液,可有效防治软腐病、细菌性潜斑病。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蔬菜生产的关键环节,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污染,因此,要在既能防治病虫害,又能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条件下,科学、合理、正确的使用农药品种,对症下药。选择最佳防治时期,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量和质量安全指标。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合理选用化学农药。在蔬菜生产上,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复配制剂。如甲胺磷、氧化乐果、杀虫眯、呋喃丹等。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限定使用的化学类杀虫杀螨剂有:敌百虫、辛硫磷、敌敌畏、乐斯本、氯氰菊酯、克螨特、溴氰菊酯等;杀菌剂有:波尔多液、DT、可杀得、多菌灵、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锌、甲霜灵等。

(2)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大多数农药均有间隔期使用期限,应严格按说明使用,间隔期越短,则残留越大。一般菊酯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为5—7天,有机磷农药为7—14天,杀菌剂中百菌清、代森锌、多菌灵14天以上,其它农药为7—10天左右。农药混配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因而,在使用农药时应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安全用药规程,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同时,尽量减少农药用药量和次数,严防农药超标。

(3)科学用药。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不能长期单一化,防止病源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利于保持药剂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年限。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4)对症下药。首先应诊断属虫害或病害,病害属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或病毒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以及浓度,不要人为地加大使用浓度。

(5)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则要求做到“治早、治小、治了”,虫害达到高龄期防治效果就差。不同的农药具有不同的性能,防治适期也不一样。生物农药作用较慢,使用时应比化学农药提前2-3天。

(6)选择正确喷药点或部位。施药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虫的发生特点确定植株不同部位为靶标,进行针对性施药。达到及时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病原和压低虫口密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用药。例如霜霉病的发生是由下边叶开始向上发展,早期防治霜霉病的重点在下部叶片,可以减轻上部叶片染病。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栖息在幼嫩叶子背面,因此喷药时必须均匀,喷头向上,重点喷叶背面。施用农药应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并注意均匀喷施。

(7)合理混配药剂。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增加对人畜有毒性并具有良好的物理融合性为前提。一般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混合农药应随配随用。